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羅雪峰 吳京晶 執(zhí)行/吳京晶
我們采訪了四個人。
沐沐,2010年的時候,她在父母的要求下,選擇了文科;后來她又根據(jù)父母的意見,報考了金融專業(yè);現(xiàn)在她回到了縣城,在一家銀行的柜臺工作。但她心里依然懷有當初沒有選理科、學地質學專業(yè)的遺憾。
容饃饃,她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學生物,所以2015年新高考選科的時候,她選了生物、物理、政治三科;2017年,她報考了生物工程專業(yè),但進入大學后她才發(fā)現(xiàn)這個專業(yè)還需要化學基礎打底。
阿澤今年18歲,是上海某重點中學高二學生,去年選科,他選了自己成績較好的幾門:物理、化學、歷史。現(xiàn)在他想學臨床醫(yī)學,但上海的大學這個專業(yè)都要求高中選考生物、化學。
思凡,2012年的時候,他在文理科的糾結中,選擇了文科,2014年,他進入了同濟大學人文科學實驗班,一年后,他轉到了軟件工程專業(yè),重修大一課程,惡補數(shù)學與物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這樣一個又一個重大的決定串起來的。選擇文科或理科,或是在物化生史政地6科中任選出3科,在人生的鏈條上,看起來不是一個多么突出的事件,但它卻又真真切切地影響了每個人的人生走向。
如果選錯了科,未來你也還有機會去修正,但每一次修正,你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所以我們想讓你在做出最終的決定前,了解自己更多一點,了解外界的信息更全面一些,讓你的選擇更趨向正確的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