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耐帥 張威
摘 ?要 ?2012年提出學術期刊轉企改制后,部分教育類學術期刊進行了市場化探索,在探索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要解決提高學術水平和保證經(jīng)濟效益的矛盾。教育類學術期刊進行市場化辦刊,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期刊應堅持學術水平優(yōu)先的原則,確保學術質量;深入教育一線,服務教育實踐,實現(xiàn)發(fā)行效益。政府和社會要設立相應專項基金,助力學術期刊發(fā)展;建立準入和淘汰機制,加強市場監(jiān)管。
關鍵詞 ?教育類學術期刊;轉企改制;市場化辦刊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4-0052-02
2012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發(fā)布了《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提出“應轉企改制的報刊出版單位所屬的報刊編輯部,一律隨隸屬單位進行轉企改制”[1]。該辦法出臺后,引起了學術界和期刊界的熱烈討論。時至今日,學術期刊并未完全走向市場化的道路,但也有部分期刊進行了市場化的探索,其中就包括一些教育類學術期刊,可以說,今天的學術期刊辦刊模式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態(tài)勢。這些進行市場化探索的學術期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面臨更多的是困難和挑戰(zhàn)。那么,學術期刊尤其是教育類學術期刊該如何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呢?雜志社應該采取怎樣的辦刊策略呢?政府和社會應給予怎樣的支持,市場化是否意味著完全的放任不管呢?
1 ?教育類學術期刊的特點
1.1 ?作者群體和讀者群體比一般學術期刊要廣
武曉耕在其《學術期刊的“市場化”分析》中提到,學術期刊一般并不以廣泛的大眾為服務對象,因為學術期刊的內容更多的涉及專業(yè)知識,對于一般的人而言顯得晦澀難懂。學術期刊的消費人群一般都在某一領域具備相當水準的知識,這些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圈內人”,正是這些“圈內人”構成了學術期刊的“市場”,也就是本文所稱的“小眾市場”[2]。也就是說,一般而言,學術期刊是專業(yè)期刊,屬于小眾期刊的范疇。教育類學術期刊的讀者和作者群體為不同階段和類型教育的教師、管理者,如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等,另外,還包括高校研究教育的學者,學習教育學專業(yè)的碩士生、博士生等,同時,也包括教育部門的管理和研究人員,甚至包括一些關心教育問題的家長。由于這樣的讀者和作者群體,我們很難稱之為小眾期刊。但是,這個群體又沒有達到大眾期刊的標準。因此,我們可以說,教育類學術期刊的作者群體和讀者群體比一般學術期刊要廣,但又沒到大眾期刊的程度,而是介于兩者之間。
1.2 ?與實踐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
學術期刊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理論性比較強,比較深奧,與實踐的距離比較遠。但教育類學術期刊恰恰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尤其是教育教學研究類的學術期刊,他們刊載的學術論文包含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對具體教學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探討,容易理解,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參考價值。另外,教育類學術期刊的作者群體也是讀者群體,尤其是學校教師,由于他們的很多研究屬于行動研究或教學實驗,會給相同屬性和相同教育語境下的讀者帶來啟發(fā)。由于教育類學術期刊服務的對象為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其最重要的讀者群體是教師,很多教師讀過某方面的研究,會直接將這樣的研究借鑒在教學中。這一點,在很多教學類論文中體現(xiàn)最為明顯。
2 ?學術期刊市場化辦刊的困境
目前,學術期刊進行市場化辦刊存在著“生存還是發(fā)展”的矛盾困境。市場化辦刊就意味著不像還是在事業(yè)單位一樣,有辦刊經(jīng)費的支持。市場化辦刊意味著自負盈虧,自籌辦刊經(jīng)費。而如前所述,學術期刊一般屬于小眾期刊,讀者受眾有限,而且,內容往往深奧難懂,理論性比較強,所以依靠發(fā)行往往很困難。一些研究領域由于群體非常小,即使每人都購買一本該領域的學術期刊,都很難支撐其生存。由于受眾小,讀者群體小,廣告也基本上很難有什么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市場化辦刊的學術期刊便選擇收取版面費。這種方式簡單直接,很容易獲得效益,為很多期刊所選擇。這種情況不只我們國家存在,國外很多期刊也采取了這種方式。收取版面費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學術期刊本身特點所導致的生存問題的倒逼選擇。
