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從蒲
摘要: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如何注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實.施與控制,以實現高產栽培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成為相關科技人員的難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做好前期的育苗播種工作,而,且還應重視中后期的病蟲害防治,使水稻的高產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因此,本文就水稻高產栽培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展開分析。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
伴隨社會的進步,以及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與發(fā)展,水稻種植技術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就需要不斷地實現優(yōu)化和完善,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地滿足人們對品質優(yōu)良以及高產量、高消耗的糧食安全需求。本文從水稻品種的選用方面入手,結合所選用的水稻品種,并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適宜的播種方式,并切實加強對其的病蟲害防治,從而最終幫助并促進廣大的農民種植群體獲得更高的效益。
1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1 水稻選種播種技術
播種前,先要對水稻的品種進行認真的篩選。高產優(yōu)質的品種,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還要考慮抗病性、顆粒飽滿度、耐旱、抗逆性等因素。除此以外,還需要對種植區(qū)域的土地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分析土壤的主要成分、氣候特性以及降雨量等自然因素,因地制宜地播種,這樣才有助于水稻的種植和生長。
播種前,先要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找一個通風效果好而且背陰的地方將種子晾曬一段時間,通常為2~3天,這樣就能夠將處于休眠狀態(tài)種子喚醒,使種子的萌發(fā)率得到一定的提高。曬種工作完成后,需要將種子用種衣劑包裹后進行浸泡消毒,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各類病害和蟲害的發(fā)生概率。當種子萌芽長度達到了1毫米時,便可以進行播種。播種的最佳時間通常是4月初,到了4月末的時候必須要完成播種工作,最佳的播種氣溫則是在14~18°C之間。播種完成后,再用營養(yǎng)土將其蓋實,厚度在0.5~1厘米之間,種子以不裸露為準,之后蓋膜。另外,在蓋膜時采用拱架小棚蓋膜能夠很好地提高出芽率和避免燒苗。
1.2 水稻育苗技術
想要獲得較高產量就必須要保證秧苗的質量,所以應先選擇一個好的育秧苗床。育秧苗床要保證其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且偏酸性、日照要好、運輸方便,保證植株能進行良好的光合作用。具體需要培育多少秧苗,要結合移栽的數量和地域特點,以及秧苗的質量等多方因素綜合考量決定。用種量:秈稻1~1.5公斤/畝,粳稻2~2.5公斤/畝。秧田與大田面積比為1:15。在做苗床的時候,可以施加充分腐熟過的豬糞,以此來提高施肥效果。具體的施加方法為,前翻地,配施肥,用量為3~5公斤/畝。之后將土地耕細整平。營養(yǎng)土的配置是將腐熟的豬糞和無鹽堿園土以4:6的比例混合,然后添加適量的水稻壯苗劑,將其混合均勻后用作苗床的營養(yǎng)土。育苗環(huán)節(jié)關乎水稻產量和秧苗質量,因此,要特別重視。
1.3 水稻高產施肥技術
施肥是一項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水稻生長過程中的營養(yǎng)充足。在水稻施肥過程中,一般采取的是前促、中控、后補的方式。
基肥:將尿素和磷酸二銨,以及硫酸鉀混合,用量分別為3公斤/畝、10公斤/畝、6公斤/畝。將以上三者攪拌均勻在大田整理時做水皮肥進行施肥,施肥深度要達到5~10厘米深的土層中。
分蘗肥:將硫酸銨和硫酸鉀,以及硫酸鋅三者混合調配,用量分別為25公斤/畝、7.5公斤/畝、1.5公斤/畝,或者也可以用20公斤/畝的尿素代替硫氨酸,調和均勻后進行施肥會有很好的效果。
調控肥:以10公斤/畝的用量施加尿素。若出現長勢不均,或是發(fā)生葉片泛黃的情況,需要再追加一次施肥。
孕穗肥:拔節(jié)孕穗時期是水稻的生長速度最為迅猛的時期,同時,這時也是水稻最需要營養(yǎng)的時候,在這一時期可以施加20公斤/畝的復合肥。
1.4 水稻灌溉技術
水稻進入生長期后,水分管理成為了一項最為關鍵的工作。由于水稻在每個生長發(fā)育階段所需的水分的量是不同的,因此掌握好每個階段的灌水量就非常關鍵。通常除了地勢高燥和施肥期等比較重要的時期以外,過了分蘗期之后都需要勤澆水淺灌溉。若是遇到了高溫干旱的氣候,或是遇到了風雪天氣,就需要酌情增加灌水量。灌水時,將水層控制在5~10厘米。一些處在低洼地帶的特殊的稻田,由于排水效果不好,在進行水層管理時要多加注意,不能讓水過深。當總莖數達到了合理群體的時候,要注意曬田,同時要多注意土壤的透氣,保障良好的通透性,以便促進秧苗生根,更有利于生長。到了灌漿后期,可嘗試采用淺、濕交替的方式來進行灌水直至水稻成熟。
1.5 水稻除草技術
稻田里會生長一些雜草,這些雜草會奪走一定的養(yǎng)分,從而使水稻的生長和發(fā)育受到影響。最常用的除草方式,就是在做好田間管理工作的基礎上,以化學藥劑進行除草。目前已知能夠影響水稻生長的雜草主要有稗草、稻稗、李氏禾、千金子、水莎草等。在移栽田中常用的除草劑有稗劑、禾大壯、莎稗靈、二氯喹啉酸等,可與磺酰脲類除草劑配合使用,有時也可混用。在早育秧田中常用的除草劑有丁草胺、撲草凈、殺草丹等。
2 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病害防治技術
水稻立枯?。簝?yōu)先選用土菌消或者育苗青防治。在給秧田進行最后一次的澆水時,配合施加990毫升/畝的增產菌濃縮液,或者也可以將150克的益微粉劑兌水300升噴灑。
水稻稻瘟?。悍乐芜@種病害可以采用的藥劑有40%富士1號乳油和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以及21%加入,用量分別為150毫升/畝、30克/畝、100克/畝,兌水45公斤噴灑,每隔7天1次,連續(xù)噴灑3次。
2.2 蟲害防治
水稻螟蟲:可采用銳勁特和氟蟲腈與敵百蟲(1:49),以及樂斯本,用量分別為1.5~2.5克/畝、50克/畝、40~50克/畝。
水稻潛葉蠅:秧苗出棚前,選用40%氧化樂果乳油或者是40%樂:果乳油,用量為每100平方米12毫升、15毫升,兌水12~15升噴灑。也可以采用3%米樂爾顆粒劑,用量為1~2公斤/畝。
水稻黏蟲:可采用25%敵殺死乳油或50%二嗪農乳油,用量為40毫升/畝、50毫升/畝,兌水45公斤噴灑。
稻飛虱:在進行前期防治時,可用濃度為10%醚菊酯懸浮劑,而在蟲害嚴重時可噴灑馬拉硫磷等速效藥,在根部施放呋喃丹。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水稻栽培種植過程中,為達到高產的目的,我們不僅要掌握其栽培技術要點,而且還要切實掌握其病蟲害防治技術,并加強對其的田間管理,盡可能地促進栽培成效的提升,最終保障農戶的收益,達到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