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劉完素治療中風特色的研究

      2019-05-28 11:29李貴勇
      現(xiàn)代養(yǎng)生·下半月 2019年5期
      關鍵詞:中風病火熱

      李貴勇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劉完素對于中風的認識,其論中風重視火熱的因素是其一大特色。并對其中風病認識的背景、病因、病機、治療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整理,以冀對臨床診治起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中風病;六氣;火熱

      中風病是臨床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謇語澀,偏身麻木為主癥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歷代醫(yī)家多有所論述。在唐宋以前,外風論是主流思想。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畢生重視《內(nèi)經(jīng)》的理論研究,創(chuàng)火熱論。論述中風注重火熱病機,則是其一大特色。并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認識到中風發(fā)病的內(nèi)在因素,更為難能可貴。下面本文將對劉完素治療中風的特色逐一展開論述。

      1 論中風重火熱病機的時代背景與理論來源

      醫(yī)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任何一個醫(yī)家、醫(yī)派的學術主張,都是根據(jù)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醫(yī)療現(xiàn)狀以及時弊而提出的。歷覽各個醫(yī)學觀點提出的時代狀況,都能證明這一點。同樣的,劉完素以火熱病機為特色的中風理論的提出,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時代背景。宋末金初時期,戰(zhàn)亂頻繁,百姓流離失所,加之天災橫行,百姓生活困頓,導致疫病蔓延。這都對當時醫(yī)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因為沿襲宋時的用藥習慣,人們?nèi)允褂谩短交菝窈蛣┚址健分械乃幬镏尾?。而當時的大夫,也都習慣性的使用書中的藥物,很少堅持辨證施治,酌情發(fā)揮。但用當時慣用的偏溫偏補之藥治病,效果卻是奇差。劉完素醫(yī)術高超,重視《內(nèi)經(jīng)》理論的研究,旁及易學及前代醫(yī)家學說,提出醫(yī)學的“法之與術,悉出《內(nèi)經(jīng)》之玄機”。劉氏結合當時醫(yī)學、社會狀況,精研五運六氣學說,在《素問·熱論》和《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病機十九條的基礎上,提出“六氣皆能化火”、“五志過極皆為熱甚”等觀點,創(chuàng)立火熱論。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中風的病因病機。劉氏融合了唐宋以前的“外風”理論,以闡發(fā)火熱病機為特色,又提出“心火暴盛,腎水虛衰”致病,創(chuàng)內(nèi)風火盛之說。在治療中風方面,劉氏仍師法前人,列小續(xù)命湯為第一方,同時創(chuàng)制大秦艽湯、三化湯、愈風湯、地黃飲子等方,足以說明他對中風病治療的深入研究與巨大貢獻。

      2 中風的病因病機

      2.1 中風總的病因病機

      《素問玄機原病式》中對中風的病因病機多有散在論述。“熱氣太甚,郁結壅滯,氣血不能宣通,陰氣暴絕,則陽氣后竭而死。俗謂中,不過爾。或即不死而偏枯者,由經(jīng)絡左右雙行,而熱甚郁結,氣血不得宣通,郁極乃發(fā)。若一側得通,則痞者痹而癱瘓也。”且臟腑機能的發(fā)揮,貴在氣血流通?!胺蜓S氣運,則其中神志清利,而應機能而為用矣”。若因熱甚郁結,氣血不能宣通,則“神無所用,而不遂其機,隨其郁結之微甚,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則不能視色,耳郁則不能聽聲,鼻郁則不能聞香臭,舌郁則不能知味?!敝劣谥酗L突然昏仆,不醒人事,亦是因“熱氣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因熱之性易與有形之物相合,故氣血不能宣通,多因熱甚郁結所致,“如火煉物,熱極相合,而不能相離”,因此中風諸證皆因熱而起?!端貑柌C氣宜保命集·病機論》中“凡病肝木風疾者,以熱為本,以風為標。故火本不燔,遇風冽乃焰。肝本不甚熱,因金衰而旺,肺金不能勝心火,木來侮于金,故諸病作矣”,是對中風病因病機的總結。指出中風病的發(fā)生,是以內(nèi)熱為本,熱氣太甚,擾亂心神,郁結氣血不得宣通所致。

