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宏凱
對頁何尊師《葵石戲貓圖》(局部)
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善于畫貓的畫家眾多,自唐代至明清,可以列出長長的畫家名單。北宋宣和年間由官方主持編撰了《宣和畫譜》,書中收錄魏晉至北宋畫家231 人,著錄御府所藏畫作6396 件,其中著錄貓畫作品142 件,畫家有25 位。這些畫家是唐代的盧弁、韋無忝、刁光胤,五代的厲歸真、郭暉、郭佑、黃筌、黃居寶、滕昌佑、徐熙,宋代的李靄之、祁序、王凝、何尊師、黃居、丘余慶、徐崇嗣、徐崇矩、唐忠祚、趙昌、易元吉、崔白、吳元瑜、賈祥。宋朝以后,善畫貓的畫家可從清代的《石渠寶笈》和《御定佩文齋書畫譜》中了解到,如錢選、王振鵬、文征明、明宣宗、商喜、李孔修、陶成、呂紀(jì)、徐渭、朱耷、石濤、阿爾稗、沈振麟、胡湄、沈銓、朱純、潘嵐、袁江等等。
如此眾多的善畫貓的畫家中,以刁光胤、李靄之、何尊師、李孔修等人最為有名。《宣和畫譜》卷十三,畜獸類敘中說:“ 若乃犬羊貓貍,又其近人之物,最為難工?;ㄩg竹外,舞繡幄,得其不為搖尾乞憐之態(tài),故工至于此者世難得其人?!垊t五代有李靄之,本朝有王凝、何尊師?!焙巫饚熓侵袊糯呢埉嫯嫾抑唬上窌鴮ζ渖绞论E大都語焉不詳,紛雜不清。鑒于何尊師在中國貓畫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對其事跡與作品做盡可能的梳理和評價。
古籍中有關(guān)畫家何尊師的史料不超過十余條,對其姓氏、籍貫、生卒年和經(jīng)歷的記載近乎空白,而且多有矛盾難辨之處。北宋時,何尊師的貓畫已經(jīng)十分有名,同時期編撰的畫史著作已有何尊師的記載。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劉道純撰寫了一部《圣朝名畫評》,是一部記載五代末至宋仁宗朝評傳體斷代繪畫史著作。書中卷二曰:“何尊師,江南人,亡其名,善畫貓兒,罕見其比,所畫有寢者、覺者,展膊者,聚戲者,皆造于妙,觀其毛色純黧,體態(tài)馴擾,尤可賞愛”。這是目前所見到關(guān)于畫家何尊師生平的最早記載。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郭若虛著《圖畫見聞志》,記載了唐朝末年至北宋熙寧年間284位畫家的小傳。卷四,對何尊師的記載十分簡單,“何尊師,亡其名,閬中人。善畫貓兒,今為難得”。
四十六年后,即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授意米芾等人將宮廷御府所藏繪畫整理編撰為《宣和畫譜》。該書即是一部當(dāng)時宮廷所藏繪畫作品的著錄目錄,也是重要的紀(jì)傳體繪畫史?!缎彤嬜V》對何尊師生平和繪畫藝術(shù)有了至今最為詳細(xì)的記述,文字量大大超過前人。《宣和畫譜》卷十四,畜獸二記載:“何尊師,不知何許人也。龍德中居衡岳,不顯名氏,常往來于蒼梧、五嶺,僅百余年,人嘗見之,顏貌不改?;騿柶涫献迥陦?,但云‘何何’;或問其鄉(xiāng)里,亦云‘何何’。時人因此遂號曰‘何尊師’。不見他技,但喜戲弄筆墨。工作花石,尤以畫貓專門,為時所稱。凡貓寢覺行坐,聚戲散走,伺捕禽,澤吻磨牙,無不曲盡貓之態(tài)度。推其獨(dú)步不為過也。嘗謂貓似虎,獨(dú)有耳大眼黃不相同焉。惜乎尊師不充之以為虎,但止工于貓,似非方外之所習(xí),亦意其寓此以游戲耳。今御府所藏三十有四:戎葵太湖石圖一,葵石戲貓圖六,山石戲貓圖一,葵花戲貓圖二,葵石群貓圖二,子母戲貓圖一,莧菜戲貓圖一,子母貓圖一,薄荷醉貓圖一,群貓圖一,戲貓圖五,貓圖一,醉貓圖十,石竹花戲貓圖一”。
