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紹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內(nèi)涵,論述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哲學基礎,闡述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現(xiàn)實意義,分析了黨的群眾路線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間的關系,論證了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堅強保證。
關鍵詞:群眾路線;中國夢;堅強保證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調(diào)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彼€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必須從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做起,扎實做好黨的群眾工作,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一、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內(nèi)涵和哲學基礎
黨的群眾路線,是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xiàn)。黨的群眾路線,也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
(一)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內(nèi)涵
早在1941年,毛澤東就在《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演說》中強調(diào)指出:“共產(chǎn)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jiān)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1945年黨的七大把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作為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拔覀児伯a(chǎn)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毙滦抻喌摹吨袊伯a(chǎn)黨章程》明確規(guī)定:“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p>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內(nèi)容。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一切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這一根本宗旨出發(fā),我們黨的一切工作都要僅僅依靠廣大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萬里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diào):“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確保黨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yè)推向前進?!?。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工作方法。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jīng)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要求我們大力弘揚調(diào)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工作作風,廣大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經(jīng)常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調(diào)查研究,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呼聲;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為人民群眾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二)黨的群眾路線的哲學基礎
1.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不忘黨的群眾路線。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具體實際革命、建設工作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內(nèi)容,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重要貢獻。
2.黨的群眾路線集中反映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最基本的觀點和內(nèi)容。我們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就是要在實踐中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群眾的呼聲,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把“實踐—認識—實踐”的認識方法真正轉化為“群眾—領導—群眾”的領導方法。
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一)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現(xiàn)實意義
中國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都反復證明: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與人們?nèi)罕姷拿芮新?lián)系,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就前進、就勝利;違背黨的群眾路線,嚴重脫離群眾,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就會遭到挫折甚至失敗。對此,毛澤東曾經(jīng)精辟地論述:“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政治,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不解決要不要民眾的問題,什么都無從談起。”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不斷取得勝利的不可須臾離開的重要法寶。習近平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舉措,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p>
(二)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執(zhí)政理念。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認真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總書記深情指出:“現(xiàn)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边@是習近平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
人民群眾是黨的群眾基礎、執(zhí)政基礎,也是中國夢的依靠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最廣泛人民群眾的幸福之夢提供堅強保證。只有我們“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人民群眾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擁護黨的領導,我們黨的事業(yè)才能經(jīng)得起任何風險的考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才能真正變?yōu)楝F(xiàn)實。
參考文獻
[1]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M].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M].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訂版.
[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2013年6月18日.
[5] 肖前主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簡介:周慶(1977- ),男,河南光山人,講師,哲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