      2.2 中風的具體病因

      中風病以猝發(fā)為特點,其病因可分為產(chǎn)生內(nèi)熱的因素和誘發(fā)中風病的因素。

      2.2.1 產(chǎn)生內(nèi)熱的因素

      內(nèi)熱可由多種原因導致,“過度溫飽,過食肥甘,激烈競爭等因素所造成的學習、工作、生活上的煩勞,精神上的緊張,情志上的不暢等。一方面,上述病因易導致食滯脾虛,濕困化熱,心火易亢,肝氣郁滯化熱的氣分熱;另一方面,氣分熱入里,灼傷陰血,煩勞傷耗陰精,致使陰血津液虧虛,從而導致陰虛血熱?!盵1]這種在氣分或血分的伏熱即為內(nèi)熱,且此內(nèi)熱可虛,可實,可虛實夾雜。劉氏在內(nèi)熱的產(chǎn)生上,根據(jù)當時內(nèi)傷雜病的發(fā)病情況,十分重視情志對健康的影響,指出“五志七情皆為火熱”。 《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熱類》篇中說道“五臟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悲,一作憂。若志過度則勞,勞則傷本臟,凡五臟所傷皆熱也……七情者,喜,怒,哀,懼,愛,惡,欲;一作好,愛,惡。情之所傷,則皆屬火熱。”其化熱的機理為“形神勞則燥不寧,靜則清平也。是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先圣曰:六欲七情,為道為患,屬火故也。”[2]

      需要指出的是,劉氏在內(nèi)熱的產(chǎn)生上,不僅提出了“五志七情皆為火熱”的論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水火,心腎之間的關系,強調其可產(chǎn)生“心火暴甚,腎水虛衰”的內(nèi)熱類型,并由此而導致中風的發(fā)生?!耙运o火動,靜則平,動則亂;潤萬物者莫潤于水,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水生于金而復潤母燥,火生于木而反害母形,故火上有水則為既濟,水在火下,不能制火,為未濟。以心腎言之,心屬火,腎屬水,諸所動亂勞傷,以為陽火之化。一水不能制五志之火,所以心火易旺,腎水易衰?!盵2]火旺水衰,熱乘金肺,亢則害,乘乃制,熱燥以為痰涎,神濁氣血郁結,而成中風病?!八灾酗L癱瘓者,非謂肝木之風實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風爾。由于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火類》)

      2.2.2 中風的誘發(fā)因素

      中風病的產(chǎn)生除因于內(nèi)熱,又多由一定因素所誘發(fā)。從中風總的病因病機可知,任何產(chǎn)生內(nèi)熱的因素或使內(nèi)熱加重的因素均可誘發(fā)中風病。因此不難理解情志過極可誘發(fā)中風。如《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火類》中“如中風偏枯者,由心火暴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則火能克金,金不能克木,則肝木自甚,而兼于火熱,則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過度,而卒病也?!?/p>