《圣朝名畫評》、《圖畫見聞志》和《宣和畫譜》三部著作分別編撰于北宋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時期,相對而言,距離何尊師生活的時代不遠(yuǎn),應(yīng)該是言而有據(jù)的。從文獻(xiàn)學(xué)的史料傳承上分析,三部著作之間存在著前后借鑒痕跡,同時也多有不一致的矛盾之處。限于史料的缺乏,如今準(zhǔn)確地判斷何尊師生平史料中的孰是孰非?!妒コ嬙u》和《圖畫見聞志》屬于私人著述,但后世評價頗高?!缎彤嬜V》作為官方著述,在中國繪畫史上,第一次以宮廷收藏為基礎(chǔ),對何尊師的作品進(jìn)行了著錄和評論。北宋以后,宮廷收藏的何尊師作品大都佚散了,人們難見真跡,各種文獻(xiàn)對何尊師的記述大都抄襲前人,已無新意。
本頁宋 何尊師《葵石戲貓圖》
本頁明 沈周《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依據(jù)現(xiàn)有史料,對何尊師生平事跡作出相對可信的推測是可能的。首先,何尊師是一位隱居南岳衡山的道士,因?yàn)椤白饚煛币辉~本就是古代對道士的敬稱,例如唐代李白《尋雍尊師隱居》詩:“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五代齊已《經(jīng)吳平觀》詩:“老鶴心何待,尊師鬢已乾”?!秷D畫見聞志》將何尊師與工草蟲的僧居寧,善畫鵝雁的建陽僧慧崇和畫翎毛的道士牛戩(jian)排在花鳥門最后,并注明“凡三十九人,僧道附”,明代朱謀的《畫史會要》、清代《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更是明確將何尊師歸入道家類,與善畫的道士呂拙、田白,眉山道士羅勝先,劉尊師、李道士、張道人等人并列。說明在北宋時及后世的畫史著作大都認(rèn)為何尊師是一位善畫貓的道士。其次是何尊師的籍貫問題?!妒コ嬙u》認(rèn)為何尊師是江南人,《圖畫見聞志》說是閬中人,《宣和畫譜》則說“不知何許人也”。從《宣和畫譜》所著錄的三十四幅作品的題材分析,其中有十一幅將蜀葵(又稱戎葵、葵花)入畫,說明何尊師喜愛將蜀葵和貓畫在一起。蜀葵原產(chǎn)四川,這也許與他的籍貫有關(guān)。第三,何尊師的活動時期。《圣朝名畫錄》將何尊師與龍章、裴文睍等人并敘。龍章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進(jìn)入內(nèi)府畫院,裴文睍則在宋仁宗朝為翰林待詔。《宣和畫譜》云,何尊師“龍德中居衡岳”。龍德是五代時期的年號,有趣是,后梁末帝朱友貞,吳越太祖錢繆和閩太祖王審知都用過“龍德”年號,時間在公元921年至923年,由此推斷何尊師活動時期在五代末至北宋初年應(yīng)該是不錯的。
畫家何尊師的生平事跡確實(shí)是個迷,更讓人迷惑不解的是,翻檢史籍,竟然存在兩位何尊師,一位是唐代的道士,一位則是宋代的畫家,兩人事跡多有相近的記載,從史料學(xué)上一定存在著某種因襲關(guān)系。厘清兩位何尊師的事跡,有助于我們了解畫家何尊師的生平。
