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韭菜種植戶來說沒有春耕的概念,而是直接‘春收’!”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zhèn)雙廟子村種植戶王艷濤,一邊把打好捆的韭菜裝箱一邊笑著說,“今年韭菜價穩(wěn),這一棚能凈掙一萬三四千元錢。”
33歲的王艷濤家有3棟大棚,現(xiàn)在正割頭茬韭菜,十來個工人忙著收割、打捆、裝箱,清香的韭菜味混合在淡淡霧氣里,在大棚內(nèi)彌漫。
王艷濤每年夏天都會出去打工,家里的稻田也包了出去,正好利用冬春閑時種韭菜增加收入?!案献魃绾灹擞唵?,銷路也不操心,直接送過去就行?!蓖跗G濤說,“頭茬韭菜收完,過一段時間割二茬,還能再收韭菜花,然后就給韭菜‘放假’,等來年再讓它出力?!?/p>
工人在給韭菜打捆
寧安市有著百年韭菜種植歷史。寧安市渤海鎮(zhèn)黨委副書記于浩說:“這里的韭菜不用刨根,更重要的是不上化肥、農(nóng)藥。”
“寧安種韭菜雖然歷史久遠,但過去是一家一戶種在房前屋后,沒把它當成吃飯的營生?!睂幇彩行罗r(nóng)韭菜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魯繼新說,“韭菜得‘打捆’賣,農(nóng)戶得抱團干?!?/p>
寧安市韭菜大面積種植是從2008年寧安市新農(nóng)韭菜專業(yè)合作社成立開始。經(jīng)過十余年發(fā)展,合作社帶動龍泉村、雙廟子村及周邊10余個村種植韭菜近8000畝,像王艷濤家這樣不愁韭菜銷路的社員已達1100余戶,種植戶單憑種韭菜年均可增收兩萬余元,收割期還能帶動周邊的農(nóng)村勞動力增收。
“出韭菜多時,這些村一天能出五六萬斤,割韭菜的工人都不好雇?!蓖跗G濤說,“現(xiàn)在人工費1小時10元錢,這些工人一天能掙上100多元。”
合作社采取 “訂單收購+種植服務+利益分紅”利益分配模式,除常規(guī)的統(tǒng)一生產(chǎn)資料采購和產(chǎn)品銷售之外,合作社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解決了韭菜淡季外銷難題。
“每年5月到9月吃韭菜的人少,價錢低時一斤兩毛錢都賣不上,過去甚至出現(xiàn)過爛在地里的情況?!濒斃^新說,“關鍵時候合作社發(fā)揮了‘打捆’作用,通過與企業(yè)合作,向韓國、日本出口速凍韭菜段,解決了韭菜淡季銷售難題?!?/p>
2015年,到韓國考察韭菜收割機的魯繼新,反倒戲劇性地吸引來了韓國客商到合作社種植基地考察。合作社的韭菜在一次性通過韓方嚴格的指標檢測后,開始向韓國出口,韭菜夏季滯銷問題迎刃而解。
目前,合作社每年利用內(nèi)銷淡季出口速凍韭菜段500萬公斤。為解決出口市場供不應求問題,合作社去年新建了300棟大棚,擴建了出口基地。魯繼新說:“合作社將用三年時間把韭菜種植面積擴大到一萬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