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群菲
【摘 要】 目的:觀察白術健脾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在治療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從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實驗組的患者采取白術健脾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在治療三個月之后觀察比較兩個小組的臨床治療療效。結果:實驗組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總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總有效率為81.67%。結論:白術健脾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在治療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方面有著良好的作用,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 白術健脾湯;耳穴壓豆;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085-01
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大多是因患者飲食不規(guī)律或過度勞累造成脾胃損傷所致,該病病程長,不易治愈,并且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在中醫(yī)屬脾胃氣虛,在西醫(yī)屬淺表性胃炎。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痛、反酸、噯氣、飽脹不適等。從臨床治療角度來看,白術健脾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有著良好的療效,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實驗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齡在18-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4±10.23歲;對照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齡在17-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2±11.3歲。兩個小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不具備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的病程在3個月到2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3.5±1.5)年。
1.2 納入標準
在經(jīng)過患者的確認之后,實驗中的所有患者符合以下幾個標準:患者的年齡在17到65歲之間,有胃痛或者胃脹癥狀,在不注意飲食的時候,患者在飯后的病情會加重?;颊叩倪@個癥狀從中醫(yī)角度被確診為脾胃氣虛,從西醫(yī)角度被確診為淺表性胃炎。在具備以上癥狀的患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院的研究治療。
1.3 治療方法
1.3.1 實驗組
患者采取白術健脾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具體治療如下所示:第一,口服白術健脾湯。白術健脾湯處方如下所示:白術15g,太子參 10g,芡實10g,陳皮10g,瘦肉50g。每日一劑,水煎取汁200毫升,患者早晚各一次在飯前溫水服用。第二,耳穴壓豆。取耳穴脾、胃、肝、上腹,將王不留行貼在長寬都為0.6cm的大小膠布中央,對準一側耳朵上的耳穴貼僅僅壓實,一直到患者的耳朵感覺到酸脹、發(fā)熱為止,貼好后囑托患者每天自己按壓三次到五次,每次按壓一分鐘到兩分鐘。按照以上的操作治療三個月,在一個月之后觀察療效。
1.3.2 對照組
奧美拉唑主要成份為:奧美拉唑,其化學名稱為: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亞磺?;y-1H苯并咪唑。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屬于是質子泵抑制劑,有很強的胃酸抑制功能,用于胃酸過多引起的燒心和反酸癥狀的短期緩解,適用于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反流行食管炎和卓-艾氏綜合癥,是治療胃病的常用西藥。對照組的患者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膠囊每粒大小為10mg,每天服用20mg,分兩次服用,一個月為一個療程,在三個月之后觀察治療療效。
1.4 療效標準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規(guī)定,顯效表現(xiàn)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或者有著明顯的改善,胃鏡復查病變粘膜基本恢復到正常。有效表現(xiàn)為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等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善,胃鏡下病變年粘膜的面積逐漸減少,病變程度和治療之前顯得更加輕微。無效的表現(xiàn)是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沒有明顯的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等級資料應用Ridit進行分析,在p<0.05的時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比較如表一所示。根據(jù)表一 數(shù)據(jù)信息發(fā)現(xiàn),實驗組在用藥初期,胃痛、燒心的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用藥中期的時候,患者疲乏無力、胃脹痛的癥狀得到了改善,在治療快要結束的時候對照組患者胃腸不適的癥狀改善效果良好。實驗組的治療總效率達到了98.33%。采取西藥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癥狀雖然總體好轉,但是總有效率僅僅為81.67%,和實驗組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3 討論
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胃粘膜慢性炎癥,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對于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西醫(yī)上的治療方法是消除幽門螺桿菌和對癥治療,但是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治療效果并不顯著。 而從中醫(yī)治療角度來看,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被歸納為胃脹痛、嘈雜等范疇,同時,患者的情緒、飲食習慣等也會影響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病情。
白術一般生長在南方,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冬天才開始挖出來,除掉泥沙,烘干或者曬干,再除掉須根,有著非常廣泛的醫(yī)藥價值,白術的作用主要有鎮(zhèn)靜,血管擴張,抗血凝,抗胃潰瘍,保肝利膽,利尿,強壯,提高免疫等。
白術健脾湯最早出自于《古今名醫(yī)方論》,具體包含白術15g,太子參 10g,芡實10g,陳皮10g,瘦肉50g,該藥服用后能夠溫補脾胃。結合實踐研究證明,白術健脾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脾胃氣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效果顯著,發(fā)病率較低,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丙泉. 脾胃虛寒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應用黃芪建中湯加味治療的效果分析[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8(20).
[2] 王志. 健脾和胃湯配合針灸對脾胃虛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8(14).
[3] 鄭路照, 王亞輝, 李斌. 內外合治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觀察[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8):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