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智慧
明清小說里的“雪”十分常見,作者往往以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風雪交加的時刻,總令人心懷悵惘,百轉愁腸。
集大成的“四大名著”,著名情節(jié)和雪有關的不少。這些或緊張、或諧謔、或激烈、或浪漫的橋段,讓人回味無窮。當又見雪花飄過,這些故事里的風雪也將伴隨人們,一起體會曾經的人生際遇、命運轉折。
《水滸傳》的 “風雪山神廟”這一節(jié),是入選了中學課本的,可見其經典。
水滸整個故事,突出的概念是“逼上梁山”。林沖的“被逼無奈”極其典型:林沖本來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家庭美滿,體制內工作,算得上宋朝的中產了,結果不得不投奔梁山。他在山神廟大開殺戒,是少有的“快意恩仇”。
雜志《幽默大師》在20世紀90年代初出過“幽默水滸”的漫畫連載,奔赴草料場這一段畫得十分有趣。畫面上,林沖腳踩雪橇,手持滑雪杖,在山間滑翔,一邊高聲歌唱“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
林沖一出門,雪正大。書中說:“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辈萘蠄龅奈葑铀拿媛╋L,冷得受不了,林沖就去店里買酒吃肉。迎著北風回來,發(fā)現(xiàn)茅屋已經被大雪壓倒,他只好抱著被子去半里路外的山神廟借宿。
林沖蓋著被子,吃著打包回來的剩酒剩菜,忽然聽到外面嗶嗶剝剝在響。他跳起身一看,草料場火起,燒得半個天也紅了。他趕緊出門救火,只聽到門外有人說話。三個人走到廟門口,一邊看火,一邊念叨燒死林沖—可謂“反派死于話多”。
林沖聽出來外面分別是管營、陸虞候和富安,心頭火起,開門舉手,一槍先刺倒管營,又一槍刺倒富安。陸謙不住聲地喊“饒命”,卻被林沖劈胸一提,丟在雪地上。
林沖對待陸虞候的方式非常暴力,可能要算NC-17級(17歲以下不得觀賞)。一起長大的發(fā)小,為了官運亨通,竟然獻上朋友的妻子,還鐵了心要朋友的性命。
他連長槍也沒用,用腳踏住陸謙胸脯,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迸出血來。林沖把心肝提在手里,又把陸謙的人頭挑在槍上,喝光了葫蘆里的冷酒,一路奔東而去。那雪下得越發(fā)猛了。
情節(jié)的每一個轉折,都有風雪的映襯。隨著風雪變大,天氣也正在推動林沖一步步走向命運的轉折點—山神廟。在破爛的門板后,看清他所抱以美好希望的世界的殘酷無情。而且,風雪和大火也正形成了鮮明對比。外在環(huán)境的冷酷,和內心的掙扎反抗,從兩個方向施壓。終于,一場大火,手刃仇人,讓林沖壓抑許久的痛苦得以釋放噴發(fā)。
一件長衫,一頂斗笠,一桿長槍,還有一場足以淹沒一生的大雪,林沖就這樣走進了他的江湖。
唐僧一行渡通天河的故事,很多評論家都認為是《西游記》最重要的一章。它正好是全書的中間部分,而西天取經的路程,正好也走了一半。
師徒四人走到陳家莊,發(fā)現(xiàn)靈感大王要吃童男童女。孫悟空和豬八戒變成童男童女,把靈感大王嚇跑了。靈感大王回到通天河里,找來蝦兵蟹將一商量,才發(fā)現(xiàn)吃唐僧的好處遠大于吃童男童女,于是設計降下漫天風雪,將通天河凍住。唐僧師徒急著趕路,走過結冰的通天河,結果正中靈感大王下懷,冰河開裂,唐僧被捉。
孫悟空幾番爭斗,都奈何不得,只得去求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用竹籃收了靈感大王,原來它是蓮花池里的金魚,修成了手段。唐僧自此得救。
真?zhèn)€是六出花,片片飛瓊;千林樹,株株帶玉。須臾積粉,頃刻成鹽。
對通天河的這場大雪,書中也花了大量篇幅描述。
“師徒們都睡不得,爬起來穿了衣服,開門看處,呀!外面白茫茫的,原來下雪哩!但見那:彤云密布,慘霧重浸。彤云密布,朔風凜凜號空;慘霧重浸,大雪紛紛蓋地。真?zhèn)€是六出花,片片飛瓊;千林樹,株株帶玉。須臾積粉,頃刻成鹽。白鸚歌失素,皓鶴羽毛同。平添吳楚千江水,壓倒東南幾樹梅。卻便似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果然如敗鱗殘甲滿天飛?!?/p>
《西游記》是一部內行看門道的小說,“門道”指的是宗教上的修行,而宗教不僅包括佛教,也包括道教。凍住的通天河同樣具有一定寓意,作為居于全書中心的“通天河”,實際上意味著一種肉體上的修煉。
凝固的通天河就像凝固的欲望,象征著修道者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經此一役,唐僧才成為一眾異性的垂涎“美味”,而下一回,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兒國”了。
《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lián)即景詩,暖香塢雅制春燈謎”,正是賈府繁花錦簇、榮華富貴的鼎盛時期。在這一片琉璃世界里,白雪紅梅,擁裘披氅,美人少年,是一幅極其鮮艷的幸福景象。
當時正是冬天,賈府來了一群親戚。有薛寶釵的堂妹薛寶琴、堂弟薛蝌,李紈的堂妹李紋、李綺,邢夫人哥哥的女兒邢岫煙。賈寶玉簡直樂昏了頭,逢人就講,新來的誰誰誰有多好。又來了一大批姐姐妹妹,他開心得不得了。
這些青春少女,對整個場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吟詩作賦時,她們提供了更新鮮的內容。如果依然像賞菊吃螃蟹那樣,還是林黛玉、薛寶釵和史湘云幾個,就太顯重復了。
