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榮
一
對于土炕,我起先并不依戀。當(dāng)我在大上海罹患重感冒,半月不愈,呼呼響的空調(diào)、厚實的毛毯棉被也抵不住那份浸入肌骨的濕冷,大年初二,在杭州坐游覽車看西湖、斷橋、雷峰塔,凍得渾身哆嗦,連一杯豆奶也拿不穩(wěn),上下牙打顫,話都說不出來,我才念起土炕的好。
土炕邊角四直,或長或方,連結(jié)在一起,就像整齊的阡陌。
稱為炕田,恰如其分。一批批小苗,頂出母體的殼,炕上生,炕上長,像大田里的莊稼一樣,一茬接著一茬,生生不息。世世代代的人,在炕上落生成長,接續(xù)煙火,繁衍家族血脈,演繹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在北方農(nóng)家,土炕與鍋灶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做飯的余熱暖火炕,一舉兩得。土坯是土炕的血肉,也夜夜與人的血肉相連。舊炕坯帶著黑乎乎的焦油,是抹房頂?shù)暮脰|西。加上膠泥土,是莊戶人家的“天”。也有人把陳年炕坯做肥料,白菜因而長得格外歡實。父親曾把陳年炕坯做煙草的底肥,那年的煙葉子比我還長,淡粉的花也分外嬌艷。
在更北的北方,炕的取暖作用更強。我住過大同的土炕,里間屋外間屋都各有一土炕,屋里的土炕連著外屋的灶臺,灶臺上安著一口鍋,鍋臺里側(cè)還夾著一口小甕,存放水,通過做飯的余火溫?zé)嵝‘Y里的水,以備日常洗手洗臉洗衣服洗菜之用。用雁北伏天的機井水洗過手的人,會懂得灶上小水甕的好處。外屋的炕,很干脆,就是靠北墻壘著半截炕,炕兩面接地處有三個炕洞,可以同時燒炕。這就是大同特色,天冷,煤多,舍得燒熱炕。
沈陽故宮最搶眼的制高點,就是那個高聳在清寧宮后的巨大煙囪,屋內(nèi)三面都是炕,叫“萬”字炕。在很多描繪北方的畫或文字中,炊煙裊裊盤旋于雪后的小平房上空,木門兩側(cè)貼著紅對聯(lián),有的門口還掛著大紅的燈籠。土灶臺、炊煙、土炕,是北方農(nóng)村的幾個標(biāo)志性符號,如今已成為記憶的底片,不可復(fù)制。
猶記得,土炕席美麗的席花,帶著蘆葦?shù)那逑?。冬天,炕席下鋪了厚厚一層麥秸,暄騰騰的,很是舒坦、熨帖。風(fēng)刮得窗戶紙呱噠呱噠響,我黏在被窩不想動。娘早捅開了煤火爐子,溫了洗臉?biāo)?。我披著棉襖,賴在炕上看窗臺玻璃上的霜花“叢林”。樹干是白的,樹枝是白的,樹葉也是白的,形狀像柏樹葉,又像海底世界,那些斜斜的伸展的紋路,也像聚在一起的藻類。這玻璃和霜花可真神奇,一愣神的工夫,叢林變成了將要融化的雪山,從頂部往下逐漸模糊成冰瀑,如夢如幻,奇妙極了。
炕圍子是淡藍色,絲絨般的質(zhì)地??簧箱佒窈竦臍謼l。氈條上是我發(fā)的炕單子,米黃地,中間是一架葡萄,葉子正綠,紫葡萄好水靈,這炕的溫度是春天。早起做頓飯,這炕又要暖和半天了。我在炕上伸個懶腰,看到立秋媳婦擔(dān)著水桶進了大門。邊往院里走邊喊了句:“坤丫頭,還沒下炕??!”