      結合臨床,中風病亦多因感受六淫誘發(fā)。劉氏提出的“六氣皆從火化”的理論則很好的解釋了“內(nèi)熱”可因六淫的侵入而加重,誘發(fā)中風病。指出火熱為病能相兼各氣,各氣為病又都能同化轉歸為火?!帮L熱燥同,多兼化也。寒濕性同,多兼化也,性異而兼化者有之,亦已鮮矣?!保ā端貑栃C原病式··六氣為病·寒類》)說明風熱燥之邪更易同化﹑兼化。如《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中“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暈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故火本動也,焰得風則自然旋轉?!闭f明火熱與風為病可相同化﹑兼化。又如《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火類》中“所謂中風或筋緩者,因其風熱勝濕而為燥,乃燥之甚也。然筋緩不收而痿痹,故諸郁病痿,皆屬于肺,乃燥化也!如秋深燥甚,則草木萎落而不收,病之象也。是以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夫燥之病,血液衰少也,而又氣血不通暢。故病然也?!闭f明風熱燥三邪為病可同化﹑兼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正因為有內(nèi)熱存在,才更易感受六淫而誘發(fā)中風病。如關幼波提出的“無內(nèi)熱不外感”的外感病發(fā)病的基本病機。[1]劉氏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風論》中據(jù)此以病情之輕重,病位之淺深,將中風分為中腑﹑中臟?!敖?jīng)曰:六腑不和,流經(jīng)為癰。”故中腑者,多致經(jīng)絡不通,而見六經(jīng)之侯,病位偏于表?!爸懈撸婕游迳?,有表證,脈浮而惡風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側,皆曰中腑,其治多易。”中臟者,乃是風熱燥并郁甚于里,影響五臟之功能,肺不主聲,心不主舌,脾不能攝津液而廉泉開,則口流涎唾,腎不藏精主骨,則骨弱肌痿不能舉,肝失疏泄,則氣血逆亂而瘀阻。“中臟者,多滯九竅”,竅道失養(yǎng),則“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大小便秘結”,病情較重而難治。

      3 中風的治療

      3.1 中風先兆的治療

      劉完素認為中風有先兆之證,“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nèi)必有大風之至”,創(chuàng)八風散、愈風湯、天麻丸,各服一料為效,以大劑辛溫之品祛風散結,配以寒涼清熱益陰兼補氣和血之品標本兼顧,體現(xiàn)了“治未病”的思想,劉氏可謂以藥物治療中風先兆的先驅。

      3.2 中腑的治療

      劉氏提出“中腑者,宜汗之”,本證為風熱或風寒之邪侵襲,與內(nèi)熱相化,束表阻絡,內(nèi)熱郁結壅滯,氣血不得宣通而出現(xiàn)中風癥狀。故“若風中腑者,先以加減續(xù)命湯,隨證發(fā)其表”。小續(xù)命湯用麻黃﹑桂枝﹑川芎﹑附子等大量辛溫之品除風散結,兼清熱益氣和血之劑隨六經(jīng)形證加減治療。太陽經(jīng)中風,無汗惡寒者,麻黃續(xù)命湯主之,麻黃、防風、杏仁加倍,增強祛風散邪之力;有汗無風者,桂枝續(xù)命主之,桂枝、芍藥、杏仁加倍,以調和營衛(wèi)。陽明經(jīng)中風,無汗身熱,不惡寒者,白虎續(xù)命湯主之,石膏、知母各加二兩,甘草加倍,增清陽明熱之功;有汗身熱,不惡風者,葛根續(xù)命湯主之,加葛根二兩,桂枝、黃芩加倍,以生津舒筋清熱。太陰經(jīng)中風,無汗身涼者,附子續(xù)命湯主之,附子加倍,加干姜三兩,甘草三兩,以增助陽之功。少陰經(jīng)中風,有汗無熱者,桂枝續(xù)命湯主之,桂枝、附子、甘草各加倍,增強助陽祛風之功?!爸酗L六證混淆,系之于少陽厥陰”,羌活連翹續(xù)命湯主之,加羌活四兩,連翹六兩,以增其通經(jīng)引熱之功。其中,劉完素還運用針刺之法隨經(jīng)輔助藥物進行治療,值得后世學習。

      3.3 中臟的治療

      中臟者,“多滯九竅”,表現(xiàn)為竅道不利,“內(nèi)有便溺之阻格”,劉氏提出“中臟者,宜下之”,指三化湯以通其滯,正如其所言:“熱甚郁結不能開通者,法當辛苦寒藥下之,熱退結散而無郁結也?!比瘻允柰ㄛ諟橹鳎酝ǜ篃嶂ㄖ委熤酗L,并喻以急下存陰之意。且方中羌活為“支節(jié)痛太陽經(jīng)風藥也”,在降濁的同時又顧及了升清,以復氣機之升降,同時兼顧了外風入侵的病機,此方堪稱后世楷模。[3]