蘆雪庵聯(lián)詩十分熱鬧。姑娘們吃完烤肉,喝了點酒,開始作詩。王熙鳳沒念過書,但是人人都說她開的頭好:“一夜北風緊?!笔O碌拇蠹揖湍銉删洌覂删?,又要押韻,又要即景,又要有意境。本來是一人兩句,后來搶得厲害,只好一人一句。史湘云不讓人,搶得最多,這一回成了冠軍。
聯(lián)完詩,大家意猶未盡,又讓賈寶玉去妙玉的櫳翠庵要梅花,好讓聯(lián)句聯(lián)得少的邢岫煙、李紋、李綺和薛寶琴作“紅梅詩”。正好賈母也過來了,跟大家說笑了一陣子,猜了幾個謎語。
這一回也正是賈府由盛轉衰的高潮。這么一片銀裝素裹、花團錦簇的快樂景象,實際也隱含了“后事終難繼”的悲劇。
史湘云最后編的謎語“點絳唇”,說“溪壑分離,紅塵游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后事終難繼”。謎底是耍馬戲的猴子,“后事終難繼”指的是它被剁了尾巴。這一條謎語放在繁盛宴會的末尾,倍增凄涼之感。
前面踏雪尋梅,詩酒歡歌,“下的雪也是暖的”。而等到賈府衰敗,賈寶玉出家,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才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沒有這一次圓滿聚會、美好年華,就沒有下一次的世事無常、寂靜空虛。
雪是貫穿了《紅樓夢》的一種意象。它不僅僅是一種道具,或是環(huán)境背景,還一直是推動情節(jié)展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甚至成為隱喻、象征。從“菱花空對雪澌澌”,寫甄士隱小家庭的破敗,到結尾“白茫茫大地”的“食盡鳥投林”,曹雪芹寫盡人世悲歡。權勢金錢,歡樂團圓,都如冰雪般易消易散。
權勢金錢,歡樂團圓,都如冰雪般易消易散。
或許不少讀者沒有注意到,但“三顧茅廬”的時候也下雪了。
諸葛亮在《出師表》里寫:“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p>
這些話說得十分誠摯,也非常禮貌。不過至少從小說中判斷,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也是做了不少精心準備的。
諸葛亮兩次拒絕見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驗劉備是否真的足夠謙虛、足夠寬容,座榻之側,能不能讓一個“村夫”指點江山。
像曹操麾下,英才匯聚,去了很難顯山露水;江東孫家,世家子弟居多;其他梟雄,又望之不似人君,袁紹袁術之流,難擔大任。
劉備是漢室宗親,名正言順。那時候搞公羊學的都知道,開宗明義,先分正朔,名分對不對很重要。而且劉備麾下武力值很高,關羽、張飛都是大將,硬件可以,唯獨軟件不行,什么糜竺、簡雍、孫乾,加在一起還不如一個郭嘉,這樣自己的地位會得到保證。
孔明自比有管仲、樂毅之才,目標是軍事家;若當一個小幕僚,肯定是不會開心的。
第一次,劉備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了,沒見著;第二次,漫天大雪,又沒見著,張飛已經開始罵街;第三次,劉備吃了三天素,以示虔敬。
好不容易趕上諸葛亮在家,結果中午還沒起床,劉備老老實實在階下等著,氣得張飛要在屋后放火。
好在過了半個時辰,諸葛亮的考驗結束了。他起身更衣,沒有什么額外的寒暄,直接說出了那番振聾發(fā)聵的“隆中對”。
無論是小說,還是1993年的電視劇《三國演義》,“隆中對”這一章都堪稱經典。首先,諸葛亮是個遲遲不露面的主角,跟《笑傲江湖》開頭類似,第一主角令狐沖,這個人說他好,那個人也說他好,但是“他”就是沒出現(xiàn),讓讀者十分好奇,期待值大大提高。
果然,諸葛亮一出現(xiàn)就不負眾望,顏值高于常人的情況下,還把本來一團漿糊的天下形勢分析得一清二楚,并在三分格局里為劉備劃出了一方天地。
漫天大雪也是“湊巧”,為劉備的求賢之路增加了難度。好在這場大雪沒有打消46歲的劉備逐鹿中原的念頭,也沒有掩蓋27歲的諸葛亮鋒芒畢露的雄心。
“雪”在中國古典文化里的意象是很明確的。它既代表著高潔、純粹,也代表著短暫。除了作為環(huán)境描寫,反映人物的處境,它也可以作為人品、事件的“比喻”,來表達作者的慨嘆。唯一唱反調的可能是南朝時的文學家謝惠連,他有一篇《雪賦》,可以說比較“抬杠”。
賦中寫: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此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jié)。節(jié)豈我名?潔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意思是,還是像白雪一樣好。冷的時候凍上,白色也不會變黑。熱的時候化了,也沒有固守什么形狀。碰上什么就像什么形狀,染上什么顏色就變成什么顏色。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愛咋咋地吧。這是比較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了,不過放在南朝也不奇怪。
當然,對于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誰的人生不會遇上幾場大雪呢?把人生中的大雪和古代人遇到的大雪融合在一起,也許將體會到別樣的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