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煙花
摘? 要:群文閱讀是以課內(nèi)教材為藍本,選擇一篇課文并找到“文眼”,進行舉一反三,增長課外閱讀量,以一篇文本帶動多篇文本的閱讀,從而全面提升孩子的閱讀素養(yǎng)。在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最為主要的是教師要認清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閱讀實踐的指引、閱讀實踐的介入都離不開教師。群文閱讀要將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與課內(nèi)有機整合起來,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進而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群文閱讀? 意義? 方法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要高度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長閱讀量,提高自身的閱讀品位,特別是高年級學生要多讀書,愛讀書,讀有用的書,讀整本書。而群文閱讀可以彌補教師一篇一篇教的弊端,猶如讓閱讀坐上高速列車,使讀書效果倍增,擴展了學生視野,豐富了閱讀的內(nèi)容,在相同的時間里可以收獲更多。
一、群文閱讀的意義
群文閱讀是以課內(nèi)教材為藍本,選擇一篇課文并找到“文眼”,進行舉一反三,增長課外閱讀量,以一篇文本帶動多篇文本的閱讀,從而全面提升孩子的閱讀素養(yǎng)。為了使大量的閱讀起到擴展學生視野的作用,教師就要正確引導學生,由課內(nèi)到課外,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群文閱讀,要引導學生找到文本中的“眼”,選擇自己要看的書。學生通過課內(nèi)的學習后再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目前,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小學生都沒有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只閱讀課本中的內(nèi)容,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不是很高,從而影響了孩子的語文水平的提高,如寫作能力,高年級學生必須要閱讀大量文章,積累好詞好句,從而才能更好地運用到寫作當中去,而群文閱讀就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二、群文閱讀的方法
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老師必須教會學生用有效的方法去提取和整理信息。而群文閱讀最根本、最主要的本領之一便是快速閱讀,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使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能夠更有效地解讀文本,理解文本主旨。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本題目、文本中的“著眼點”等地方提取信息,并從中處理和整理信息,從而解決相關問題。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童年趣事”為例,本組教材包括《古詩詞三首》、《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三篇課文。在進行單元群文閱讀時,通過對三篇課文的總體學習,培養(yǎng)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時,要特別注重課文橫豎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整組課文的特點,找到課文和本組思想感情的內(nèi)容關聯(lián)性,并提取出來貫穿到講課的全過程,再結合不同閱讀方式,使學生對文本有深刻的了解,從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素養(yǎng)。
三、農(nóng)村小學生閱讀現(xiàn)狀及改變措施
我國農(nóng)村的文化環(huán)境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但與市區(qū)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特別是閱讀氣氛還存在差距。一是教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理解及重視程度不夠,使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受到限制;二是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沒有很好引導,并且還受應試教育影響,閱讀教學局限于教材,存在讓學生多做題,少讀書的弊端,學生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閱讀,把閱讀機會給剝奪了。長此以往,即使有閱讀興趣的學生,也會慢慢消退。針對這一情況,我談談課內(nèi)外結合進行群文閱讀的幾點看法:
在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最為主要的是教師要認清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閱讀實踐的指引、閱讀實踐的介入都離不開教師。群文閱讀要將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與課內(nèi)有機整合起來,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進而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生有了課內(nèi)閱讀打下的基礎,又有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的經(jīng)歷,相信必將碩果累累。
(一)課前收集群文閱讀資料
預習課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高年級學生課前閱讀來說更是如此。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要十分了解,準確找到教材文本中的關鍵點,指引學生課前搜集相關的閱讀材料,并做好筆記,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討論課前收集的閱讀材料,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僅拓寬了學生視野,而且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幫助。例如,在講授《慈母情深》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找準課文主旨,并讓學生搜索有關母愛的資料,比如《三字經(jīng)》中“昔孟母,擇鄰處”,古詩《游子吟》中母親對兒女的牽掛等作品,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激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對課堂教學就會有所期待,同時也為課堂上的群文閱讀做好準備。
(二)課中進行群文閱讀
我們知道,教材文本中都有一個特定主題,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閱讀相關主題材料,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以《梅花魂》一文為例)對于課文中“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和“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這一段,學生理解不透徹,因此,我首先讓學生交流搜集的閱讀材料,如毛澤東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王安石《梅花》等作品,讓學生體會梅花的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讓學生走進作家的心里,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這種群文閱讀依托課內(nèi)文本,進行課外延伸,做到課內(nèi)課外兩不誤,“兩手抓”,從而讓學生們享受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課后延學,推薦閱讀
我們所使用教材上的文本都是通過精心選擇的,不僅文字優(yōu)美,具有示范性,而且大多是名人的文章。學生在學完課文后,會不由自主地想去了解作家的情況,還會有欲望去讀他們的其他作品。這樣,他們有了閱讀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看書,從而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比如《竊讀記》一文講述了作者兒時的“竊讀”,讓“我”從中感受到了很多童趣。學完課文以后,學生就會對作者這種“竊讀”的方式非常有興趣。為了引導學生的興趣又適應學生的視角,我們可以建議學生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課外作品,了解林海音的童年。讓學生走入文本,和作家及他們的作品進行對話。同時,我們要特別注重將課內(nèi)學習和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體驗。
總之,群文閱讀有助于學生在閱讀各類文本時積累大量的知識,使學生在速讀中能夠提高閱讀思維和信息提取技能,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閱讀,提高自身的品位,掌握課堂上的學習要領,為課外閱讀打好基礎。最終通過群文閱讀,學生打下精神與文化的底子,加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劉建. 感知閱讀樂趣提升閱讀藝術--談群文閱讀中的課內(nèi)外閱讀的結合[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4(17).
[2]歐曉琴. 淺談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J]. 文學教育(下), 2013(11):99-99.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