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張寧寧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jià)重如金。”李商隱筆下描述的就是竹筍。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春筍、冬筍味道最佳。其實(shí),春筍和冬筍都是一家人,只因采摘時(shí)間不同,一般竹筍在長出土面前稱“冬筍”,出土后稱“春筍”,二者口感略有差異,冬筍肉質(zhì)細(xì)密,春筍更清爽鮮嫩。我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春筍。立春之后采挖的筍,筍體肥大、肉質(zhì)鮮嫩、美味爽口,有“菜王”和“山八珍”的美譽(yù),給人以“山的味道”。
春筍味道清爽鮮嫩,營養(yǎng)豐富,富含水分、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zhì),尤其是膳食纖維素含量很高,有吸附脂肪、助排泄作用。春筍是植物蛋白含量高、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yǎng)食材,還有較高的藥用價(jià)值。中醫(yī)認(rèn)為,竹筍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本草綱目》中也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記載,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證實(shí),吃筍有滋陰、益氣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春筍無論是涼拌、炒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素有“葷素百搭”的美譽(yù),可以與各種肉類烹飪。
油燜春筍
食材:春筍200克,花椒5粒,糖、醬油、香油各少許。
做法:
1.洗凈筍肉,對剖開,拍松,切成小長段。
2.熱鍋涼油,油至5成熟時(shí),放入花椒粒炸香,隨后撈出,將春筍段入鍋煸炒至微黃色。
3.加入醬油、糖和適量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燒10分鐘,待湯汁收濃時(shí),淋上香油即可。
筍耳湯
食材:春筍250克,黑木耳100克,油、蔥、鹽少許。
做法:
1.春筍洗凈后切薄片,黑木耳水發(fā)后洗凈備用。
2.熱鍋涼油,蔥花爆鍋,筍片煸炒后,放入黑木耳。
3.最后放入少許鹽和適量水,燒開后即可。
春筍肉絲
食材:春筍200克,肉150克,青椒1個(gè),蔥、姜、蒜、油、鹽少許。
做法:
1.肉和青椒切絲備用,春筍洗凈后切絲備用。
2.熱鍋涼油,蔥、姜、蒜爆鍋,放入肉絲翻炒。
3.放入春筍、青椒翻炒。
4.撒上適量的鹽即可。
一看筍殼,一般以嫩黃色為佳,未完全長出或剛長出土層的春筍殼常為黃色,其筍肉特別鮮嫩。二要看筍肉,顏色白則脆嫩,筍肉黃色次之,綠色的則較差。三看筍節(jié),鮮筍的節(jié)與節(jié)之間越是緊密,肉質(zhì)就越細(xì)嫩。四看筍體,蔸大尾小的筍肉多殼少,且味道尤為脆甜鮮嫩。
春筍雖好,但草酸含量高,泌尿系結(jié)石患者、年老體弱者、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一般人每周可吃1~2次春筍,每次吃的量不超過100克。有的人食用春筍后有過敏現(xiàn)象,我們可以先用淡鹽水將春筍煮開5~10分鐘,然后再配其他食物。另外,春筍盡量不要和海魚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