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黃山之二段岳衡 攝
2019黃山之三 段岳衡 攝
2019黃山之四 段岳衡 攝
2019黃山之五 段岳衡 攝
2019黃山之六 段岳衡 攝
黃山是個大眾、特殊又難出新意的題材。攝影術公布之后,有太多的名家、愛好者都去過黃山拍攝,我也看過大量關于這個題材的照片。
這次已是我第4次黃山之行了,談不上胸有成竹,但如何表現(xiàn)這個主題,內心已經(jīng)有一個長時間的醞釀了。
黃山千百年來一直都在那,如何表現(xiàn),是不是拍那種模式化的風光照,是不是表現(xiàn)日出日落、云飛雪霽,是不是還要拍那些常規(guī)景點……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一般攝影人常去的景點是始信峰、光明頂、獅子峰……如果沒有非常好的機遇,很難拍出新鮮的畫面。而且長期住在黃山的工作人員、攝影人,對這個題材非常熟悉,也有最為便利的條件,拍到的照片也已經(jīng)非常好了,如果還沿著這條老路走,拍出來的無非是一般的糖水片。
這么多年的拍攝,我受安塞爾·亞當斯“預先想象”的影響很大,拍攝時已經(jīng)對最終呈現(xiàn)效果有80%的把握了。在按下快門時,我就已經(jīng)知道后期該如何控制影調、反差……
這次是在春節(jié)前去的黃山,盡管心里有數(shù),但還是會囿于時間和天氣的限制。去之前查了天氣,可能會有小雪。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喜歡在大雪之后,去拍日出紅霞之下的低色溫畫面。所以我們這次去時沒有趕上下雪,當?shù)財z影人遺憾地對我說,你來得不是時候,天公不作美。但我拍的是自己內心的黃山,再加上后期的支撐,我還是有把握的。
每一種新影像的出現(xiàn)都是要經(jīng)過一系列探索的,觀摩過不同的藝術家和作品后,就會知道個性對于一個攝影家、藝術家的重要性。如果還繼續(xù)使用標準值、標準曲線、標準直方圖,那最終影像也很可能是司空見慣,所以在這次后期過程中,我打破了以前的慣例,大膽選用了一些新的手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水墨”效果是表現(xiàn)黃山題材的常見手段,但是我最近看版畫比較多,就想把版畫和水墨效果結合起來。后期制作時,我用了大面積留黑的方法,大膽采用沒有細節(jié)的那種死黑,同時在中黑部分的過渡都下了一些功夫。
這次黃山之行,我用了飛思1億像素的數(shù)碼后背、適馬的超廣角鏡頭、佳能EOS 5DSR,并且采用了拼接的21:9畫幅。好的器材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但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如何把它用好才是關鍵。如果不需要放大照片,一般單反相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