何曉陸
(桐城市大關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安徽桐城 231420)
為探索施用配方肥對粳稻經(jīng)濟性狀及土壤化肥使用減量的影響,從而集成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桐城市種植業(yè)管理局相關技術人員于2018年開展了粳稻施用配方肥生產(chǎn)示范試驗,旨在為大區(qū)域粳稻種植化肥減量和品種性狀提高提供技術支撐。
1.1.1 試驗地概況。試驗田設在桐城市大關鎮(zhèn)河畈村種植大戶楊繼發(fā)承包田,馬肝泥田,肥力中等,面積0.273 hm2,前茬作物為紅花草。
1.1.2 供試品種。供試水稻品種為大關鎮(zhèn)主栽粳稻品種——鎮(zhèn)稻18。5 月25 日播種,基質工廠化育秧;6 月25 日移栽,機插秧,行距25 cm,株距15 cm,每穴5 株,移栽秧苗133.5 萬株/hm2;11 月25 日收割。
1.1.3 供試肥料。48%“六國”復合肥(16-16-16),46%安慶尿素,45%配方肥A (18-12-15),40%配方肥B(17-8-15),均由桐城市種植業(yè)管理局土肥站提供。
試驗設3 個處理,不設重復,每處理為單獨田塊,面積各0.067 hm2,具體設計如表1 所示。記錄并計算各處理水稻株高、實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理論產(chǎn)量等經(jīng)濟性狀,并于11 月25 日收獲時進行測產(chǎn);記錄各處理水稻莖孽數(shù)量及葉齡變化。
表1 試驗設計kg/hm2
從表2 可以看出,施用配方肥的處理2、3 的株高、有效穗、結實率均高于常規(guī)施肥的處理1,其中以處理2 的實粒數(shù)、結實率最高,處理3 的千粒重最高。
表2 不同處理水稻經(jīng)濟性狀比較
配方施肥可以減少化肥的施用量,從表3 可以看出,施用配方肥A、B 的處理2、3 的氮、磷、鉀施用量和總施肥量均低于常規(guī)施肥的處理1,處理2、3分別比處理1 減少64.5、42.0 kg/hm2。
從表4 可以看出,施用配方肥對粳稻的出葉速度影響不大,而對分蘗有一定的影響,施總氮最多的處理1 前期的出葉速度快于施氮量較少的處理2、3,后期的分蘗速度慢于處理2、3,但分蘗消減速度快于處理2、3。
表3 不同處理的化肥施用量比較(折純)kg/hm2
表4 不同處理的莖孽數(shù)量及葉齡比較
11 月25 日收獲后進行測產(chǎn),處理1、2、3 的產(chǎn)量分別為:9 807.0、10 501.5、10 440.0 kg/hm2。以施用配方肥A 的處理2 產(chǎn)量最高,比處理1 增產(chǎn)694.5 kg/hm2,施用配方肥B 的處理3 次之,比處理1增產(chǎn)633.0 kg/hm2。
粳稻施用配方肥,不但化肥施肥量比常規(guī)施肥少,還能增加水稻產(chǎn)量:施用配方肥A,可減施化肥(折純)64.5 kg/hm2,增產(chǎn)694.5 kg/hm2;施用配方肥B可減施化肥(折純)42.0 kg/hm2,增產(chǎn)633.0 kg/hm2。由此可見,水稻生產(chǎn)可大面積推廣使用配方肥,對粳稻而言,配方肥A 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