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場數(shù)學建模競賽,老實說,當初我們特別想做第二題,就是人工智能那題。想想看,如果是你,你想不想擁有一個可遠程操控的家:不必說那隔老遠就可以自動打開的門和空調(diào),也不必說那立刻放出的恒溫洗澡水,更不必說還有曼妙的音樂配合,單說那廚房的神助手開啟的煲湯美味之旅……
嘖嘖嘖嘖,難道你不覺得,這段神模仿的描寫可以就地得高分嗎?
難道你不覺得,這高分下埋藏著的是我們?yōu)橹畩^斗的、最高的理想生活嗎?
也就是說,即使整個建模都只是在紙上用算法、用各種各樣的理論興奮地擺弄一下,可是,你不覺得嗎,光是聽上去,就特別特別帶勁兒,就特別特別特別過癮嗎?
可是,很豐滿的理想和很骨感的現(xiàn)實之間總是隔著無數(shù)的鴻溝啊,這……真的,太難!太難!!太難了!??!
“比李白的蜀道還難一萬倍!”J說。她是負責論文文稿的。
“不止?!盬說。她是負責宣傳聯(lián)絡(luò)的。
剩下負責電腦的S和負責數(shù)學的我,也頻頻搖頭,這還有什么可討論的?對我們這幾個小白來說,那個破蜀道有什么難?現(xiàn)在都有纜車了哦。上山頂不就分分鐘的事情。
好吧,死了心,我們就乖乖地、心平氣和地只考慮第一題了。
都說這第一題是家常的題,有趣又可愛——瘋狂過山車,很具有趣味性不是嗎?雖然對我來說并不有趣,現(xiàn)實中我從來都不敢嘗試這勞什子,想想人體倒掛在空中翻轉(zhuǎn),就會胃痙攣。
但現(xiàn)在,我們這個臨時四人小組,就是要通過一周左右的時間,以數(shù)學建模的方式提供一個瘋狂過山車的模式,包括各種指標參數(shù)和可行性。
這是真正的科研吶!
剛剛我說過的,從一開始組隊,我們四個人就分工明確,比如我負責數(shù)學,S是電腦高手,而Q是寫論文達人,W負責宣傳外聯(lián)。
要說起來,最初呢,這個團隊只有我和W。暑假里W和我就討論過數(shù)學建模的事。她數(shù)學一般,不過外向熱情有人脈,特別適合外聯(lián)。我呢,數(shù)學好,可是外聯(lián)這種事情懶得去煩,在她的鼓動下,我們就這么一拍即合。
接下來我們把全年級的人都梳理了個遍。一致認為,團隊需要一個論文寫作高手和一個電腦操作高手。
進一步縮小了范圍,Q和S自然就映入眼簾。
不過接下來我們要考慮的,是能不能齊心協(xié)力,能不能熬夜,能不能堅持到最后一秒,甚至包括家長會不會反對之類的問題,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尤其是Q。因為S很快被搞定,他很愿意參加,特別是他的一句話,讓我倍覺飄飄然:“沐神在此,OK!”
Q有個虎媽,人人都知道。
Q全年級第一是事實。這虎媽不允許Q去做任何與學習無關(guān)的事情也是事實?;寱⑦@建模放入“和學習相關(guān)”的模塊嗎?
我們惴惴不安。
在等待結(jié)果出現(xiàn)前,我們熱烈地想象和討論過曲線和直線兩種方式——
所謂曲線,是W提出的。女孩就是這樣,善于小恩小惠,說什么給虎媽送東西,從夏天的小扇子到秋天的護手霜,討論著還要在禮物上打上建模的標志。
我和S都嗤之以鼻。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所謂直線,就是直接向虎媽提出要求,希望Q加入戰(zhàn)隊。
好吧,最后還是選擇了直線。事實證明,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永遠是公理——因為虎媽一口答應(yīng)了!
啊,從現(xiàn)在開始,過山車瘋狂模式開啟——
1. 每天放學后我們一分鐘也不敢耽誤,直奔約定的漫咖啡。
2. 匆忙點上一份快餐……往往是三明治,嘖嘖,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3. 一開始完全沉浸在快樂的放風“三無”狀態(tài):無思路,無順序,無比興奮。
4. 等到一杯杯咖啡消費得讓人清醒冷靜下來,大家開始關(guān)于刺激程度的爭論。
5. 有人覺得垂直的最刺激,陡峭很重要。
6. 有人覺得刺激是由速度決定的,時快時慢比單純快更刺激。
7. 還有人認為刺激是因為材料帶來的,鐵的和木頭的就不一樣。
8. 又有人反駁說,要加入顛簸因素和震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