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皓 程丹
當搞怪叫喊的“好嗨喲!”聲音通過手機傳進萬千青年的耳朵里,短視頻類手機App的用戶量隨著歌詞中“人生已經(jīng)到達了巔峰”沖上了頂峰。
經(jīng)歷了2016年以前的開發(fā)布局后。短視頻App的用戶和流量在2017年快速增長,2018年迎來了全面爆發(fā)。目前市場上已有超過百款短視頻App可供下載,今日頭條、騰訊、百度、新浪等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往往是這些“網(wǎng)紅應用”的幕后投資人,強大的資金投入和流量推廣,讓許多年輕人成了“刷屏一族”。
大三學生梓潼每天最關心的事就是手機的電量是否充足,從睜開眼的那一刻起,手機和身體仿佛融為一體,電量不足這件事萬萬不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2018年3月開學后梓潼喜歡上了刷(指頻繁瀏覽)“抖音”短視頻,日漸迷戀,下半年升到大三,課程不多,也不能離開學校,她每天有大把的時間窩在寢室里“刷刷刷”。
梓潼喜歡看搞笑和美食博主推送的內(nèi)容,讓自己特別輕松,還能了解城市的大街小巷有哪些好吃的,有時還會看看“吃雞”游戲的短視頻,給自己增加“實戰(zhàn)經(jīng)驗”。
如果一天沒課的話,梓潼可以從早上醒來就一直刷到中午,吃完中飯再繼續(xù)刷。她感覺沒課時看一天手機也不算什么,反而“很爽”,“每次刷到不想再刷的時候總感覺內(nèi)心很愉悅,但大腦很空虛,什么也記不住?!?/p>
梓潼形容自己現(xiàn)在的大學生活是“爽并荒度著”。在梓潼身邊,和她有同樣刷短視頻愛好的同學并不在少數(shù),許多同學都是在消磨課余時光的過程中接觸了短視頻,漸漸產(chǎn)生依賴,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莎莎一度把自己常用的短視頻App都卸載了。去年年初開始迷戀上刷短視頻的她,漸漸意識到自己沉迷其中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那時,炫酷的片段、奇特的效果、高顏值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是吸引莎莎的重要因素,“幾乎每天都要刷四五個小時?!鄙f,時間消耗了,但笑過、炫過之后并沒什么收獲,反而自己“拔不出來”。
然而,一次聚會時朋友的妹妹唱了一首短視頻App上特別紅的歌曲,莎莎完全沒聽過,而身邊很多朋友都會唱。莎莎有些心慌了,她感覺自己和玩短視頻的朋友之間產(chǎn)生了“代溝”,接不上朋友的“?!弊屗y受。
為了“跟上潮流”,莎莎再次下載了幾個短視頻App?!岸桃曨l是潮流指向標,朋友都說短視頻用語,我不知道,就會覺得自己很土?!?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9/05/27/qkimageshushhush201904hush20190421-1-l.jpg"/>
為了防止莎莎再次沉迷其中,男朋友借著最近備考一項資格證考試的機會,在學習時沒收她手機。莎莎現(xiàn)在刷短視頻的時間減少了很多,一方面是有人管著,此外她也意識到流行時尚并非不可接觸,需要有序有度,畢竟前途為重。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新聞系教師王橙澄分析,手機短視頻突出細節(jié)、放大特色、互動性強,能給人們帶來密集的短期快樂,非常適合移動傳播,走紅是一個必然趨勢,不可能視而不見。
即將大學畢業(yè)的陳欣曾經(jīng)試過用短視頻App輔助考計算機二級,她發(fā)現(xiàn)一些博主會專門制作視頻講解Word或者Excel技巧,但看到考試題后還是覺得根據(jù)教材講解學習更有效,看短視頻靜不下心學習。
過去喜歡看書的陳欣還發(fā)現(xiàn),自己最近拿起好幾本書都是讀到一半就停止了。
“因為靜不下心來讀。”陳欣說,總是想去摸摸手機,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
刷一段15秒左右的短視頻容易,看一本書往往堅持不下去,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共同感受。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黃麗娜一直關注手機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影響,她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一旦發(fā)生某個事件,很多青少年會依賴于碎片化的信息,加上他人的一些評價,就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感覺自己對這些事情都很了解了,但實際上缺乏建立在嚴肅閱讀、學習之上的知識體系,自然難以構(gòu)成對社會的系統(tǒng)認識。
黃麗娜認為,知識體系的構(gòu)成就像一個金字塔,最底層的知識體系,是依靠一些道聽途說、民間傳聞得來的;向上一層是依賴一些媒體,包括現(xiàn)在的社交媒體、短視頻等等;媒體之上一層應該是嚴肅化的閱讀和學習;再向上是進行一些系統(tǒng)化的研究,通過所學知識對事物進行分析,得出科學的結(jié)論。
現(xiàn)實中的情況是,許多人知道沉迷其中的危害,但拿起手機刷短視頻成了每天的習慣,“剎不住車”,幾個小時轉(zhuǎn)眼就過去。
一種研究認為,用手機上癮,問題并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而是因為在類似短視頻App等應用的背后,有很多人在努力工作,目的就是“破壞你的自律”。
黃麗娜用抖音App舉了個例子,她分析抖音采用的是沉浸式信息流呈現(xiàn)形式,使大家深度地沉浸在里面,“人們拿著它怎么刷也不可能刷完,使用的時候一直就沉溺在里面,永遠沒有一個盡頭。”“傳統(tǒng)的電視媒體作為中介把新聞呈現(xiàn)出來,手機短視頻中多是和我們生活很接近的人傳播自己的事?!秉S麗娜說,這會讓屏幕前的年輕人和屏幕中的博主建立一種“準社會關系”,雖然兩者沒有直接進行溝通,“但很多時候你認可她,你覺得她就像女朋友一樣,一旦建立這種關系的話,其實就形成了一種很穩(wěn)定的用戶黏性?!?/p>
黃麗娜同時認為,做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戶、增加黏性無可厚非,能夠讓用戶沉迷是產(chǎn)品設計者的成功,對于用戶來說需要正確認識這是一個什么工具,作為新媒體背后的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來說,需要在獲得商業(yè)利益的同時思考必要的社會責任。
記者注意到,包括抖音在內(nèi)的一些短視頻App已經(jīng)上線了防沉迷系統(tǒng)。有的短視頻App會記錄用戶的使用時長,到達特定的時間后自動彈出提醒窗口,如果需要繼續(xù)使用,則必須再次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有的按照用戶的年齡劃分可以使用的時長和范圍,未成年人需要在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督下使用;也有許多并沒有考慮防用戶沉迷的措施。
為什么有了措施,依然難以防沉迷?黃麗娜分析,一方面是防沉迷的措施還需要優(yōu)化,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用戶需要豐富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減少“無聊”的時間。
“比如請一個青少年喜歡的明星作為防沉迷的代言人,彈窗的時候以明星提醒的口吻告誡是否效果好一點?”黃麗娜說,青少年也可以結(jié)成學習小組,互相監(jiān)督設定嚴肅閱讀的目標,沉下心來共同進步。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2019年3月22日除兩位老師外,文中人物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