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
馬車、汽車、火車……世上的車,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人類生活中離不開車。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fā)展,承襲了世間百態(tài);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車廂社會
豐子愷
我第一次乘火車,是在十六七歲時,即距今二十余年前。
十六七歲時,我畢業(yè)于本鄉(xiāng)小學,到杭州去投考中等學校,方才第一次看到又乘到火車。以前聽人說:“火車厲害得很,走在鐵路上的人,一不小心,身體就被碾做兩段。”又聽人說:“火車快得邪氣,坐在車中,望見窗外的電線木如同柵欄一樣?!蔽衣犃诉@些話而想象火車,以為這大概是炮彈流星似的兇猛唐突的東西,覺得可怕。但后來看到了,乘到了,原來不過爾爾。天下事往往如此。
每乘一次火車,總有種種感想。倘得每次下車后就把乘車時的感想記錄出來,記到現(xiàn)在恐怕不止數(shù)百萬言,可以出一大部乘火車全集了。
第一個時期,是初乘火車的時期。那時候乘火車這件事在我覺得非常新奇而有趣。自己的身體被裝在一個大木箱中,而用機械拖了這大木箱狂奔,這種經(jīng)驗是我向來所沒有的,怎不教我感到新奇而有趣呢?那時我買了車票,熱烈地盼望車子快到。上了車,總要揀個靠窗的好位置坐。因此可以眺望窗外旋轉(zhuǎn)不息的遠景,瞬息萬變的近景,和大大小小的車站。
一年四季住在看慣了的屋中,一旦看到這廣大而變化無窮的世間,覺得興味無窮。我巴不得乘火車的時間延長,常常嫌它到得太快,下車時覺得可惜。我歡喜乘長途火車,可以長久享樂。最好是乘慢車,在車中的時間最長,而且各站都停,可以讓我盡情觀賞。我看見同車的旅客個個同我一樣地愉快,仿佛個個是無目的地在那里享受乘火車的新生活的。我看見各車站都美麗,仿佛個個是桃源仙境的入口。其中汗流滿背地扛行李的人,喘息狂奔的趕火車的人,急急忙忙地背著箱籠下車的人,拿著紅綠旗子指揮開車的人,在我看來仿佛都干著有興味的游戲,或者在那里演劇。世間真是一大歡樂場,乘火車真是一件愉快不過的樂事!可惜這時期很短促,不久樂事就變?yōu)榭嗍隆?/p>
第二個時期,是老乘火車的時期。一切都看厭了,乘火車在我就變成了一樁討嫌的事。以前買了車票熱烈地盼望車子快到。現(xiàn)在也盼望車子快到,但不是熱烈地而是焦灼地。意思是要它快些來載我赴目的地。以前上車總要揀個靠窗的好位置,現(xiàn)在不拘,但求有得坐。以前在車中不絕地觀賞窗內(nèi)窗外的人物景色,現(xiàn)在都不要看了,一上車就拿出一冊書來,不顧環(huán)境的動靜,只管埋頭在書中,直到目的地的達到。為的是老乘火車,一切都已見慣,覺得這些千篇一律的狀態(tài)沒有什么看頭。不如利用這冗長無聊的時間來用些功。但并非歡喜用功,而是無可奈何似的用功。每當看書疲倦起來,就埋怨火車行得太慢,看了許多書才走得兩站!這時候似覺一切乘車的人都同我一樣,大家焦灼地坐在車廂中等候到達??吹綉{在車窗上指點談笑的小孩子,我鄙視他們,覺得這班初出茅廬的人少見多怪,其淺薄可笑。有時窗外有飛機駛過,同車的人大家立起來觀望,我也不屑從眾,回頭一看立刻埋頭在書中??傊?,那時我在形式上乘火車,而在精神上仿佛遺世獨立,依舊籠閉在自己的書齋中。那時候我覺得世間一切枯燥無味,無可享樂,只有沉悶、疲倦和苦痛,正同乘火車一樣。這時期相當?shù)匮娱L,直到我深入中年時候而截止。
第三個時期,可說是慣乘火車的時期。乘得太多了,討嫌不得許多,還是逆來順受罷。心境一變,以前看厭了的東西也會重新有起意義來,仿佛“溫故而知新”似的。最初乘火車是樂事,后來變成苦事,最后又變成樂事,仿佛“返老還童”似的。最初乘火車歡喜看景物,后來埋頭看書,最后又不看書而歡喜看景物了。
