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雯
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日新月異,各種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很多課堂卻存在華而不實的問題。尤其是閱讀教學,往往存在隨意提問和過度提問的傾向。長此以往,不但老師教得辛苦,學生也倍感乏味。因此,“核心問題”的提出顯得非常有必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核心問題”,指的是經(jīng)過語文老師精心設計,從教學內(nèi)容整體性出發(fā),能夠引發(fā)學生整體性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重要問題,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特征。以核心問題引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及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準確設計核心問題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課文標題入手。標題如眼,是打開全文的一扇窗戶,同時也是文章主要內(nèi)容或主旨的高度概括。從課文標題入手,教師往往能夠較快引出核心問題。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課文《我多想去看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核心問題:“文中兩個小朋友都想到對方的地方看看,為什么?他們想看到什么?”為了探究這兩個核心問題,學生需要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文中兩位孩子想去對方城市看看的理由,由此總結出這兩個地方的特征:北京城有“雄偉的天安門”和“壯觀的升旗儀式”,而新疆則有“美麗的天山”和“潔白的雪蓮”,在此偏正短語的學習可恰到好處地展開。最后,老師需要指導學生讀出文中小朋友內(nèi)心的渴望,此環(huán)節(jié)中又落實了本課“讀好感嘆句”的教學目標。
由此可見,核心問題就像一棵大樹的主干,在這個主干的引領下,師生可以滋生出千姿百態(tài)的枝干,主干越有營養(yǎng),滋生的枝干就會更豐盛、更健康,這棵大樹自然就會枝繁葉茂。這種看似簡單的核心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實現(xiàn)以一個問題貫穿全部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的目的。
二、從關鍵詞句入手。許多課文中一些關鍵詞句往往能揭示課文的主旨。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找準課文的關鍵點,并圍繞這些點閱讀探究,就能幫助學生較快而準確地理解文本。以一年級下冊課文《一分鐘》為例,語文教師可以抓首段和尾段的兩個關鍵句提煉核心問題:“元元僅僅晚起床一分鐘,為什么卻遲到了二十分鐘?”通過細讀文本,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五次“一分鐘”,但是他們背后所承載的事件以及人物的心情卻是不一樣的:因為元元貪睡一分鐘,因此十字路口遇紅燈;因為遇紅燈延誤了上車時間,最后元元步行去學校,最終導致上學遲到二十分鐘,此故事滲透了要科學管理時間的道理。因此,抓文本關鍵詞句進行核心問題的設計,師生可以高效開展閱讀學習。
三、從文章語言入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核心問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賞析、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感悟作者豐富的思想。如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的散文。文章中動詞、疊詞、感嘆句、擬人句的運用獨具匠心,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從文章語言入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核心問題:“文中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你覺得哪些地方的描寫最優(yōu)美?”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初步感知,捕捉文中所寫之景,再經(jīng)過品讀關鍵詞句、想象畫面,師生一起感受春天的美。最后,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文章段落,進一步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四、從課后題目入手。部編版教材的課后題設計頗為用心,不少課文的課后題正是教學重難點所在,需要語文老師認真研究并在課堂中具體落實,因此,核心問題的提煉也可以從課后題入手。以二年級下冊《千人糕》一課為例,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借助插圖,說說米糕是經(jīng)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基于此,我們可以將這一課的核心問題設置為:“千人糕是如何做成的?”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學生需要在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提取關鍵信息,并借助插圖在頭腦中形成千人糕制作流程圖,最后再將其完整講述,這對二年級學生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是學習課文的最佳抓手。
總的來說,閱讀教學中的核心問題設計就是用精、少、活的問題激發(fā)課堂,直指教學目標,以達高效。合理有序的核心問題設計,有利于師生從更高的角度看待文本,使語文學習的過程充滿情趣與挑戰(zhàn)。以核心問題引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文本的美,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它必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