但是,收取版面費這種情況在目前情況下受到一定的質疑。這種質疑主要表現(xiàn)在,既然要收取版面費,那如何保證學術研究的公益性、公正性,會不會存在權錢交易,從而枉顧學術質量,使學術研究淪為金錢的附庸。不得不說,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很多期刊枉顧學術質量,一心賺錢,于是通過收取高額版面費、改變刊期、增加頁碼等形式來增加收入,完全不考慮文章的學術水平,大量制造“學術垃圾”,從而淪為“垃圾期刊”。這些期刊的做法不但有損學術期刊的聲譽,擾亂了學術期刊的正常發(fā)展,同樣也違背了學術期刊市場化辦刊的初衷。
因此,在沒有大量經(jīng)費的支持下,如何既能保證生存,又不至使學術水平受到影響,甚至能夠提高學術水平,這是困擾學術期刊市場化辦刊的最大難題。
3 ?教育類學術期刊市場化辦刊策略
3.1 ?期刊層面:堅守學術質量,多方面實現(xiàn)創(chuàng)收
1)堅持學術水平優(yōu)先的原則,確保學術質量。學術水平是學術期刊的根本,是學術期刊發(fā)展的基礎。教育類學術期刊也不例外,要想取得發(fā)展,也必須保證學術質量。教育類學術期刊的市場化要兼顧學術質量和經(jīng)濟效益,但最終目的是促進高質量的教育研究,從而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參考,這是教育類學術期刊進行市場化辦刊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F(xiàn)在很多學術期刊為了經(jīng)濟效益而枉顧學術質量,辦成了制造“學術垃圾”的機器,這違背了進行市場化辦刊的初衷,給學術期刊市場造成極為不好的影響。事實上,保持較高的學術質量并不會帶來經(jīng)濟效益的降低,兩者并不存在絕對的沖突。較高的學術研究質量恰恰是取得經(jīng)濟效益的基礎。有了較高的學術研究質量才會有廣泛的讀者群體,有了較高的學術研究質量才會有較高的影響力,從而為廣告效益打下基礎。教育類學術期刊在市場化辦刊中,要尤其注意這一點。
2)深入教育領域,服務教育實踐,實現(xiàn)發(fā)行效益。一方面,教育類學術期刊服務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實踐者是自身的社會使命與責任擔當。教育學術期刊更應該加強與教育實踐的聯(lián)系,深入教育一線,發(fā)掘教育實踐中確實困擾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實際問題,策劃這方面的選題,刊登這方面的文章,為廣大教師提供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有益資源。同時,要注意實證研究,注重針對教育問題的調查和實驗??镌}來源于實踐,必將回到實踐,指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這樣的刊物將會引起的興趣,吸引大批讀者,形成穩(wěn)定的讀者群。另一方面,由于教育類學術期刊的讀者群體較一般的學術期刊大,實現(xiàn)發(fā)行效益具有可行性。教育類學術期刊應教育工作者群體數(shù)量基數(shù)大,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提升離不開高質量的研究的啟發(fā)與內在指引,教育類學術期刊可以以此為責任,在提高刊物質量的基礎上進行發(fā)行工作,既滿足教師發(fā)展的需求也提升自身的發(fā)現(xiàn)量??锇l(fā)行量上漲也會提高刊物影響力,帶來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共同增長。
3.2 ?政府和社會層面:給予政策和財政扶持,加強監(jiān)管,營造良性競爭環(huán)境
1)設立相應專項基金,助力學術期刊發(fā)展。教育類學術期刊的市場化辦刊并不意味這完全脫離政府的支持和調控,進行市場化辦刊也并非期刊自身的事情。首先,從辦刊效益上看,教育類學術期刊與社會公共利益是緊密相關的,很大程度上在為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參考,而這些研究并不會為學術期刊本身帶來特殊利益,所以,從這方面講,學術期刊具有公共產(chǎn)品的性質。其次,教育類學術期刊從事業(yè)單位或高校部門過渡到市場化組織,這個過程是存在難度的,尤其在轉化初期,是需要資金和政策支持的。最后,從政府的需要來看,政府可通過資金手段來獲得自己需要的研究。因此,政府可設立專門的學術期刊發(fā)展專項基金,以鼓勵學術期刊的發(fā)展。同時,這種基金的設立也會帶來學術期刊的良性競爭。
2)建立準入和淘汰機制,加強市場監(jiān)管。教育類學術期刊要想成功進行市場化辦刊,缺少不了監(jiān)管,需要依靠外部的力量來促進其健康發(fā)展。這一點要發(fā)揮政府、第三方部門的作用。政府和第三方部門可聯(lián)合對學術期刊進行評價,并據(jù)此建立準入和淘汰機制,對于想辦學術期刊,要嚴格審核其資質,對于辦刊學術質量較差的,可采用淘汰的辦法。教育類學術期刊的準入與淘汰機制,可以有效防范學術不端的行為和只顧經(jīng)濟利益而忽略學術質量的期刊的滋長。
參考文獻
[1]王豐年.學術期刊市場化的挑戰(zhàn)和實踐[J].科技與出版,2012(10):10-12.
[2]武曉耕.學術期刊的“市場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6):1181-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