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建
【摘 要】[目的/意義] 以河海大學ESI“工程學”學科為例,對學科競爭力進行分析與研究,探討學科發(fā)展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參考。[方法/過程] 首先以發(fā)表論文為主體,對標中國大陸工程學科進入ESI前1‰機構,對河海大學“工程學”學科2007-2017這11年間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揭示和分析;然后著重基于學科領域百分位指標,從論文引用頻度分布的角度,深度剖析新進入ESI前1‰機構的競爭優(yōu)勢,旨在對河海大學“工程學”學科發(fā)展提供思路。[結果/結論] 河海大學“工程學”學科需加大論文產出,提高論文質量,優(yōu)化論文被引頻度分布,加強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提高學科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ESI;InCites;雙一流學科;學科評價;百分位數(shù)
中圖分類號: G353.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8-0029-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8.011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 Taking the case study of ESI “engineering” subject of Hohai Universti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veness,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discipline.[Method/Process] firstly, contrasting with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mainland China listed in the top 1‰ institution of ESI,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Hohai Universtiy between 2007 and 2017, and then studie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latest 1‰ institutions in-depth. At last,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percentile index and citati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ideas for “engineering” subject of Hohai University.[Result/Conclusion] Th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Hohai Universtiy needs to increase the output of pap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pers,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paper citation frequency, and especially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academic institutions to enhance academic influence and improve international rankings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ESI; InCites; Double first-rated; Discipline evaluation percentile
0 引言
2015年11月5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1],該方案要求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官方網(wǎng)站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河海大學的“水利工程”和“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這兩個學科成功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要想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科,必然要從國際化的視角洞察和分析學??蒲兴降陌l(fā)展狀況和不足,為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科提供突破的方向和途徑。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是一個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shù)據(jù)庫的深度分析型研究工具,已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衡量高等院校、學術機構、國家和地區(qū)國際學術水平的指標評價體系之一。通常情況下,某校某學科ESI排名進入“前千分之一”,實際排名相當于位列學術界“500強”、甚至百強,躋身于世界一流水平[2]。本文基于ESI和InCites數(shù)據(jù)庫引文計量分析,以河海大學(下述為“我校”)已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工程學學科為例,探討其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的潛力;并以中國大陸工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24所高校為對標機構,從論文數(shù)量、被引頻次、高水平論文、學科領域百分位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學科發(fā)展的不足及差距。
1 中國大陸機構ESI“工程學”學科排名狀況
1.1 中國大陸機構ESI“工程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排名狀況