二
立秋媳婦照例放下水桶,豎起扁擔(dān),抱在懷里,袖著手,和做飯的娘說話。扯著扯著,又扯到她家的老雕花木床上。
“老雕花”木床是立秋媳婦的驕傲。據(jù)她說,是她奶奶的寶貝。床幫三面雕花,四角有四根雕花立柱,掛著白色的紗帳。最重要的是,床是他爺爺年輕時親手做的。睡在那床上,把紗帳拉下來,蚊子都被隔在紗帳外,外面的世界也被隔開,那才叫舒坦。說起她家的老雕花木床,她臉上一會兒燦如春花,一會兒又失落得如同霜打的茄子。地理課上的四川,于我是個概念,遙遠,也模糊。在她的描述中,四川有了溫度和煙火,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青菜。家里沒菜了,到河邊走一遭,順手就有野芹菜、薄荷,可以下鍋。還有好吃的臘肉、臘腸、臘魚,平時藏在稻谷里,或吊在堂屋房梁上,來了客,切幾刀,或蒸,或煮,或炒,都是下飯的好菜。山上還有冬筍和春筍……土炕不如雕花床,不衛(wèi)生,睡到土炕上不踏實。言外之意,是北方不好,她是被人騙來的。
當(dāng)初,她以為是嫁到北京郊區(qū),媒人是那樣說的。奶奶問她愿不愿意的時候,她倚在床的雕花立柱上,忽閃著大眼睛沒說話,只是重重地點了點頭。
立秋媳婦說受騙來了河北。我承認,依她的姿色,確實可以嫁一個才貌雙全的郎君。立秋長相配不上她,家庭成分也不好,立秋爹蹲過監(jiān)獄,在監(jiān)獄里上吊死了。聽說,立秋爹被生產(chǎn)隊派去鄰縣縣城買東西,因為是借來的自行車,他沒記清楚,推錯了車子,被當(dāng)?shù)厝舜?。村里人都說他平時手腳也不干凈。有的鄉(xiāng)親說,立秋爹勾結(jié)著外村的人偷東西。反正沒人說他家好。聽說立秋爹上吊死了,我們跑去看熱鬧,膽子小,不敢進去,站在他家小過道口,只聽到了院子里的哭聲。他弟弟手腳不干凈,是我們游行的第一對象,幾進幾出監(jiān)獄,那時候拉著游行,也就是因為掰了幾個棒子,折了幾穗高粱。立秋媳婦來時,家里只有婆婆一個,弟弟也死在了獄中,據(jù)說是越獄被擊斃。這樣家庭出身的人,如果不是川妹子來北方,只能是打光棍的命運。
我家打了壓水井,鄰里都來挑水吃。立秋家離我家不遠,立秋媳婦愛洗衣服,常來。立秋女兒出生后,要認我娘做干娘,娘還是找理由拒絕了,下意識里,還是對他家人疏遠,甚至有點戒備。
初見立秋媳婦,我愣了一下。她身上有種波斯血統(tǒng)的樣子,皮膚略黑一點兒,鼻梁高,臉龐很生動,眼睛仿佛會說話,細高挑的個兒,微卷的頭發(fā),是個很洋氣的美人。
她初次來我家挑水,院子里的美人蕉籬笆一樣站成一行,她的眼里閃著興奮的光,高興地拍起了手掌。我以為,她會夸美人蕉火把似的花、舒展的大葉子畫一樣美,不料,她盯著美人蕉不錯眼珠地說:“美人蕉根燒肉好吃極了?!蔽倚睦镆蝗f個不愿意,在我家鄉(xiāng)還沒聽說過誰家饞得吃美人蕉根呢。
爹倒沒有舍不得,說:“好,等秋天吧,給你留著?!?/p>
我嘟囔爹不該答應(yīng)給立秋媳婦美人蕉根,吃花的根是糟踐花呢。爹說,這孩子大老遠嫁到這里,吃喝肯定不習(xí)慣,想吃就給她一些,不耽誤明年給你種。
