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環(huán)環(huán)
【摘 要】《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簡編》這本書對于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教學與發(fā)展有其不可估量的價值,本文從黎派音樂的改“邪”歸“正”、古今銜接的源與流、內容與資料的詳與廣三個方面對書中獨出心裁與別具一格的地方作了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近現(xiàn)代音樂史;流行音樂;黎派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073-01
《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簡編》是由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夏滟洲所著,此書出版改善了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教材單一的局面,也表明越來越多的新學者開始加入到近現(xiàn)代音樂研究的隊伍中,為其融入了新鮮的血液。該書獲得2005年陜西省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二等獎,并被選入高等院校教材之列。
筆者不揣淺陋,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書中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做出簡單的歸納總結。
一、黎派音樂的改 “邪”歸“正”
對于20世紀20年代興起的都市流行音樂,一直以來,各史書對其的記載不是語焉不詳,就是諱莫如深,不然就是批判與否定。這些現(xiàn)象與當時的特殊政治背景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受“左傾”的觀念影響,這個本該受到正視的史實卻成了史學研究中的“尷尬”區(qū),而人們?yōu)榱吮苊獗豢凵稀罢蚊弊印?,采取了人云亦云的方式。此書卻本著陳述歷史事實的客觀態(tài)度,秉筆直書,對流行音樂所帶來的積極作用給予了肯定,也對“黎派音樂”予以正名。
關于黎錦輝,史書的記載都是關于其對兒童歌舞劇的價值與貢獻,但是一提到其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卻全然是“黃色歌曲”、“靡靡之音”、“商女不知亡國恨”等低俗的評價,作者卻難能可貴地沒有淹沒在這些浪潮中,在書中深刻地剖析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闡述其產生的社會必然性與根源性。關于“黎派流行音樂”對中國近現(xiàn)代的音樂發(fā)展的開拓價值,作者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除作者之外,孫繼南和名言也曾對他的“平民主義”和“樂生主義”等貢獻作過正面評價。
這些評價引發(fā)了我們對于歷史人物的重新思考,利于研讀這本書的讀者形成辯證而不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即摒棄“一邊倒”,用開放的眼界去思考看待發(fā)展中的歷史,尊重多元化發(fā)展。
二、古今銜接的源與流
本書的一個新穎之處在于將學堂樂歌之前的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進行了詳略得當?shù)慕榻B,在前言中,作者也將其加入的原因作了簡單介紹。
其實,關于傳統(tǒng)音樂與新音樂的銜接問題,不少學者都發(fā)表過相關的論點。比如,汪毓和的《有關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學建設的三點感想》中的第一點就是正確處理傳統(tǒng)音樂與新音樂的關系;1959年呂驥同志也曾指出:“在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教學與研究中要重視有關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馮文慈的《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教學:兩個傳統(tǒng)并存與古今銜接問題》等。夏教授的《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簡編》正是這方面的嘗試的一個先例,所以其篳路藍縷之功不可沒。
三、內容與資料的詳與廣
雖然此書為一本近現(xiàn)代音樂史簡編,但是,其內容與史料可以說是非常翔實了。對于近現(xiàn)代時期涌現(xiàn)的音樂人、音樂作品、音樂活動、音樂事件等都作了相應的概括。
書中的涵蓋面非常廣,不僅介紹了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F(xiàn)代音樂家,如冼星海、呂驥、聶耳、馬思聰、劉天華等,還將目光投向了那些以往由于歷史原因而被學界“邊緣化”的音樂家學者,如柯政和、豐子愷等。還有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黎錦光、陳歌辛等。書中對他們的貢獻都作了較為公正的評判與介紹。
書中的文獻評注與文獻參考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從第二章開始,它的每章的背后都會加一個對于相關文章的一些簡短評述,這種新穎的方式,為讀者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使讀者可以對相關的文獻有一個基本的判別,使其成為自己的寶貴資料庫。書中的文獻資料包括學術論文、著作等共420篇。這種宏大的資料庫背后所折射的都是作者的心血。
四、結語
最后,就這本書的有關評價想發(fā)表下筆者的看法。其一,有學者認為全書的思想脈絡不清楚,具體表現(xiàn)在文中敘述“淪陷區(qū)”的代表人物江文也時,認為先介紹其生平,到后面講到器樂代表時才講他的作品,認為這會給人造成知識分割的感覺。筆者并不全然認同,因為先介紹人物是因為他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必要作一下說明,之后再在講到各種題材的代表作時,按題材分類說明。這樣并不沖突。其二,書中的錯別字現(xiàn)象,“無時無刻”寫成“每時每刻”、“畢生”寫成“畢業(yè)”等,這些現(xiàn)象都要求在以后的出版過程中提高校對的質量。
關于本書的改進意見,我認為可以將文中對作品的文字論述與譜例結合起來,再加上音像出版更好,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汪毓和教授的《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期望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研究可以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夏滟洲.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汪毓和.有關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學建設的三點感想[J].音樂研究,1986(03).
[3]吳鵬.百年樂史覓珍寶 千里沃土育奇葩[J].藝術研究,2014(09).
[4]周亞娟.一部富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音樂簡史——夏滟洲《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簡編》[J].藝術探索,2006(02).
[5]王婧怡:改革開放下的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研究[J].戲劇之家,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