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瓊
在許多人眼里,織補是女子做的細致活,需耐心,要眼力。但在杭州,90后男孩董懷利打破了這個常規(guī),把織補做到了極致,很多顧客不遠千里來找他。
董懷利出生于安徽,父母早年來到杭州,以在街頭織補為生。2008年初中畢業(yè)后,董懷利在商場做導(dǎo)購員。但干了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善交談,不適合這份工作,只好辭職。
一時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董懷利無所事事,而父母活計相當多,需要帶回家晚上趕工。看著勞累了一天的父母無法休息,董懷利主動幫母親搭把手。也許是天賦,他很快就掌握了織補的技術(shù),做起來得心應(yīng)手。
21歲那年,董懷利結(jié)婚了,要撐起一個小家了。就在這年,他看著母親的活計增多,覺得這也是掙錢的好辦法,也想做街頭織補人。妻子覺得這份工作不體面,母親也擔心他意氣用事??啥瓚牙f,光明正大地討生活,沒有什么不體面的。
在母親建議下,董懷利把擺攤的地點選在了武林廣場銀泰百貨。這里是市中心,很繁華。董懷利起初有些害羞,縮在角落不敢看人。而不遠處的母親接活不斷,忙得不可開交。他有些失落,母親看在了眼里,給客人介紹說:“這是我兒子,手藝也很棒?!?/p>
董懷利心細,活做得精致,漸漸有了名氣,有時候一天可以賺上千元。無論盛夏還是寒冬,他都和母親一起出現(xiàn)在街頭,一個小攤位,一些簡單的工具,就是他施展才能的天地。
每次接到活,董懷利都仔細觀察面料的紋路、顏色和經(jīng)緯線,以便縫補時跟著經(jīng)緯線的軌跡穿梭進行。他說,只有這樣才能補得天衣無縫。從普通衣服到名牌奢侈品,他一視同仁?;仡^客越來越多,甚至很多外地人趕來找他織補衣服。
2018年6月,來自青島的韓先生想請董懷利織補奔馳車篷。韓先生在倒車時不小心把車篷弄了兩個小口子。據(jù)說換一個車篷就要幾十萬元,韓先生覺得太貴了,通過朋友輾轉(zhuǎn)找到董懷利,請他務(wù)必跑一躺青島。韓先生說,旅途費用全包,織補滿意的話,還會多給1萬元。
董懷利根據(jù)事先研究的車篷面料的紋路,選好粗細不同的黑線,再用一個特制的工具固定好車篷,接著母親用刀刮破破損處周圍的面料,兩人配合,根據(jù)面料的經(jīng)緯線,細心地一針針織補。
董懷利和母親連續(xù)12小時趴在車頂工作,他們的細致與敬業(yè),讓韓先生佩服不已,他拍了照片傳到了網(wǎng)上。這組照片贏得了許多網(wǎng)友的贊嘆,董懷利的名氣更大了。
憑著精湛的手藝,董懷利在杭州買了房?,F(xiàn)在的他兒女雙全,非常幸福。
用心去做一件事,生活會給你回報。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一樣能成為人生贏家。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