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月亮與六便士》,我羨慕斯特里克蘭的灑脫與自由;再讀毛姆大作,才發(fā)現(xiàn)真正值得敬仰的,是斯特里克蘭或者說保羅·高更那追逐夢想的勇氣。
他曾是證券交易所的白領(lǐng),小有成就,有房有車,又娶得一位賢淑能干的妻子,育有一子一女,體面、穩(wěn)定、富足,在平常人看來這或許便是“幸?!绷税伞?伤麉s突發(fā)奇想,固執(zhí)地拿起筆和畫板,懷揣著和他的胡子般火紅的熱情,流浪巴黎,又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來到塔希提,在那南太平洋腹地度過余生。
“我要畫畫?!彼缡钦f道,波瀾不驚的話中不知承載了多少年來他的心潮涌動?!翱墒悄阋呀?jīng)四十了?!薄罢且驗檫@個我才想,如果現(xiàn)在再不開始就太晚了?!薄澳氵^去畫過畫嗎?”“我小的時候……”
我們何曾沒有夢想,只是大多數(shù)人在追逐途中漸漸迷失,終淪為平庸。
汪精衛(wèi),也曾有志于革命,他積極參與了辛亥革命、護法運動還有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幾次起義,不可謂不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大英雄??伤麉s在半百之年選擇了在日寇淫威之下茍活,不見了曾經(jīng)那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更不見了曾經(jīng)那救亡圖存的大志,終是被扣上了“大漢奸”的惡名;又如和珅之輩,在名利場迷失,從此萬劫不復(fù)……
紀伯倫在《先知》中寫道:“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rgotten why embarked(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忘記為什么出發(fā)大概是我們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吧。查爾斯亦曾如此,可他終在不惑之年幡然醒悟,踏上了這條“不歸之路”。
王小波曾經(jīng)說過,年輕的時候最痛苦的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其實,就算是年輕時候沒有想明白也沒有關(guān)系,這種事情永遠不會晚,只在于有沒有這勇氣去改變。老年的陸游也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少時汩于世俗,頗有所為,晚而悔之。然漁歌菱唱,猶不能止?!?/p>
由此可見,倘若沒有勇氣去改變,即便是成功地混到了老,也無法跟自己妥協(xié)。既然我們早晚要追尋心中的那輪明月,那為何不早點出發(fā)呢?
所幸的是,我們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這個時代更加包容,包容每個人的夢,我們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然后耐心地等風來。
愿你能在滿地的六便士中,抬頭看到皎潔的明月。
作者簡介:張家燁,男,2001年出生,漢族,籍貫浙江省紹興市,現(xiàn)就讀于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xué)。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