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創(chuàng) 唐宇晨
隨著全球工業(yè)化的不斷發(fā)展,自然資源成為了國家經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石油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之一,是現代經濟的命脈。正確探究石油價格背后的形成原因,以為我國原油貿易談判和提升國際市場勢力提供經驗依據。
一、國際石油市場貿易格局
根據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年鑒2018》公布數據,2017年,Brent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54美元/桶,與2016年(44美元/桶)相比有所回升,這也是自從2012年以來的首次上漲。
2017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增長了6109萬噸,增速為1.7%,是過去10年平均增速的1.7倍,主要由非經合組織國家的高增長驅動。亞太地區(qū)占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68.5%,中國再次成為對全球石油消費量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石油消費增長3509萬噸,占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35.1%。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對石油等主要能源的消耗增加,世界石油消費需求一直保持增長態(tài)勢,由2009年的39.5億噸增至2017年的44.1億噸。世界石油需求主要集中在亞太、北美、歐洲,這三個地區(qū)的石油需求占世界總量的比例分別為35.8%、23.6%和15.8%, 2006年亞太地區(qū)超過北美成為世界石油需求最大的地區(qū),且占全球石油需求的比重逐步擴大。截至2017年,中國這一亞太地區(qū)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的需求量達到5.96億噸,占世界石油需求總量的12.9%。
二、中國原油原油進出口貿易情況
原油進口主要來源于中東和非洲,分別占46%和29%,俄羅斯和中亞,以及東南亞地區(qū)也分別有10%的進口量。2009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突破2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也超過50%的國際警戒線。到了2011年,我國原油進口量達到2.5378億噸,出口保持下降為252.5萬噸,凈進口量超過2.5億噸,中國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當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5.2%,也首次超越美國的53.5%。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fā)布的《2017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2017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5.9億噸,增幅5.9%,消費增速達到近6年新高。2017年我國原油凈進口量3.96億噸,增長10.8%,增速比上年高3個百分點。報告預測,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在2018年將首次突破6億噸,對外依存度將逼近70%。根據2018年7月海關總署發(fā)布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原油2.25億噸,比去年同期增1247.6萬噸,增速達5.8%,是2013年以來的同期增速最低水平。
三、基于不可再生性石油貿易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當前,國外學者就稀缺性研究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文獻較多,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了納指數、赫芬達爾指數、Hall模型、剩余需求彈性模型(RDE模型)等,其中RDE模型應用較為廣泛,但RDE模型主要用于出口商市場勢力研究,因此國內學者對于國際市場勢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出口商上,對進口商市場勢力的研究較為少見,而國內學者仍主要從制度、成本、發(fā)展階段等方面對資源的價格進行研究,涉及資源稀缺性的內容還較少。
本文基于Lin & Zhang(2011)構建的非可再生資源最優(yōu)開采理論框架,考慮石油的非可再生性,建立中國石油行業(yè)國際市場勢力與其不可再生性的實證分析模型,即:
其中, 、 分別表示第t期i國出口原油到中國的貿易價格和規(guī)模, 表示第t期i國生產原油的邊際成本,X為其他控制變量向量, 、 分別反映隨時間變化的t期平均石油稀缺性和i國石油稀缺性的影子價格。
本文中主要對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阿曼、俄羅斯聯(lián)邦、蘇丹、伊拉克、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科威特等10個主要石油出口國的影子價格進行測度和穩(wěn)健性分析,從而分析各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市場勢力,進一步得出我國進口石油時的買方市場勢力,為我國在進口石油價格分析提供可靠的經驗依據。限于篇幅,經過數據處理之后,結果表明,中國原油進口的剩余供給彈性在統(tǒng)計上都不顯著,表明中國石油進口并不具有明顯的買方市場勢力,分階段回歸來看,2009年國內石油定價機制改革后,原油進口的剩余供給彈性顯著為負,與預期方向相反,這說明隨著美國原油進口規(guī)模的下降,中國并沒有隨著進口貿易地位的提升而獲得一定的買方市場勢力,反而提升了出口國的賣方市場勢力。
四、對策建議
為了提升中國在原油進口貿易中的買方市場勢力,獲取更有利的市場地位和貿易收益,借鑒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實踐經驗,本部分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進一步加大國內原油勘探開發(fā)以及頁巖油開采技術的研發(fā)投入,建立完善的石油儲備體系,努力提升國內石油的供給能力,減緩對進口原油依賴程度的提升;第二,推進國內石油定價機制市場化和原油進口資質逐步放開的過程中,規(guī)范和引導原油進口過程中的進口行為,警惕避免出現鐵礦石進口貿易中的內部“惡性競爭”,提高整體的貿易議價能力。
參考文獻:
[1]Lin, C.-Y.C., and Z.Wei.2011.“Market power and shadow prices for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 empirical dynamic model.”Proceedings of the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s Working Paper.
[2]劉志彪,石奇.競爭、壟斷和市場勢力[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3(4):71-77.
[3]唐衍偉,黃運成,楊婕. 中國石油進口參與國際定價的現狀、趨勢及策略分析[J].資源科學,2007,29(1):184-189.
江西財經大學第十三屆學生科研課題,江西財經大學2018年度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
課題名稱:全球價值鏈、供求約束與江西制造業(yè)升級,課題編號:xskt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