據(jù)2018年ESI第三次數(shù)據(jù)顯示(下述為“本期”),全球共有132個機構進入ESI“工程學”學科全球前1‰,中國大陸共有24個機構位列其中,華北電力大學和山東大學為首次進入??v觀這24個機構,除了排名前三位的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國際排名未變,其他21個機構都有不同層次的提升。尤其是本期新進入的華北電力大學和山東大學,分別前進了30位和18位。江蘇省內有兩所高校進入“工程學”ESI全球前1‰,分別是:排名第27位的東南大學和排名第107位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別比上期排名提升6位和13位。
1.2 河海大學“工程學”學科ESI排名狀況及與ESI全球前1‰的差距
本期全球共有1324個機構進入ESI“工程學”學科全球前1%,我校位列第314名,比上期排名前進21位,排名百分位23.72%。其中中國大陸共有154個機構進入世界前1%,我校位列第43名,排名百分位27.92%。
結合ESI數(shù)據(jù),得到進入ESI全球前1‰的最后一個機構是SPAIN的UNIV POLITEC VALENCIA,其被引總頻次為24260,我校的被引總頻次為12681,詳見表1。計算河海大學“工程學”學科入圍ESI全球前1‰學科領域的“學科潛力值”(即與全球前1‰學科的相對接近程度,達到1可入圍ESI全球前1‰),其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計算得到潛力值為0.52,與標準值1相距較大。
學科潛力值=學科論文總被引頻次/ESI全球前1‰末位機構學科的論文總被引次數(shù)(1)
2 河海大學“工程學”學科的競爭力分析
2.1 總體情況
通過檢索EI和InCites數(shù)據(jù)庫(2018-4-28)得出,我校近11年來在工程學學科發(fā)表論文2572篇,被引頻次12681次;學科規(guī)范化的引文影響力CNCI指數(shù)為0.83,離國際平均水平有一定的距離;期刊規(guī)范化的引文影響力JNCI指數(shù)為1.06,與國際平均水平持平。但相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響力為0.44,居于國際平均水平偏下;高被引論文10篇,熱門論文為0,我校工程學學科的影響力和創(chuàng)新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較大。
2.2 與中國大陸ESI工程學全球前1‰的差距
2.2.1 生產力
從論文發(fā)表的數(shù)量來看,居于ESI工程學全球前1‰榜首的是中國科學院,發(fā)表論文20136篇;發(fā)文量最少的是湖南大學,為3375篇。我校的發(fā)文量2572篇,與最后一位相差800篇之多。
2.2.2 影響力
從論文的總被引頻次來看,ESI全球前1‰國內排名最后一位的山東大學為25323,我校的被引頻次總量僅為12681,大約一半的量。學科的總被引頻次,與發(fā)文數(shù)量密切相關,還與篇均被引有關。再從篇均被引來看,ESI全球前1‰排名最后一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5.3,我校篇均被引為4.93,說明在我校論文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2.2.3 創(chuàng)新力
從熱點論文來看,我校熱點論文一直停滯不前,亟待突破零的狀態(tài)。
2.2.4 發(fā)展力
從高水平論文來看,ESI全球前1‰國內排名最后一位的山東大學發(fā)表39篇,而我校僅有10篇;從高水平論文的占有率來看,ESI全球前1‰機構的區(qū)間為0.84%-2.48%,我校僅為0.39%。
2.3 結果分析
從上述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來看,與全球前1‰機構相比,我校工程學學科在論文數(shù)量、被引頻次、篇均被引以及高水平論文數(shù)量等方面,均有相當大的發(fā)展空間;特別是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方面的差距明顯。
ESI是基于期刊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和引文數(shù)據(jù),進行科研績效統(tǒng)計和科研實力排名。論文被引量是評價學術表現(xiàn)的關鍵性指標。被引總量越高,說明該機構該學科受全球學術同行的關注度就越大,在全球排名的位置就越靠前;反之,則排名靠后。在論文數(shù)量增加的同時提高論文的發(fā)表水平,可有效地提高ESI全球排名;但在相對穩(wěn)定的論文數(shù)量下,提高高水平論文占比,增加論文被引總量,也是一個重要途徑。
3 基于百分位數(shù)指標的論文被引頻度分布
針對某機構某一學科,如何了解每篇論文在全球的研究水平以及各水平論文所占的比例,分析該學科論文研究水平的總體狀態(tài),進而揭示與其他先進機構的差距,這就需要研究論文被引頻度分布問題。
3.1 指標的確定及計算方法
Incites數(shù)據(jù)庫提供的學科領域百分位,是指一篇論文在全球該學科當年發(fā)表的論文中按被引頻次排名的百分位數(shù)。百分位數(shù)值越小,表明該篇論文被引頻次越高;百分位數(shù)值越大,則反之。因此在Incites中的百分位數(shù)被稱為“反向百分位數(shù)”,引用次數(shù)為0的文獻其百分位數(shù)為100。在百分位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將百分位數(shù)劃分到百分位等級中,通過將百分位數(shù)劃分到不同的等級中,就能清楚地分析一篇文獻表現(xiàn);通過對一個機構內不同等級中論文數(shù)的分布,就能清晰地分析該機構中各等級論文的分布。
ESI數(shù)據(jù)庫中的Field Baselines部分提供了各ESI學科論文進行各百分位的最低閾值,可以利用ESI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研究機構的百分位數(shù)計算。ESI數(shù)據(jù)庫基線值(Baseline)部分包括0.01%、0.1%、1%、10%、20%和50%共6個百分位等級的被引頻次標準。由于0.01%和0.1%兩個百分位等級對于一般的科研機構而言過于苛刻[3],因此本文選用1%、10%、20%、50%共4個百分位等級,形成99th、99th-90th、90th-80th、80th-50th和50th-Bottom5個百分位區(qū)間,文獻劃分到各個百分位區(qū)間的標準為:百分位數(shù)≤1、1<百分位數(shù)≤10、10<百分位數(shù)≤20、20<百分位數(shù)≤50和百分位數(shù)>50。
3.2 我校“工程學”學科論文被引頻度分布