那個夏天多雨,雨滴噼里啪啦打在美人蕉葉子上,居然有了雨打芭蕉的意境。來挑水的立秋媳婦卻幾次對著美人蕉眼圈發(fā)紅。多年后,我在江西橫峰的地腳田頭確實看到過一叢一叢的美人蕉,有紅花的,也有黃花的,在雪白的桐華開滿山野、荷花布滿池塘的南方,在遠離村莊的地方栽種美人蕉顯然不是為了觀賞。藠頭地邊,有幾棵美人蕉開著花,還結(jié)了圓圓的帶棕紅色肉刺的籽。我特意問詢了江西和四川的文友,都沒人吃過美人蕉根燒肉。以前一直以為美人蕉根燒肉可能是南方、尤其是四川的地方菜,又打聽了幾次,沒有人再度證明美人蕉根可以燒肉吃。
可這,確實是立秋媳婦念念不忘的一盤菜。
我突然明白,這美人蕉根燒肉,是立秋媳婦的鄉(xiāng)愁啊。一如我在大上海思念家鄉(xiāng)的土炕,并為春節(jié)該團圓時沒守著老爹而落淚。
立秋一家,早在二十年前就去了南方。立秋娘過世了,他家的紅磚房子已經(jīng)易主,變成了貼著淡青瓷磚的小賣部。立秋媳婦肯定如愿了,可以睡夏季有風(fēng)吹的床。我后悔,當(dāng)時沒問問立秋媳婦,她家的老雕花木床是什么材質(zhì),是不是那樹身上帶著青苔和骨碎補的大香樟?那張床,是不是帶著老祖母的氣息?而立秋,是炕田里移栽的作物,從北方的炕遷到南方的床,在陰雨的南方冬季,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懷念老家熱乎乎的土炕。
火紅的美人蕉、老雕花木床、土炕,是我心頭揮之不去的意象。立秋媳婦就像我印象里的一株美人蕉,她堅決離開北方,是像植物一樣患了水土不服的病吧。村子里對立秋一家人的冷淡,或許讓她找不到屬于她的氣場。
水土不服,也是我的病。
三
我愿意回鄉(xiāng)。田野上,那蔥蘢的綠意讓我心情舒暢。凝視冬季的大地,活像一片片連在一起的土炕。
土炕,大概算不上是建筑,只能算民居的附屬物。我讀《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據(jù)作者孫極先生考證,甲骨文中有“床”字,《詩經(jīng)》里有“床”,考古也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國墓出土的黑漆床。在這本書中,炕是被忽略的,說到床也含糊,“床起初大概是為了防潮”。土炕真沒地位。土坯,更為卑微,不如磚結(jié)實,遇水就化為一攤泥,土里來,土里去。
土坯在土炕里有一定的排列秩序,這是泥瓦匠們公開的秘密。一片炕,暖和不暖和、燒起來省不省柴草、熰不熰煙,是三大硬指標(biāo),達標(biāo)全憑盤炕人的技術(shù)。這在傳統(tǒng)手工的時代是對泥瓦匠手藝的考量。
文英叔稱得上一名稱職的泥瓦匠,我家的土炕就是他和三叔盤的。
遇到文英叔的時候,他正開著嶄新的三輪車賣饅頭,見到我,一踩剎車,跳下來,臉早笑成一朵花:“大侄女到我家去吧,讓你嬸子給你做好吃的?!?/p>
這個晚春,我要去文英叔家看土炕。街上早沒有了柳樹,電線桿上吊著路燈,卻有不知哪里跑來的柳絮滾成團,在水泥路上轉(zhuǎn)悠。文英叔家對面是一處新蓋成的房子,裸露著磚,還沒裝修。村子里到處都是新房子。
文英叔家房子不太新,卻寬敞,進深大,鋪著地磚,吊著頂。堂屋隔成兩間,外間堆著幾十袋子面粉,也不顯凌亂。屋里是組合柜,床挨著北墻,床頭靠西墻。南邊原來盤炕的地方,是兩個單人沙發(fā)。我問文英叔,別的屋還有炕嗎?