不說車廂社會里的瑣碎的事,但看各人的座位,已夠使人驚嘆了。同是買一張票的,有的人老實不客氣地躺著,一人占有了五六個人的位置。有的人教行李分占了自己左右的兩個位置,當作自己的衛(wèi)隊。若是方皮箱,又可當作自己的茶幾。有的人沒有行李,把身子扭轉(zhuǎn)來,教一個屁股和一支大腿占據(jù)了兩個人的座位,而悠閑地憑在窗中吸煙。他把大烏龜殼似的一個背部向著他的右鄰,而用一支橫置的左大腿來拒遠他的左鄰。這大腿上面的空間完全歸他所有,可在其中從容地抽煙,看報。還有一種人,不取大腿的策略,而用一冊書和一個帽子放在自己身旁的座位上。查票的來了,不干涉躺著的人,以及用大腿或帽子占座位的人,卻埋怨坐在行李上的人和抱了小孩扶了老人站在衛(wèi)生間門口的人阻礙了走路,把他們罵脫幾聲。
我看到這種車廂社會里的狀態(tài),覺得可驚,又覺得可笑、可悲。可驚者,大家出同樣的錢,購同樣的票,明明是一律平等的乘客,為什么會演出這般不平等的狀態(tài)?可笑者,那些強占座位的人,不惜裝腔、撒謊,以圖一己的茍安,而后來終得舍去他的好位置??杀?,在這乘火車的期間中,苦了那些和平謙虛的乘客,他們始終只得坐在門口的行李上,或者抱了小孩,扶了老人站在衛(wèi)生間的門口,還要被查票者罵脫幾聲。
在車廂社會里,但看座位這一點,已足使我驚嘆了。何況其他種種的花樣。總之,凡人間社會里所有的現(xiàn)狀,在車廂社會中都有其縮圖。
(選自《豐子愷散文精品集》,有刪節(jié))
★賞析:
作者以乘車心態(tài)的輪轉(zhuǎn)為線索,有條不紊地將形形色色的人與紛紛擾擾的事續(xù)續(xù)展示出來,既翔實地描寫了乘客間的牽扯、勃谿,又冷靜地記敘了“我”對不同乘客的品評。
作者以“初乘”“老乘”“慣乘”為敘寫的三個時期。每個時期的內(nèi)容都不雷同,很注意選材,力求使見聞與感受歸于自然。例如,寫“初乘”,所記的事都是“新奇而有趣”的,一顆童心躍然紙上。寫“老乘”時,氣氛怠懨,“我”鄙視、哂笑的都是當年的“我”,作者似乎又陷入“漸”的苦悶中了。寫“慣乘”時則有意細膩,在一個個自私而粗鄙的面孔上勾描、涂抹,或?qū)懕搜曰蛴洷诵?,全在“真實”二字上下功夫,讓人嘆服“這車廂社會里的種種人間相倒是一部活的好書”。
公交車試驗
肖復興
那天等公交車,站臺上,我前面站著兩個姑娘,看裝束模樣,像打工妹。寒風中,兩人聊得挺帶勁兒,時不時忍不住咯咯笑。
其中一個系著紅頭巾的女人,對戴著黑白相間毛線帽的女人說起自己和老公的一次吵架,說得興味盎然。我聽得真真的,是今年夏天,她和老公吵架,一氣之下,跑出了家門,走了老遠。走到天快黑了,想起回家,坐上公交車,才發(fā)現(xiàn)自己穿的連衣裙沒有一個兜,自然沒帶一分錢。她對戴毛線帽的女人說:你知道我和我老公結婚后租的房子挺偏的,得倒兩回車,沒錢買票,這可怎么辦?我就對售票員說我忘了帶錢,你讓我坐車吧。人家還就真的沒跟我要錢。倒下一趟車的時候,我又說我忘了帶錢,人家又沒跟我要錢。售票員的善意,讓小夫妻之間不愉快的吵架也變得有了滋味。
毛線帽對紅頭巾說:北京公交車售票員小丫頭片子的眼睛長得都比眉毛高,沒刁難你,讓你白坐車,算是讓你碰上了!
紅頭巾對毛線帽說:要不待會兒來車了,你也試試?你就說沒帶錢,看看是不是和我一樣,也能碰上好人?
毛線帽回推了一把紅頭巾:要試你試!
紅頭巾撇撇嘴:膽子這么小,我試就我試,給你看看!
正說著,公交車已經(jīng)進站,停在她們的前面,車門吱的一聲開了。兩人腳跟著腳地上了車。車上的人不算多,有個空座位,兩人讓給了我,好像故意讓我坐下來好好看她們接下來的表演。
紅頭巾走到售票員的前面,毛線帽拽著吊環(huán)扶手沒動窩,眼瞅著她怎么張開口。售票員是位四十多歲的大嫂,眼睛一直盯著向自己走過來的紅頭巾,以為是來買票的,沒有想到紅頭巾說:阿姨,我忘了帶錢了,您看看能不能讓我坐車呀?售票員面無表情,抬起手,一根細長的食指毫不客氣地指指后面的毛線帽說:你沒帶錢,她也沒帶錢?
得,今天遇到的售票員不是個善茬兒,試驗剛開始,就卡殼了。幸虧紅頭巾反應快,回過頭也指了指毛線帽說:我們不是一起的。毛線帽只好配合著趕緊點頭又擺手。誰知售票員久經(jīng)滄海,對她們兩人說:行啦,進站的時候我早看見了,你們倆推推搡搡連打帶鬧的,還說不是一起的!