      3.4 心火暴甚,腎水虛衰所致中風的治療

      由心火盛,腎水虛而不能制火,火熱生風,煉液為痰所致中風,在治療上以降心火、滋腎陰為主,少佐化痰為特色,代表方為地黃飲子。方中以熟地、山茱萸滋補腎陰,巴戟天、肉蓯蓉、附子、肉桂溫煦下元,引火歸元,石斛、五味子、麥冬補益肺腎之陰,金水相生,壯水以濟火,茯苓、菖蒲、遠志化痰開竅,交通心腎,煎加少許薄荷取其輕清上升之性以清利竅道,姜、棗以和中調藥。諸藥同用,標本兼顧,虛實同治,水生火降,水火既濟。此方為后世廣泛應用,影響深遠。

      3.5 中風的愈后調養(yǎng)

      劉氏不僅提出了中風先兆的防治,同時也對中風的善后調養(yǎng)作了詳細論述,指出用愈風湯治療“中風證內(nèi)邪已除,外邪已盡”,以此來行導諸經(jīng)。方以大量辛溫、辛涼之品輕清疏風通絡散結,配合行氣滋陰和血之品,寒熱并用,標本兼顧,不失為平和之劑,且宜久服,使結者通,虛者養(yǎng),“久則清濁自分,榮衛(wèi)自和”,諸經(jīng)皆利。劉氏對于服用愈風湯,又主張隨四時之氣加減,如“望春大寒之后,加半夏二兩,通四兩;柴胡二兩,通四兩;人參二兩,通四兩,謂迎而奪少陽之氣也……”,如此“無使五臟偏盛,及不動于榮衛(wèi)”,使久服而無任何弊端。如此用藥,值得我們學習。

      4 中風治療宜忌

      4.1 忌但用峻熱劑

      因“風本生于熱”,服峻熱劑后雖有可能使結滯開通,但倘若結滯未開,則反而會使風熱轉甚,“絕其已衰之陰氣”。所以,治療中風忌但用峻熱之劑,若用之,必佐以寒藥以調之?!胺灿X中風,必先審六經(jīng)之俱,慎勿用大熱藥烏附之類。故陽劑剛勝,積火燎原,為消狂瘡腫之屬,則天癸竭,而榮衛(wèi)涸,是以中風有此誡?!?/p>

      4.2 忌妄用汗下

      中風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在半表半里者?!霸诶镆讼拢诒硪撕?,在半表半里宜和解?!敝委熤酗L時,要審其表里寒熱虛實,不可妄用汗下;用汗下之法,亦不可妄意處治。

      4.3 忌臟腑脫泄

      中風患者皆金不收,肝木旺,木又能克土,故治療中風定要調理脾胃,“大忌臟腑脫泄”。若不顧脾胃,“脾胃土氣虛損,則土受肝木鬼賊之邪,而當死也。”

      4.4 小便不利者,忌用利水劑

      若中風之人出現(xiàn)小便不利,則多是熱迫津出,津液外亡所致。若利其小便,則“榮衛(wèi)枯竭,無以制火,煩熱愈甚。”應該待其熱退汗止,津液和,則小便自利。

      4.5 忌用龍麝犀珠

      中風之人,不宜用龍麝犀珠。“譬之提鈴巡于街,使盜者伏而不出,益使風邪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能出也?!敝酗L為邪氣引發(fā),此類藥物不但不能發(fā)散,反致邪氣內(nèi)閉,故不能使用。