“都沒了,好多年就沒炕了。”土炕的土字也去掉了,后來的炕是磚砌的。說起土炕,文英叔說煙道很較勁兒,弄不好不好燒,還熰煙。
文英叔曾開過大隊的拖拉機,綠色的是什么牌子我忘了,紅色的是鐵牛55。這也算文英叔人生經(jīng)歷中的輝煌。改革開放前,孟嘗村人的腰桿子直過。打井隊、柳貨隊、蓋房班,還有大型拖拉機,這在當(dāng)時絕對是一座傳統(tǒng)村落的傳奇。文英叔一臉自豪,說當(dāng)年他當(dāng)樓房施工技術(shù)員的機會。這事兒發(fā)生在天津大港區(qū)的北邊,可是文英叔最終選擇了做一名泥瓦匠,這是受村人尊重的一門手藝,他當(dāng)時也以為能養(yǎng)老。從天津回來后,文英叔腰里掖著瓦刀,將軍一樣威風(fēng),四處給鄉(xiāng)親們幫忙,酒沒少喝。文英叔經(jīng)常幫我家干活,有時候沒菜,就著白糖拌菜瓜喝幾口酒。
文英叔的描述讓我忍不住笑了:“你奶奶蹬著一雙小腳來找我說,‘英,你明天給我抹一個洋灰甕吧。”奶奶吩咐,文英叔立刻答應(yīng)了。
第二天,太陽才一樹多高,墻頭上的青苔還隱在樹影里,文英叔穿過高低錯落的舊房子,來到我奶奶家,三叔蹲在礓嚓兒一邊,頭上的香椿樹葉子魚一樣在風(fēng)里翻騰。文英叔進院子,三叔也沒察覺,瞪著一個灰乎乎大魚簍子狀的東西,雙手還比劃著。原來三叔琢磨著抹了一個洋灰甕,軟塌塌的,像一個扶不起腰的老人,佝僂著,口還收進去,哪像大甕啊,魚簍一樣。文英叔說,三哥,你要想學(xué),我可以帶你。三叔還真成,跟著十幾歲的文英叔滿村子助工,居然也學(xué)得像模像樣。從此和文英叔成為好搭檔,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蓋房子,抹洋灰柜,洋灰甕,抹水泥過木,壘墻頭,盤炕一絕……
兩個人的泥瓦匠生涯,維持了大概三十年左右。村里時興新式房,變?yōu)榘?。三叔種地,拉二胡,年前兼做豆腐,一“個”豆腐賺五十塊錢,做半個過年吃喝就夠了。當(dāng)初,不知道三叔的豆腐計量單位為啥叫“個”,而不是一鍋或者幾模子豆腐,原來做半天豆腐稱為一個工,省略為一“個”豆腐。
文英叔打理著家里家外,他的兒子在外縣包了幾十畝地,種麻山藥,小日子很滋潤。
三叔的兒子在北京打工,過著寄居蟹似的生活。村里很多人家,在縣城買了樓房,把在城鎮(zhèn)生活當(dāng)成一種榮耀。也有一些人家,因為孩子找對象,樓房是個必備的硬件,不得已在縣城買樓房??凰杏膫鹘y(tǒng)血脈自此斷了,倫理觀念也似是而非。
村里的新房,配置的都是現(xiàn)代的床???,早因為翻蓋房子扒掉了,只有一些很老的房子里才有土炕,只有老人們還驗證著那句古話:“好吃不如餃餃,舒服不如倒倒?!蹦悄曜伦?,在單位住了一周,突然就覺得胳膊酸,下地走路膝蓋不得勁。娘說受涼了,在熱炕上焐焐就好了。酸溜溜的胳膊腿,在暖乎乎的炕上緩了幾天,果然就好了。
炕成了傳說,與之相伴隨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巨變。我享受著現(xiàn)代文明的便捷,卻糾結(jié)于炕和床的物質(zhì)轉(zhuǎn)換。叔叔一輩的人們,對炕的態(tài)度是無所謂的。爹總是嚷嚷著要回舊房住,貪戀熱乎乎的土炕。年輕人對炕是抵觸的。我想,也許是炕世世代代所傳承的基因,在工業(yè)化進程中發(fā)生了突變。
這一茬炕田里的莊稼,在炕上育苗,炕上長大,卻情愿隨風(fēng)去漂泊。
四
土炕,已融入我的血脈。以為很快會寫完,沒料到,卻如此艱難,甚至寫得心情郁悶。朋友說,寫憶舊的文章容易郁結(jié)、難過。誠然,往事已封在時間的殼里,社會發(fā)展也有既定的規(guī)律。我為什么要寫土炕。與土炕匹配的,是磚土結(jié)合的老房子,舊式的躺柜、閣子,還有被黃土埋沒的人,以及在生活中沉浮的長輩和同輩們,還有那個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時代。土炕是我與家鄉(xiāng)的紐帶,光陰隔在中間。