唐代李沖昭《南岳小錄》中有一條史料,“何尊師隱其名,天寶二年(743年)十月十五日得道”。南宋陳南夫《南岳總勝集》卷下,敘唐宋得道異人高僧(隱逸附),對何尊師有一大段記載,其云:“何尊師者,不知何許人也,龍朔中居衡岳,不顯名氏。其顏若四十許,行步如飛,常往來蒼梧、五嶺間。來無所慕,去無所斁。僅百余年,人常見之,狀貌不改?;騿柶涫献寮澳陦?,但云何何,或詰其鄉(xiāng)里及修證,亦云何何,時人號曰何尊師”。文中還講到當(dāng)時的名道田虛應(yīng)、鄧虛中曾就教于何尊師,名士司馬承楨建白云庵于衡山,拜訪何尊師。天寶二年,何尊師坐化成道,衡陽太守蘇務(wù)廉撰《何尊師得道碑》,立于衡山銓德觀內(nèi)。有文獻(xiàn)碑刻相佐,史料確鑿,說明唐高宗龍朔年間至唐玄宗天寶年間,南岳衡山確實(shí)有一位隱姓埋名,潛心修道,不問俗事,道行高深的道士,人稱何尊師。
五代末至宋仁宗時期的畫家何尊師同樣有文獻(xiàn)與作品相證,不是虛無此人。如何看待文獻(xiàn)中對兩個何尊師的記載?首先,《宣和畫譜》與《南岳總勝集》兩書所載相近的文字甚多,說明兩書都沿襲了同一種文獻(xiàn)的記載,諸如唐代衡陽太守蘇務(wù)廉撰的《何尊師得道碑》,或現(xiàn)已散佚的唐代文獻(xiàn)。第二說明宋代的何尊師與道教有關(guān),《宣和畫譜》編者未能深究兩個何尊師的區(qū)別,將唐代名道何尊師的神仙故事,誤裝在宋代貓畫家何尊師頭上了。
對頁明 朱瞻基 宣宗 《唐苑嬉春圖卷》(局部)
在宋代至明清的諸多繪畫史和繪畫品評著作中,都對何尊師的藝術(shù)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北宋的劉道醇、郭若虛和編撰《宣和畫譜》的學(xué)者們,可以親眼鑒賞何尊師的作品,他們的評論相較更加準(zhǔn)確公允。劉道醇在《圣朝名畫評》中提出“六要”、“六長”的品畫原則,將繪畫分為人物、山水林木、畜獸、花草翎毛、鬼神和屋木六門,每門中分神、妙、能三品。何尊師與趙邈卓、裴文睍等人并列為妙品。劉道醇不僅認(rèn)為何尊師的“善畫貓兒,罕見其比”,無人可與其比肩,而且:“評曰:邈卓之虎,非世俗嘗見,往往有不知名者,猶為天下珍玩,豈易辨哉!裴文睍之水牛,渾奪生意;楊袁二生之魚,不拘末節(jié),自得其休;龍章亦善虎兔,是豈常人之可及,何尊師所得不為不多,可列妙品”。劉道醇認(rèn)為,出神入化之作,常常出于無名氏之手,天下珍貴的東西也不是俗人所能辨別的。趙邈卓畫虎,裴文睍畫水牛,楊輝、袁義畫魚、龍章畫虎兔和何尊師畫貓,都不是常人可及的。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說何尊師“善畫貓兒,今為難得”。南宋趙希鵠在所著《洞天清錄》一書中論“古畫辨”,他認(rèn)為求畫不必遠(yuǎn)求晉唐,而應(yīng)重視當(dāng)代。宋代山水“則當(dāng)以李成、范寬;花果則趙昌、王友;花竹翎毛則徐熙、崔白、崔順之;馬則韓伯時;牛則厲范二;道士神則孫太古;神則石??;貓犬則何尊師、周照。得此數(shù)家,已為奇妙。士大夫家或有收其妙跡者,價已千金矣”??梢?,何尊師的畫作在北宋已成稀見之物。趙希鵠又云:何尊師和周照畫貓,“何則有士大夫氣,周則工人態(tài),度生動自然,二家皆有”。何尊師的貓畫生動自然,與周照的畫院侍詔相比,更有文人畫的氣韻?!缎彤嬜V》以內(nèi)府所藏何尊師三十四幅作品為依據(jù),對何尊師的貓畫作出了詳實(shí)的評論,認(rèn)為何尊師“工作花石,尤以畫貓專門,為時所稱。凡貓寢覺行坐,聚戲散走,伺捕禽,澤吻磨牙,無不曲盡貓之態(tài)度。推其獨(dú)步不為過也”。文中講到何尊師畫貓的技法,何尊師認(rèn)為,貓的畫法與畫虎相似,只是在耳、眼的畫法上有所不同。從北宋內(nèi)府所藏的何尊師作品,包括了后世貓畫的大部分題材,比如群貓圖、戲貓圖、醉貓圖、子母戲貓圖,以及以蜀葵、石竹花、薄荷、莧菜、牡丹、太湖石入畫的貓圖,開創(chuàng)后世大部分貓畫題材的先河。何尊師戲貓圖很有特色,尤其喜歡將蜀葵與貓畫在一起??ㄖ甘窨瑒e稱戎葵、吳葵、一丈紅,是中國古代花鳥畫常見的花卉。將葵花與貓畫在一起源于唐代,《宣和畫譜》中記載御府藏唐代韋無忝《葵花戲貓圖》。日本奈良大和文華館現(xiàn)存一幅傳為南宋畫家毛益的冊頁作品,名為《蜀葵游貓圖》。圖畫將三只貓和蜀葵、湖石、萱草描繪在一起,蜀葵花色艷麗,貓兒生動傳神。