      5 結語

      劉氏認為中風病乃是內(nèi)熱郁結壅滯,氣血不能宣通所得。以內(nèi)熱為主因,且此內(nèi)熱強調多是心火暴甚,腎水虛衰,并可因情志過極而卒病。劉氏治此,以滋養(yǎng)肺腎之陰為主,佐金平木,金水相生,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配以溫腎之藥,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佐以辛溫之品以化痰散結。劉氏并認為火熱為病可相兼各氣,與風﹑燥同化﹑兼化者多,所以中風病亦可因外感六淫所誘發(fā)。劉氏治療兼六淫者多用辛溫之品合寒涼之藥以祛邪散結﹑疏清郁熱為主,稍佐以滋陰。正如其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火類》中說“或云中風即為熱甚,治法或用烏附之類熱藥,何也?答曰:欲令藥氣開通經(jīng)絡,使氣血宣行,而無壅滯也!然亦以消風熱,開結滯之類寒藥佐之,可以制其藥之熱也?!庇^其所用藥,辛溫喜用麻黃、桂枝、川芎、荊芥穗、防風、附子、杏仁、蒼術、川獨活,寒涼喜用蔓荊子、甘菊、薄荷、石膏、大黃、梔子等,臨床宜消息用之。如此組方,值得我們學習??梢娭酗L病類型復雜,臨床當辨別清楚,選方用藥勿犯虛虛實實之戒。

      但劉氏針對中風病因強調以內(nèi)熱為本未免有些偏頗,后世醫(yī)家對中風病在病因病機方面又有所補充。病因方面,中風病總的來說是由氣血不通所致,而導致氣血不通的因素除內(nèi)熱以外,虛、痰等均可致。劉完素雖也涉及痰、虛等因素,但論述并不系統(tǒng)。后世醫(yī)家,如李東垣從氣論治,朱丹溪從痰論治,張景岳從內(nèi)傷積損論治,使中風病因有所完善。病機方面,民清時期醫(yī)家受西醫(yī)學的影響,對中風的病機認識有所創(chuàng)新。代表醫(yī)家當推張錫純,他認為中風病可由“上升之血過多,致腦中血管充血過甚,隔管壁泌出血液,或管壁少有罅漏流出若干血液,若其所出之血液,黏滯左邊司運動之神經(jīng),其右半身即偏枯,若黏滯右邊司運動之神經(jīng),其左半身即偏枯。此時若投以拙擬建瓴湯,一二劑后頭痛眩暈即愈。繼續(xù)服之,更加以化瘀活絡之品,肢體亦可痊愈?!盵4]此是血不循常道,溢出脈外,黏滯腦髓神經(jīng)所致中風,并將病位明確于腦。觀建瓴湯組方,以降上逆氣血為主,“使腦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傊委熤酗L關鍵是使氣血流通,不離常道?!坝^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可清熱,可化痰,可逐瘀,可發(fā)汗,可攻下,可補虛,可降逆。氣血流通,則使“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中風不作。

      參考文獻

      [1]奇京.關幼波從氣血辨證治療疾病的學術思想及經(jīng)驗J.2001.

      [2]嚴世蕓.中醫(yī)醫(yī)家學說及學術思想史.宋金元醫(yī)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12.204-206.

      [3]丁元慶.論劉完素對中風病的貢獻[J].中醫(yī)文獻雜志,2008.

      [4]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醫(yī)論篇.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王勛臣補陽還五湯[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5]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6]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中風病火熱
      魅力舞動火熱一夏
      《中華奇石》2017年雜志征訂火熱進行中……
      補陽還五湯配合針刺治療中風病恢復期的規(guī)范化研究
      中風病針灸穴位的演變與思考
      淺析中醫(yī)中風病的病因病機
      中醫(yī)脾胃論中風病病機及其診治
      那些正火熱的話題性造型
      論“調暢中焦”與中風病的防治
      “封面寶寶”火熱評選中
      火熱練兵場
      七台河市| 马边| 松滋市| 林西县| 高邑县| 阿克苏市| 溆浦县| 鸡西市| 友谊县| 富平县| 建始县| 方山县| 红安县| 文登市| 西宁市| 新野县| 铁力市| 曲麻莱县| 淅川县| 潞城市| 额敏县| 定南县| 灵川县| 杂多县| 敖汉旗| 沙洋县| 灵寿县| 荆门市| 加查县| 吴江市| 弥勒县| 顺昌县| 眉山市| 微山县| 略阳县| 内黄县| 宣武区| 霞浦县| 哈尔滨市| 霍林郭勒市|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