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鑫 陳 魏* 張及亮 李 智 王家珍
(1.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湖北有限公司 湖北武漢 430000;2.湖北中檢檢測有限公司)
磷是植物生長發(fā)育必需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之一[1]。它既是植物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分,同時又以多種方式參與植物體內各種代謝過程。磷肥能夠促進植物花、芽的分化,促進幼苗根系生長,改善果實品質。缺磷時,幼芽和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暗綠無光澤。磷通常以正磷酸鹽(磷酸氫根或磷酸二氫根)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進入植物體后,大部分成為有機物,一部分仍然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磷在ATP(腺苷三磷酸)的反應中起關鍵作用,在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適當對植物施用磷肥能夠促進各種代謝的正常進行,同時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和抗旱性。
由于磷與糖類、蛋白質和脂肪三者相互轉變都有關系,所以不論是栽培糧食作物、豆類作物和油類作物都需要磷肥,而土壤是植物磷營養(yǎng)的主要來源,生產(chǎn)過程中,人們通過向土壤中施加磷肥的方式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2]。由于磷以沉積的形式存在和貯存[3-5],在土壤中具有特定的化學行為,使其在當季作物的利用率僅為10%~25%,而其余大部分的磷則遷移到環(huán)境中,對環(huán)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6]。在雨水的沖刷下,磷會通過滲透作用污染地下水,或隨著地表徑流進入水環(huán)境中,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因此,準確測定土壤中的磷含量意義重大。
目前,測定土壤磷含量的方法測量主要有LY/T 1232—2015《森林土壤磷的測定》(以下簡稱《磷測》)[7],HJ 632—2011《土壤總磷的測定 堿熔-鉬銻抗分光光度法》[8]及 NY/T 88—1988《土壤全磷測定法》[9]。
前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堿熔法和酸溶法2種。對于酸溶法,由于土壤中某些物質不易溶解,造成了消解時間過長,或因消解不充分而導致結果偏低;而相較于酸溶法,堿熔法則由于其高溫作用,使有機物更容易徹底分解,從而得到較為準確的測試結果。因此,堿熔法普遍被業(yè)界采用[10,11]。
堿熔法測定土壤中的磷含量雖然可以使樣品分解較為徹底,但同時也對操作過程要求較高,如樣品的稱量方式、熔融物的浸出及洗滌等因素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12-14]。故本文就上述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和優(yōu)化,總結了前處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使其能更好地滿足日常檢測需求。
SolidSpec3700 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
CWF-1100 馬弗爐,英國卡博萊;C-MAG HP 7可調式電熱板,德國艾卡;
超聲清洗儀,美國Bransonic;
試驗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試劑,由國藥試劑提供;
實驗所用水為電阻率是18.25 MΩ·cm 的超純水。
本文所研究的土壤樣品為有證標準物質,名稱為土壤成分分析標準物質 [GB W07454(GSS—25)],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提供,定值日期為2010年4月,有效期至 2025年3月。其中,磷元素的含量為(857±39)mg/kg;
主要依據(jù)《磷測》對稱樣方式及熔融物浸提方式做了優(yōu)化,詳見下文。
《磷測》中規(guī)定的樣品稱取方式為:于30 mL 坩堝中稱取0.2 g 試料,再向其中加入2 g 氫氧化鈉。此種稱樣方式不利于樣品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接觸面積也有限。通過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若調整稱取順序,采用“夾心法”稱取,即先稱1 g 氫氧化鈉置于坩堝底部,再加0.2 g 樣品,樣品上層再覆蓋1 g 氫氧化鈉,會得到較好的熔融效果。
《磷測》中規(guī)定熔融物浸出和洗滌過程為:取出熔融物,冷卻,加10.0 mL 水,在電爐上加熱至約80℃,熔塊溶解后再微沸5 min,將坩堝內的溶液轉入50 mL容量瓶中。
采用此方法,不容易使熔融物測定洗凈,從而使樣品組分不能有效地轉移到容量瓶,最終導致結果偏低。因此,此處可以將熔融物直接轉移到50 mL 燒杯中,加入約20 mL 80℃的超純水,然后將燒杯放入超聲清洗儀中,超聲5 min,最后轉移至50 mL 容量瓶中。
由于借助了超聲波的作用,燒杯中的液體能夠形成微氣泡并保持持續(xù)振動和摩擦,進而破壞了熔融物與坩堝內壁的吸附,達到了較好的浸出效果,實現(xiàn)了待測組分的全部轉移。
依據(jù)《磷測》的測定方法及優(yōu)化后的測定方法,即采用“夾心法”稱樣,采用超聲清洗儀對熔融物進行浸提的方式,分別對標準樣品進行了6 次平行試驗,經(jīng)優(yōu)化后的方法準確定度為98.13%~100.82%,精密度為1.04%,結果較為滿意,具體信息詳見表1。
表1 不同的前處理方法對結果的影響(n=6)
3.4.1 坩堝的選擇
《磷測》中并未對坩堝的材質進行說明,但其他一些方法中推薦使用鉑金坩堝,但是由于鉑金坩堝過于昂貴,使用會受一定限制,故實驗中可以采用鎳坩堝進行熔融,但是不可采用實驗室常用的瓷坩堝。
3.4.2 氫氧化鈉的處理
氫氧化鈉極易吸潮,稱量過程中要迅速。另外,氫氧化鈉吸收的水分不僅會對稱量結果產(chǎn)生影響,還會對后續(xù)的熔融過程產(chǎn)生影響(水分過多會導致熔融過程出現(xiàn)沸騰,造成樣品的損失)。因此,實驗前可將氫氧化鈉在105℃下進行干燥處理。另外,基于增大試樣與氫氧化鈉的接觸面積的考慮,在氫氧化鈉選擇時,宜選用顆粒狀。
3.4.3 升溫速率的控制
升溫速率對熔融效果的影響也較大,如果升溫速率過快,將導致氫氧化鈉沸騰劇烈,尤其是在氫氧化鈉水含量較高的情況下,沸騰更為劇烈。較適宜的升溫速率應控制在10℃/min。
3.4.4 坩堝是否加蓋
《磷測》的相關標準中,并未對熔融過程中是否加蓋進行規(guī)定。加蓋可以有利于熔融過程中的回流,但是,一方面,加蓋后一部分熔融物會附著在坩堝蓋內表面,甚至是坩堝外壁,會導致加大洗滌用水的量;另一方面會導致部分樣品損失,不利于獲得準確的結果,因此,建議在熔融過程中不加蓋。
綜上所述,采用優(yōu)化后的方法測定熔融,即“夾心法”稱樣和利用超聲清洗儀對熔融物進行浸提的方式,可以得到較好的測試結果。該方法準確度高于98.1%,精密度小于1.04%。因此,此方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不但可以滿足日常檢測需求,也為摸清土壤磷污染情況,制定土壤修復計劃及環(huán)境政策等提供了技術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