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摘 要】 目的:分析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腸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兒科收治的腸炎患兒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給予頭孢克肟治療;觀察組40例,給予頭孢克肟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兩組均以3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5%(39/40),高于對照組的80%(3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4.1±1.1)D,對照組為(5.2±1.4)D,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腹痛和腹瀉消失時間亦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4/40),低于對照組的30.0%(1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奇霉素聯(lián)合頭孢克肟治療腸炎患兒,不僅療效顯著,還能縮短病程,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 腸炎;阿奇霉素;頭孢克肟;兒童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056-01
小兒腸炎是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發(fā)病與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有關,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發(fā)熱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容易出現(xiàn)諸多并發(fā)癥如電解質紊亂、脫水等,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休克,危及患兒生命[1]。當前,臨床治療小兒腸炎常采用抗生素類藥物,雖然具有一定療效,但長時間應用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不利于患兒健康[2]。本文探討阿奇霉素聯(lián)合頭孢克肟治療小兒腸炎的臨床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兒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腸炎患兒80例,均符合小兒腸炎診斷標準,按入院編號的奇數(shù)和偶數(shù)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10個月~10歲,平均(5.1±3.5)歲;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1個月~9歲,平均(5.0±3.4)歲。排除:①嚴重藥物過敏者;②心腎功能不全者;③家屬不愿意參與研究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頭孢克肟膠囊(浙江華立南湖制藥有限公司)5~10 MG·KG-1·D-1,分2次服用。觀察組口服頭孢克肟膠囊劑量同對照組,再每天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10~15 MG/KG。兩組均以3 D為1個療程為,共治療2個療程。 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頭昏、腹部不適等,并且分別記錄兩組的腹痛消失時間、腹瀉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3 療效評估? 療效評估:①痊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如腹痛、腹瀉等完全消失,大便常規(guī)檢查示白細胞恢復正常,且大便性狀和次數(shù)恢復正常。②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如腹痛、腹瀉等改善明顯,大便常規(guī)檢查示白細胞基本恢復正常數(shù)量,且與治療前相比,大便次數(shù)減少>3次。③無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如腹痛、腹瀉等變化不明顯,大便性狀和次數(shù)無變化,甚至病情明顯加重[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痊愈33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痊愈22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有效率明顯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發(fā)生惡心嘔吐2例,頭昏1例,腹部不適1例,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發(fā)生惡心嘔吐5例,頭昏4例,腹部不適3例,發(fā)生率為30.0%,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住院和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兩組腹痛和腹瀉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表1)。
3 討論
腸炎是發(fā)病率較高的兒科疾病,其中腹瀉較為常見,往往合并口渴、虛脫、高熱以及腹痛等癥狀,有報道顯示,患兒發(fā)病后,因受到諸多因素如缺乏鉀、水腫等影響,腰部容易發(fā)生膨脹,誘發(fā)腸麻痹,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死率較高,約為30%。所以在小兒腸炎治療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提高療效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頭孢克肟是第三代頭孢菌素,具有穩(wěn)定性好、無味、不溶于水等特點,對β-內酰胺酶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能阻止細菌合成細胞壁,有效抑制細菌繁殖,具有較強的抗菌能力,對革蘭陽性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的抑菌和殺菌效果均較好,但有研究報道,頭孢克肟治療期間患者容易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昏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依從性,降低療效。阿奇霉素是新型抗生素,能結合亞單位蛋白質,使細菌無法合成蛋白質,對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葡萄球菌以及沙眼衣原體等多種病原體的抑菌效果較好。同時,與頭孢克肟相比,阿奇霉素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同樣具有較好的抑菌和抗菌效果,并且阿奇霉素具有不良反應小、安全性好、代謝簡單等優(yōu)點,不會損傷患兒的肝腎功能,可以使患兒的預后得到明顯改善。此外,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一方面可以發(fā)揮抗生素的殺菌效果,另一方面還能減輕單一應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道蠕動,使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7]。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臨床腹痛和腹瀉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與文獻報道相似[8-9],提示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聯(lián)合治療小兒腸炎能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馬忠霞. 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腸炎的臨床效果比較[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 49-50.
[2] 李登九. 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對小兒腸炎的治療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 83-84.
[3] 梁霞. 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聯(lián)合治療小兒腸炎的療效分析[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5):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