像一只氣球,還沒飛起來,就被一針無情地扎破,滿懷信心想試驗一把,讓夏天那個美好的回憶重現(xiàn),沒想到演砸了。紅頭巾一下子尷尬起來,癟茄子似的耷拉著頭,不知如何是好。售票員步步緊逼,嘴里不停地說:快著吧,麻溜兒的趕緊掏錢買票,一塊錢一張票都舍不得花?滿車廂人的目光都落在紅頭巾的身上,毛線帽趕緊走上前去,掏錢替紅頭巾買了票。紅頭巾才像沉底的魚又浮上水面,緩過了神兒,對售票員解釋:阿姨,不是我不想買票,我是想試驗一下,看看……售票員撕下票塞在她的手里打斷她:行啦,試驗什么呀?像你這樣逃票的,我見得多了!
我想,售票員應該把紅頭巾的話聽完,就明白了紅頭巾堅持試驗的一點小小的愿望,興許就是另一種結局。但也說不好,即使知道了,沒準照樣是這種結局。如今很多事情,結局與初衷常南轅北轍,美好芬芳的愿望如曠世的童話,早已經(jīng)被現(xiàn)實磨爛,成了一雙臭襪子,被隨手丟棄。
(摘自《新民晚報》2012年1月30日)
★賞析:
公交車試驗,是對人類善心與同情心的考驗??上У氖?,試驗從美好的初衷開始,以失敗而告終。不知有多少人能順利地通過這場人性的考驗?;蛟S現(xiàn)實讓我們變得冷漠,讓我們不再信任他人,但如果社會中缺失了必要的互信,人們還能感受到這個社會帶給我們的溫暖與溫情嗎?文章結尾,表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審視與擔憂。
等車的人生哲學
楊? ?曄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過同樣的經(jīng)歷,不需要打車,出租車總是頻頻出現(xiàn);一旦有急事打車,望眼欲穿也看不到空車,即使偶爾路過的空車也對你視而不見。還有準備乘坐公交車,快到站點就看見自己要上的那一路剛好出站,你會加快腳步甚至一路小跑卻趕不上;可有時在站臺等了半天也等不到你需要的那路公交車,而不適合你上的車一輛接一輛地過。你可能會琢磨:還需要多長時間呢?于是就根據(jù)站點的人數(shù)多少加以判斷。然后呢,仔細研究站牌的每一個地點或者看看站點的廣告牌,等所有的研究都膩歪了,就會掏出手機。其實老練的等客剛到站點,就摸出手機一頓劃拉,而有的干脆一直是耳朵里塞著耳機。
車來了,人很多,上還是不上,多數(shù)人會選擇殺出一條血路的,因為那看似很擁擠的公交車奇妙得很,無論進去多少人,都能盛得下,只是人的站立姿勢會有所改變。如果不著急可以等下一輛車,但是下一輛車人可能更多,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從不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輛上。如果索性等,下一輛車恰好人少,會暗暗高興;如果人更多,就叫苦不迭。我曾看見同樣的三路車,前面的居然只有司機一個人,可是緊跟著后面的擠得滿滿的。這乘車的玄機誰也說不好,就得趕哪輛是哪輛,不想等就別猶豫,想等就別后悔。
有時還會這樣,你想乘坐的某路車沒有來,但是也可以到達目的地的另一路車來了,但是路程要繞遠。剎那間你可能又會糾結:上還是不上,上去了,路線繞遠,擔心耽擱。不上,又說不準自己的車什么時候到,要是堵車,還沒有這個車快。而現(xiàn)實卻是根本沒有時間考慮。上去之后,你回頭望很久沒有看見自己要等的車,于是如釋重負,幸虧自己明智及時上車。可是你剛剛把車錢交了,就看見自己中意的車進站了,怎么辦?錢已經(jīng)進了收費口,不可能因為你的想法而吐出來,并且?guī)缀鯖]有時間思考,想乘坐下一輛車,就趁著司機沒啟動,飛身下去登上另一輛。不想,就老老實實地待著吧。
我們常常感嘆人生沒有定數(shù),其實有些事我們還是可以預料、可以準備的。生活中,我們最不能把握的也許就是到底乘坐哪輛公交車。遇上塞車,先行的車可能會和后面的并駕齊驅(qū);一路暢通,遲來的車可能會提早到達下一站。
而你永遠無法同時登上兩輛車,也不可能總是乘上隨你心愿的那輛車。人生亦如此,你永遠無法同時踏上兩條路,你必須走的路也不可能就是你心中所選。車是你自己上去的,路是你自己踏上的,誰也怨不得。
(選自《雜文報》,有刪節(jié))
★賞析:
本文作者將一個人等車、乘車的過程、心理與一個人的人生之旅聯(lián)系在一起,以等車乘車的過程比喻人生旅程,經(jīng)過層層闡釋,于篇末處告訴我們:人生如同等車,“怎可能事事隨心”,我們最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我們錯過的,未必最佳;我們得到的,未必最差,不必抱怨,不必悔恨,也無須遺憾。
(供稿/孫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