本頁蔣廷錫《仿宋人設(shè)色圖冊》
宋徽宗御府所藏的何尊師三十四幅畫作,經(jīng)靖康之變,大部分已佚散。南宋以后,何尊師的作品雖有流傳,但已很稀見。南宋陳,字叔進(jìn),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jìn)士,官至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他編撰《中興館閣錄》和《續(xù)錄》,記載了南宋秘書省及國史館制度,其中有“儲藏”一節(jié)。書中記載了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對秘書省所收藏古物書畫的勘查整理目錄,書畫總量較之《宣和畫譜》已減少很多。何尊師僅存“醉貓三,[闕二字]一,葵石戲貓六”,約十幅畫作。趙希鵠《洞天清錄》說,南宋時民間收藏何尊師真跡,“價已千金矣”。金代元好問曾見何尊師《醉貓圖》,注明是宋徽宗宣和內(nèi)府之物,作詩二首云:“窟邊癡坐費(fèi)工夫,側(cè)輥橫眠卻自如。料得仙師曾細(xì)看,牡丹花下日斜初。飲罷雞蘇樂有余,花陰真是小華胥。但教殺鼠如丘了,四腳撩天一任渠”。元代袁桷也有《何尊師醉貓》詩,詩云:“攪甕翻盆勢不禁,晚風(fēng)辭醉首岑岑。醒來獨(dú)立闌干畔,四壁無聲蟋蟀吟”。元代揭徯斯則看過何尊師的《畫牛圖》,描繪此圖“惟一牛,并無坡岸、草樹、人物之屬”。揭徯斯作《題何尊師畫牛圖》詩:“莫是度關(guān)者,寧非喘月時。茫然天地內(nèi),誰問復(fù)誰知”。
近代收藏家龐元濟(jì)(1864~1949年)曾將自己所藏的古畫著錄編撰為《虛齋名畫錄》十六卷,著錄自唐至清代名畫五百三十八件,其書卷七著錄宋何尊師《葵石戲貓圖軸》,著錄文字曰“絹本,設(shè)色,子母貓五,黑石蜀葵,高四尺三寸四分,闊一尺七寸三分,間有破損?;兆陬}名,左右鈐御印二大璽,下角鈐藏印,四方均殘不辨。何尊師押,宣和中秘,朱文”。這段文字是迄今為止,對何尊師單件作品最詳盡的描述。此圖軸名《葵石戲貓圖》與《宣和畫譜》中的著錄“葵石戲貓圖六”作品名稱相符。圖軸上有何尊師“畫押”,說明作者在自己畫作上的署名即是“何尊師”。畫軸上的宋徽宗題名和“宣和中秘”等印璽,說明此圖軸應(yīng)為北宋內(nèi)府藏品,一直流傳至今,彌足珍貴。后來,虛齋藏畫的主體由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庋藏,部分收藏流傳到國外。此幅何尊師《葵石戲貓圖軸》現(xiàn)收藏于何處還不得而知。有趣的是,1983年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了六張一套的年歷片,其中采用了這幅何尊師的《葵石戲貓圖》。
本頁清 程璋《雙貓窺魚圖》紙本80×148cm
限于史料的缺乏,對何尊師生平事跡的了解相對有限,推測的成分較多,但這絲毫不影響后人對何尊師作品和藝術(shù)成就的評價,在中國繪畫史上,何尊師無疑是最杰出的貓畫藝術(shù)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