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心怡 洪佳旭 徐建江 張朝然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眼科 上海 200031)
資料患者男性,36歲。因雙眼眼紅不適1年,于2017年11月來本院就診。自青少年時期起,患者發(fā)現(xiàn)雙眼眼紅、眼癢及不適,時重時輕,曾在外院診斷為過敏性結膜炎,給予藥物治療但療效一直不佳?;颊咴虬l(fā)現(xiàn)雙眼結膜腫物10余年(圖1),于2015年7月在我院行雙眼結膜囊腫切除術,術后病理提示病灶為結膜上皮下上皮性囊腫形成,急慢性炎癥細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茩z查:雙眼視力0.8,無需矯正;雙眼眼壓為16 mmHg(1 mmHg=0.133 kPa);雙眼球結膜充血,全角膜緣新生血管長入周邊角膜,周邊角膜變性伴散在囊樣結構,鼻側角膜可見纖維血管組織侵入角膜2 mm,中央角膜透明(圖2),上瞼結膜肥厚,可見散在乳頭,瞼板腺結構不可見(圖3)。眼表活體共聚焦顯微鏡提示雙眼角膜緣僅有部分區(qū)域可見柵欄樣結構,可見激活態(tài)朗格漢斯細胞浸潤(圖4);眼前節(jié)光學相干層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提示周邊角膜可見囊性病變(圖5)。患者入院后診斷為雙眼角膜緣干細胞功能部分失代償;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角膜緣型);雙眼假性胬肉。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先后行雙眼胬肉切除聯(lián)合自體結膜移植術,術后恢復良好。術后病理:結膜上皮增生伴上皮下假腺形成,上皮下組織內(nèi)小血管增生充盈,急慢性炎癥細胞、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伴淋巴濾泡形成,部分區(qū)纖維增生(圖6)。
圖1. 眼前節(jié)照片 球結膜充血,全角膜緣新生血管長入周邊角膜,周邊角膜變性伴散在囊樣結構,中央角膜透明,鼻側角膜緣結膜囊腫。A為右眼;B為左眼
圖2. 眼前節(jié)照片 球結膜充血,全角膜緣新生血管長入周邊角膜,周邊角膜變性伴散在囊樣結構,鼻側角膜可見纖維血管組織侵入角膜2 mm,中央角膜透明。A為右眼;B為左眼
圖3. 上瞼結膜眼前節(jié)照片,上瞼結膜肥厚,可見散在乳頭,瞼板腺結構不可見。A為右眼;B為左眼
圖4. 左眼角膜緣共聚焦顯微鏡檢查 角膜緣僅有部分區(qū)域可見柵欄樣結構,可見激活態(tài)朗格漢斯細胞浸潤
圖5. 左眼前節(jié)OCT檢查 周邊角膜可見囊性病變
圖6. 右眼結膜上皮增生伴上皮下假腺形成,上皮下組織內(nèi)小血管增生充盈,急慢性炎癥細胞、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伴淋巴濾泡形成,部分區(qū)纖維增生。A為右眼;B為左眼
討論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是一種常見的過敏反應性結膜炎,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多雙眼發(fā)病,多發(fā)于春、夏季節(jié),以眼部奇癢為特征[1]。按照病變部位可分為結膜型、角膜緣型和混合型。結膜型以上瞼結膜鋪路石樣改變?yōu)樘卣鳎悄ぞ壭鸵越悄ぞ壒饣z樣隆起為特征,混合型則兼具結膜型和角膜緣型的特征[2]。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的常見角膜并發(fā)癥包括角膜盾形潰瘍,淺層點狀角膜炎(SPK),角膜新生血管,假性翼狀胬肉等[1-2]。結膜植入性上皮囊腫是慢性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一種非典型的表現(xiàn),可能與巨大乳頭機械性刺激有關[3-4]。此外,角膜緣干細胞功能失代償是長期存在的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的嚴重并發(fā)癥[5-6],表現(xiàn)為暗色的不規(guī)則上皮反射,角膜緣Vogt柵欄樣結構喪失,角膜緣淺表新生血管形成,角膜結膜化和假性翼狀胬肉形成等。本病例中的患者,既往有過敏性結膜炎病史,青年起病,病程10余年,查體發(fā)現(xiàn)雙眼上瞼肥厚、可見散在乳頭、瞼板腺萎縮,結膜上皮性囊腫,假性翼狀胬肉,角膜緣變性伴有囊性改變,其病史及眼部表現(xiàn)符合慢性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診斷;眼表共聚焦顯微鏡提示角膜緣Vogt柵欄樣結構改變,同時全周角膜可見新生血管但中央角膜透明,結合假性翼狀胬肉的發(fā)生提示患者存在角膜緣干細胞功能失代償。本例病例提示藥物治療控制不佳的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可破壞角膜緣結構,需早期規(guī)范治療,預防發(fā)生嚴重角、結膜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