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雁
說起具有“網(wǎng)紅”氣質的城市,重慶肯定排在前幾名。它的“魔幻”建筑、“江湖”飲食、紅色歷史、奇山異水……吸引著各地的游客前去“打卡”!這座城市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重慶是巴渝(“巴”指古代巴國、巴人,“渝”是重慶母親河嘉陵江的古稱)文化的發(fā)祥地,所以也被稱為巴渝大地。巴渝大地的故事要從什么時候講起呢?答案是距今248 萬年。根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發(fā)現(xiàn),在距今248萬年到距今1萬年間,巴渝大地上有較為連續(xù)的古人類生活的痕跡,他們給我們留下的證據(jù)有他們的牙齒化石、制作和使用過的石器、用火痕跡以及生活在這一帶的動物化石等。
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工具是什么呢?我們常在博物館中見到它們的身影,那就是石器。
石器可以說是所有現(xiàn)代農(nóng)具、刀具或狩獵工具的祖先之一了。說到石器,你是不是想不出來它和普通的石頭有什么區(qū)別?
看了右邊這些石器照片,你一定想說:“這是石器嗎?看上去和普通的石頭差不多嘛!”的確,石器不像別的文物那樣有很強的辨識度,但是,通過觀察和分析遺址中石頭的原料以及它是否具備形(指具有一定的形狀以及能滿足一定的需求)、向(指有規(guī)律的加工或打擊方向)、位(指一定的加工或打擊部位)等因素,考古學家能夠從天然的石頭中辨認出石器。
在沒有金屬工具的石器時代,石器是人們求生的利器。當然,并不是什么石頭都能被選中并被制作成石器的,因為不同石料做出來的石器,壽命、用途也各不相同,這就仿佛是一場“激烈”的選拔比賽。
首先,石料要硬度適中,太軟了打制成石器后既不方便切肉,也砍不動骨頭、樹木,太硬了在制作過程中不容易破裂。還有,石料的質地要均勻,這樣石料的破裂方向才能與受力方向一致,也就是說,石料能按照你的預想來進行加工。
選好石料,人們就可以根據(jù)使用目的拿一塊石頭(叫作“石錘”)來打擊被選中的石料,制作石器了。針對不同的使用目的,古人制作了不同種類的石器,例如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手鎬、手斧、石鉆、石鏃、石刀、石錛、石球……看到這里,你會不會有疑問:石器時代沒有文字,我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石器名字的呢?原來這是考古學家通過觀察石器的形狀和研究它的功能來確定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遠古巴渝”展廳里有各種各樣的石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其中重要的幾種石器吧!
砍砸器,這可是個比較大的家伙!石器時代,人們主要用石核(指石料經(jīng)過剝片之后留下的內(nèi)核)或礫石(指沒有人工加工痕跡的天然石頭)制作砍砸器??吃移饕话愠叽巛^大,長度約為10~25 厘米,重量在200 克以上。它是當時巴渝地區(qū)最常見的工具了。
石器時代,獵人們獵到了大的動物,可是,他們沒辦法把整只獵物帶回家,如果把獵物遺棄在野外就太可惜了,說不定會被其他野獸叼走,說不定過幾天獵不到更好的獵物,家人就要挨餓了。有個聰明的獵人想了一個好辦法,他用大石頭把獵物的肉砍下來帶回家。慢慢地,他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敲擊、磨制后的石頭更加鋒利,用起來更加順手,這樣經(jīng)過加工的石頭還可以用來劈砍樹木、挖掘植物的根莖……
那砍砸器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呢?專家們用樹干直徑在10 厘米左右的新鮮椿樹來進行實驗:使用砍砸器,大約花費13分鐘、砍900次就成功砍斷了一棵椿樹(注意,這是實驗,我們要保護樹木,不可亂砍濫伐)!
刮削器,顧名思義是用來刮削和切割的工具。它的尺寸不大,長度一般在10厘米以內(nèi),重量一般在100克以下,刃部薄銳鋒利。刮削器的尺寸和重量決定了它不是用來做費力氣的工作的。那人們可以用它來做哪些工作呢?
人們利用它鋒利的刃部來修理其他材質的工具,比如竹器、木器、骨器等,還用它切肉、刮魚鱗、切割皮革、削植物根莖、鋸木頭等。
小小的刮削器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考古學家用刮削器和食指粗的鮮樹枝做實驗,僅用10分鐘就修出了一個鋒利的尖部。
參觀完“遠古巴渝”展廳,你一定發(fā)現(xiàn)了石器的諸多“魅力”,它們不是上萬年甚至上百萬年高齡的普通石頭,也不僅僅是安安靜靜躺在展柜中的文物,它們是聰明的遠古人類善加利用自然、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