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牛奶在粵港澳地區(qū)可以變化出很多花樣,姜汁撞奶就是其中之一。
端上桌的姜汁撞奶并不是牛奶般的液體,而是如豆腐花般的凝結狀。不過,口味極不相同,含有濃郁的奶香和姜香,入口時只覺得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風味獨特,還可暖胃表熱。
“姜汁撞奶”,初聽這個名字會覺得好新奇,?動感十足,可是再一想,不對??!只有固體與固體相碰才叫“撞”,或者液體沖到固體,比如波浪沖到巖石,那才叫“撞”,而牛奶和姜汁都是液體,液體之間怎么碰撞?是不是有點像絲襪奶茶那樣,居高而下,沖制而成?那也只能稱為“姜汁沖奶”,而不是“撞奶”。明明沒撞,為什么偏偏要加上一個“撞”字?
這里面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從前在廣東番禺沙灣鎮(zhèn),有一位年邁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得知姜汁可以治咳嗽,于是拿來一試。然而,姜汁太辣,難以下咽,于是擱置在一邊。兒媳不知碗內有姜汁,不小心將牛奶倒入碗里,奇怪的是,過了一陣,牛奶居然凝結了。?婆婆不想浪費,拿來喝了,頓時感覺滿口清香,咳嗽也減輕了不少。?由此,姜汁撞奶就在沙灣鎮(zhèn)流傳開了,沙灣鎮(zhèn)也因此成了姜汁撞奶的發(fā)源地。
原來這個“撞”,好比今天的“碰瓷”,不小心碰上了,碰巧了,結果碰出了一個姜汁撞奶。
傳說總歸是傳說。其實,粵語里“撞”也有“加入”或“沖入”的意思。姜汁撞奶也就是在牛奶里加入了姜汁。
雖說這道甜點以姜汁和牛奶為主要原料,再加入白砂糖,配方相當簡單,但是要做得地道也頗有些學問。
說是姜汁撞奶,其實是牛奶撞姜汁,這是因為首先出場的是生姜,去皮之后磨出鮮姜汁,倒入碗底;接著是牛奶上場,加熱到沸點,加糖攪拌融化;當奶溫降到70℃左右時,先將1 勺熱奶加入姜汁內攪勻,再將大量熱奶由高處急沖到碗內,并立即加蓋燜;2 分鐘之后揭蓋,那姜奶已成凝結狀,水乳交融,合為一體。此時,香噴噴、熱騰騰的姜汁撞奶便可以上桌了。
姜汁撞奶是趁熱沖制再燜成的,這是什么原理呢?其實這是一種化學反應,牛奶中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姜汁的作用下就會產(chǎn)生凝結。
不過,姜汁和牛奶之間的比例很關鍵,姜汁過少,不易凝結;姜汁多了,又過于辛辣,兩者比例一般為1:10,也就是10 份牛奶加入?1 份姜汁。
具體制作時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首先,牛奶必須是全脂高蛋白奶,否則凝結不了,沙灣鎮(zhèn)用的就是當?shù)厥a(chǎn)的水牛奶,品質好,易凝結;其次,牛奶煮沸之后需先涼一下,約70℃左右才與姜汁相撞,否則依然凝結不了;最后,姜汁必須是新鮮的,即用即榨,還不能煮,否則也凝結不了。
姜汁撞奶在食用時也有講究,須用湯匙一層一層享用,不能亂撈,否則會導致姜汁與奶分離,美感和風味盡失。
姜汁撞奶發(fā)展到今天已有了很多創(chuàng)新,如配方中增加了新的成分,創(chuàng)造出新的口味和風味,?增加了選擇的空間。香港的觀塘有一家很著名的“葫蘆館”就出品7 種姜汁撞奶,除了原味的,?還有杏仁、椰子、咖啡、阿華田、好立克、朱古力等口味。無論哪種,姜汁與牛奶從形態(tài)到味道都合為一體,相當滑溜,沒了奶的膻味,姜味噴香而易入口,還增添了其他風味。至于這些配料是如何加進去,達到既和諧得體又恰到好處的效果,恐怕已屬商業(yè)秘密,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