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被法國評論界一致公認為是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他以代表作《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于2014年10月獲得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喜訊讓法國文化界一片歡騰,媒體在對莫迪亞諾進行密集采訪時,還采訪了上任不久的法國文化部長弗勒·佩勒林。法國一家電視臺主持人在采訪時問道:“作為文化部長,您應該知道莫迪亞諾是第幾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
佩勒林尷尬地搖搖頭,嘟囔道:“這個我還真沒統(tǒng)計過?!?/p>
接著佩勒林反問主持人:“他是第幾位獲得諾貝爾文學家的法國作家?”
當主持人告訴她莫迪亞諾是法國第十五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時,她大笑道:“這么多啊?太不可思議了。”
主持人又問:“之前您認識莫迪亞諾嗎?”
佩勒林來了精神,興致勃勃地說:“幾天前,我曾邀請莫迪亞諾共進午餐,他人不錯,不擺大作家的架子,我們在聊天時,他還多次開懷大笑?!?/p>
“那么請問,您最喜歡莫迪亞諾的哪一本書?”主持人繼續(xù)問道。
佩勒林不好意思地笑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為消除佩勒林的窘迫,主持人打圓場說:“您大概還沒來得及欣賞莫迪亞諾的獲獎作品,是我不該這么迫切地問您這個問題。但我還是想知道,您上次讀書是什么時間,讀的是哪一本書?”
佩勒林徹底被逼問到了死角,只好實話實說:“平時我閱讀了很多筆記,很多法律文本,瀏覽新聞,以及法新社的報道,但我確實兩年沒讀過一本書了?!?/p>
她的回答,讓主持人再也無法保持冷靜了,他大聲指責道:“身為文化部長您的行為絕對不可以原諒!”
佩勒林狡辯道:“我在過去兩年沒有出于樂趣讀過任何一本書,但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我過去一直負責扶持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新和數(shù)字經(jīng)濟,當前經(jīng)濟乏力而且文化預算捉襟見肘,對經(jīng)濟的熟稔,當然比文學知識更重要。”
不等她說完,主持人就拂袖而去。
節(jié)目播出后,在法國掀起了軒然大波,網(wǎng)民在社交網(wǎng)絡上紛紛留言指出:“法國人的文化自豪感是很強的,因此,文化部長不讀書,在法國人眼里是嚴重的‘文化事件,是很丟面子的事情。佩勒林不適合在文化部長的位子上干下去,她必須以辭職向法國民眾謝罪!”
法國文學界最高榮譽“龔古爾文學獎”評委杰隆佩爾蘭說:“這是一種野蠻行為,如果一個不讀書的人能成為文化部長,那我們的官員就只是些技術統(tǒng)治論者和預算編制者罷了?!?/p>
時事評論員阿斯科諾維奇批評道:“佩勒林不加掩飾地漠視法國的諾貝爾獎得主,因此不適合做文化部長這份工作,她必須下臺?!?/p>
許多外國媒體也發(fā)表評論指出:“2013年法國以人均二十本的閱讀量位列世界第三,法國人熱愛閱讀是明智的標志,而文化部長不讀書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p>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佩勒林只好向總統(tǒng)提出辭職,她在辭職書中說:“作為對一國文化發(fā)展負主要責任的人,我在兩年內(nèi)沒有讀過一本書,連莫迪亞諾的作品也沒有讀過,我深感失職。我沒有理由再繼續(xù)履行文化部長的職責了?!庇捎诳偨y(tǒng)的竭力挽留,佩勒林又勉強留任了一年,但因為聲望受損嚴重,最終不得不黯然下臺。
對此,法國主流媒體評論道:佩勒林的悲劇將會對法國文化界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為法國人固執(zhí)地認為,讀書是生命存在的標志,從書里能看到世界的不同側面。而思想家狄德羅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p>
(摘自《雜文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