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木棽
說到外貌描寫大家一定不陌生。所謂外貌描寫就是對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tài)等進行描寫。它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作品中人物的印象。
外貌描寫在文章中有時是一句話,甚至只是幾個詞語,有時又是長達一個段落的刻畫。有時候它們在文章的開頭,有時候又在結尾,還有的會在文章中多次出現。但無論哪種形式的外貌描寫,都會有自己的用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外貌描寫可以很好地突出人物性格,彰顯人物個性。
如《大作家的小老師》中對小女孩娜塔莎的外貌描寫:“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對大眼睛很有神,頭上扎著大紅蝴蝶結,真是可愛極了?!痹谶@段描寫中,從“白白胖胖”“蝴蝶結”“可愛極了”等詞語就可以知道這個小女孩很討人喜歡,連大作家蕭伯納也和她玩了很久。這里的描寫細致生動,為后面大作家為什么稱小姑娘為老師埋下了伏筆。
“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fā)。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p>
“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里穿的拖鞋?!?/p>
這是《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中偉人愛因斯坦的形象,作者抓住了“胡子”“眼睛”“頭發(fā)”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來描繪出他的外貌。和后面小女孩眼中的衣衫不整的愛因斯坦形象相結合,才會更像是從童話書里走出來的人物。這里的外貌描寫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寫得十分傳神。一個在穿著上不修邊幅的人物性格就展現出來了。我們會注意到,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次相遇時外貌描寫特別細致,但是在后來的兩次相遇中就只是用“衣衫不整”“整整齊齊”等簡潔帶過。作者這樣寫既不啰嗦重復,還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我們來看《朱德的扁擔》中的一段外貌描寫:“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弊髡邔χ斓碌拇┲M行了簡單描寫,這樣愛戰(zhàn)士、愛部隊的軍人品質就迅速地展現出來了。
“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原來老人是游覽區(qū)的掃路人,每天負責打掃登天游峰的石階?!?/p>
“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p>
上面是《天游峰的掃路人》中的兩處外貌描寫,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位勤勞樸實、精神飽滿的老人。作者分兩部分來寫,先從穿著入手,接著突出五官的特征,掃路人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他那種質樸、善良、勤勞的品質也得以體現。
外貌描寫還能起到一個鋪墊與過渡的作用,從而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如《愛之鏈》中:“走近時,喬依才發(fā)現車旁還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婦人,她滿臉皺紋,在冷風中微微發(fā)抖。”
再看看喬依修車時的樣子:“他的腳腕被蹭破了,因為他沒穿襪子。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兩只手凍得幾乎沒有知覺。他喘著粗氣,清水鼻涕也流下來了,呼出的一點點熱氣才使臉沒被凍僵。他的手蹭破了,也顧不上擦流出的血。當他干完活時,兩只手上沾滿了油污,衣服也更臟了。”
從老婦人的外貌可以看出她的無奈與無助,從而引出喬依在這種情況下幫助她修車時的溫暖。這種溫暖也在老婦人的身上傳遞了下去,讓文章的情節(jié)有了新的發(fā)展,愛竟然傳遞給了喬伊妻子。有時,文中的外貌描寫會依次出現,而且對比鮮明,這樣會使文章情節(jié)跌宕起伏,層次結構分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外貌描寫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題,為文章的中心服務。在《輪椅上的霍金》中有這樣幾句描寫:
“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雙手緊緊地并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只腳則朝內扭曲著。嘴已經歪成S型,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齜牙咧嘴的樣子?,F在,這已經成了他的標志性形象。”
從對“頭”“肩”“雙手”“兩只腳”等身體各部分的具體描述中,突出了霍金身體變形的程度,以及命運對霍金的殘酷,也襯托出霍金的樂觀,他用自己堅強的毅力戰(zhàn)勝了命運,用自己的獨特魅力征服了世界。這也與文章的中心句“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了大眾?!毕嗪魬?,高度贊美了霍金這位科學巨人,突出了主題。
總而言之,外貌描寫并不是孤立的,它常常會和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結合起來,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從而達到顯性格、表品質、推情節(jié)、突主題的效果。當然,在我們的寫作中,我們也不是一遇到寫人的文章就想到一定要有外貌描寫,這要根據文章需要而定。更不能出現人物就寫外貌。比如說在一篇文章中,主題并非寫人,但卻多次出現一些重復的外貌描寫,這樣不但對突出主題沒有幫助,還會成為一個累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