基于以上數(shù)據(jù)采集和計算方法,在Incites數(shù)據(jù)庫中導出我校本期2560篇工程學論文數(shù)據(jù),在獲取每篇論文引文百分位數(shù)的基礎上,分別劃入5個等級區(qū)間,統(tǒng)計每個區(qū)間的文獻分布率,得到在各百分位區(qū)間的引文頻度分布表,如表2所示。
3.3 其他機構“工程學”學科論文被引頻度分布
依照4.2的計算方法和步驟,根據(jù)我校工程學學科的發(fā)展特點,從中國大陸工程學科進入ESI前1‰的機構中,我們選擇省內的東南大學(ESI排名27)、南京航空航天大學(ESI排名107)和本期新進ESI全球前1‰的華北電力大學(ESI排名122)和山東大學(ESI排名123)進行分析比對。五所高校在全球各個百分位等級區(qū)間中的不同表現(xiàn)如圖3所示,橫坐標表示不同的百分位等級,縱坐標表示在該百分位等級中的論文占比。
3.4 結果分析
五所高校這11年發(fā)表的論文在全球各個百分位等級區(qū)間中的表現(xiàn)如圖7所示。根據(jù)各百分位區(qū)間劃分的規(guī)定方法,標注全球50%這個等級,位于全球前50%區(qū)間,發(fā)文比例越高,說明該機構的科研水平越高;位于全球50%之后,在越靠后的百分位區(qū)間,發(fā)文比例越高,說明該機構的科研水平越低。
將這五所高校進行橫向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在全球前1%區(qū)間,排名靠前的東南大學優(yōu)勢明顯。在全球1%-10%、10%-20%、20%-50%和50%-Bottom這四個區(qū)間,華北電力大學和山東大學這兩所高校的表現(xiàn)搶眼,均優(yōu)于排名靠前的東南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我校在各個等級區(qū)間中均處于墊底;在全球1%-10%、10%-20%這兩個區(qū)間,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當;在全球前1%、50%-Bottom這兩個區(qū)間與其他四所高校比,差距更明顯。
利用圖7不僅可以將這五所高校進行橫向比較,還可以比較某個學校的百分數(shù)值與期望值的差距。各個百分位等級的期望水平分別是1%、9%、10%、30%和50%,前四個等級百分數(shù)值是越高越好,而最后一個等級百分數(shù)值相對越低越代表比較高的研究水平。在全球前1%區(qū)間,東南大學優(yōu)勢明顯,超過期望值1倍;其他三所ESI前1‰高校均超期望值;而我校工程學學科表現(xiàn)不到期望值的一半。在全球1%-10%、10%-20%這兩個區(qū)間,東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和山東大學均高過期望值;而我校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百分數(shù)值相當,均低于期望值。在全球20%-50%區(qū)間,五所高校均低于期望值。在全球前50%-Bottom區(qū)間,華北電力大學和山東大學這兩所高校的表現(xiàn)優(yōu)異,低于期望值;而其他3所高校均高于期望值,并且我校表現(xiàn)出來的論文研究水平最低。
綜上所述,無論是高校之間的比較還是與各個百分位等級的期望水平比較,兩所新進ESI全球前1‰的華北電力大學和山東大學均表現(xiàn)搶眼,在全球前20%區(qū)間上的百分位數(shù)分別是25.15%和23.45%,甚至超過了東南大學22.59%;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17.94%,我校為15.82%。通過不同百分位等級的逐級比對,發(fā)現(xiàn)我校與其他先進高校的差距,可以得出我校迫切需要提高論文質量,要大力發(fā)展高被引論文的數(shù)量,但同時更要努力提高底部論文的研究水平,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論文被引頻度分布格局,才能盡快地邁進ESI全球前1‰的門檻。
4 結語
本文以ESI和InCites數(shù)據(jù)庫中的數(shù)據(jù)為基礎,探討河海大學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的潛力;再以中國大陸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24所高校為對標機構,從論文數(shù)量、被引頻次、高水平論文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學科發(fā)展的不足及差距;最后通過基于學科領域百分位指標的論文被引頻度分布圖,揭示了五所高校在全球各個百分位等級區(qū)間中的不同表現(xiàn),特別是本期新進ESI全球前1‰的兩所高校的論文被引頻度分布格局,對我校工程學學科發(fā)展的啟發(fā)和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滬上7學科躋身世界一流 進入國際評價體系“前千分之一”[EB/OL].[2014-02-19].http://sh.eastday.com/m/20140219/u1a7939294.html.
[3]陳仕吉,史麗文,左文革等.基于ESI的學術影響力指標測度方法與實證[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2):97-102,123.
[4]周群,左文革,陳仕吉.基于百分位數(shù)的文獻計量指標研究綜述[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13(Z1):82-88.
[5]徐淑妹,崔宇紅.百分位數(shù)指標在大學研究績效評價中的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10):94-97.
[6]汪莉.基于ESI和InCites的高校潛力學科發(fā)展預測[J].情報雜志,2017,(2):53-58.
[7]陳衛(wèi)靜.基于ESI和InCites的學科發(fā)展評價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6,(3):57-60.
[8]董政娥,陳惠蘭.基于ESI和InCites數(shù)據(jù)庫的東華大學學科發(fā)展預測[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689-694.
[9]韓麗,郭麗然,康冬梅.基于ESI和Incites的潛力學科分析與預測——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J].情報探索,2017,(2):27-35.
[10]陳仕吉,史麗文,李冬梅, 等.論文被引頻次標準化方法述評[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 ,2012,(4):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