為了找炕的感覺,我買了老榆木羅漢床,我更愿意叫它羅漢榻。它雕花的幫,看起來就像小時候的炕圍子,中間的炕桌,堆著一堆待讀的書。這些年,我買的最中意的東西,當(dāng)屬這個羅漢榻。我盼著帶著孫輩,坐在上面,讀書作畫。只是,稍有遺憾,這個羅漢榻遠沒有土炕大,也沒有土炕的溫暖、溫度。
思念炕,不是留戀清苦日子,而是思念那些被光陰吞噬的親人。
土炕和家譜一樣,浸潤著家族血脈和家族氣息。
上世紀末,大哥推倒了分到我愛人名下的舊房子,翻蓋一新,并在里面娶兒媳,生孫子。我們回家,就睡在大嫂的熱炕頭。大嫂想賣掉家里的舊房子,我贊成,但還是有點不舍。我割舍不了的,是故土,是鄉(xiāng)情。
隔著窗戶,看婆婆的屋子。房頂黑黢黢的,墻角和屋頂都結(jié)著蜘蛛網(wǎng),年畫耷拉著角。炕上的席子黑乎乎的,蒙著灰塵,已辨不清席子的紋路。炕頭炕尾也不見了被褥,一絲人氣也沒有。院子里長滿了半人高的雜草。婆婆生于土炕,卒于土炕,像一棵莊稼在炕田坦然度過一生。
這座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房子已破舊不堪,房子一頭有了裂縫,前后山拉著鋼筋。躺在炕上,單薄的檁條,稀疏的竹竿椽子,總讓人擔(dān)心這房子的牢靠度。土墻皮雖然粉白了,依然掩不住它的簡陋。婆婆和房子一樣老了,二哥過世后,她一個人住在這個院子。數(shù)次想接婆婆出來,卻屢屢被她找理由推后。
婆婆推脫的借口,是城市沒有熱炕頭。
我知道,這僅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借口。故土難離是老一輩人的通病,婆婆的世界,已經(jīng)局限在炕上和小小的院子里。這所紅磚做表、土坯做里的房子,也是一家人省吃儉用幾年才換來的。那年,大哥拆了婆婆的土炕,把舊炕坯和了泥,重新抹了房頂。大哥負責(zé)抹,我愛人往房頂系,大嫂往泥兜子里出泥,我拎了半天泥兜子,晚上胳膊疼得沒法安置,壓著舉著都疼得要命,用湯藥熏洗了幾次才好。這片土炕,每三年拆掉。重新盤一次。數(shù)次重生的土炕,盛著婆婆的半生。
婆婆去世后,這房子一直閑置著,土炕也如土地般荒蕪。三間屋子,娶過兩房兒媳婦,大紅的喜字貼在墻上,帶紅雙喜圖案的被褥,整齊地疊在炕頭。它最有力的意義,是收納了一家人的艱辛和聚散,也證明婆婆在這個世上來過。婆婆在,這是個家。
思索土炕,查閱資料?!对姟ま巳~傳》和《漢書·五行志》均有記載,考古也證明,炕古已有之。我想,就算沒有任何記錄,也不能否認土炕是鄉(xiāng)村最重要的元素。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北方男人的最愛。
讀到任慧文先生的一句話:“一度看起來最真實、最本原、最自然的東西,往往是一種文化建構(gòu)的產(chǎn)物?!蓖量?,不僅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有既有的存在意義和價值,隱到時光中,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土炕上所演繹的悲歡、世態(tài)、是非,還會在床上繼續(xù)?;腥唬辉偌m結(jié)。
土炕能治思鄉(xiāng)的病。
看盤炕,是很久的事情了。我無法再結(jié)構(gòu)炕的脈絡(luò),土炕的溫度也漸次消退。土炕上泛著草木本色的炕席或者涼席、棉被、蕎麥皮枕頭,有時候是立體的,有時候是平面的,我也只是土炕上的一個剪影。往事變得縹緲,土地、草木的氣息也疏離乃至虛無。
當(dāng)我用文字摩挲土炕,這一切如此鮮活。土坯、磚排列組合,組成炕田,接納天地間的萬物。莫名的,總感覺那一摞摞土坯,像一列列文字。黃土、土坯、磚、土炕,在時光中沉寂,卻在文字中復(f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