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菲
與我一樣,她愛大海,站在廣闊無際的大海前,便有擁抱大海的沖動;與我一樣,她愛書,當(dāng)她走過,空氣里飄來一股油墨的清香,與眾不同,她如蘭草,獨特的氣質(zhì)與清香彌散開來。
每日開課,在講臺上氣度不凡的她,令我熟悉,這種日益愈濃的感覺,終于令我徹悟,我似乎要興奮如羅切斯特先生般地喊出來:“簡愛!簡愛!”誰也不曾忘記那位穩(wěn)重,幼時縮在窗簾后讀書的簡愛小姐。她像簡愛,我仿佛看見了兩條重合的影子。記得那日,黃金海岸上正在“淘金”的她,對著鏡頭滿足地笑了,海風(fēng)趁機(jī)掀起她一縷發(fā)絲,俏皮極了。高大的教堂門前,紅襯衣,長長的白裙子垂在腳踝,她仿佛立在畫滿眾神的墻壁前,正要神圣的禱告。行走了萬里路的她,似乎尋到了一位知心朋友。
“陽光在崖邊跳躍著……”是誰的文字?沒錯,她的。僅僅見了一面,我就認(rèn)識她了。她的文筆很真實,很樸素,樸素到令人癡迷。我不愛堆砌華麗語句的文章,它們中許多字我竟不認(rèn)識,怎能讀懂?語文課本中《植樹的牧羊人》開頭寫道: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時間地觀察他所做的事……我并不知道她這片海,到底有多深?更不知道在深海里到底藏著多少珍寶?我想,那些珍寶還在不斷積攢。
很小的時候就讀過朱自清先生的《春》,讀后的感覺便是:見了這么多年的春,我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呼朋引伴的鳥兒?偷偷鉆出來小草?真是慚愧。我一直也向往肥沃、廣闊的新西蘭。誰知,同學(xué)去后,卻說那兒光禿禿的,沒有人煙!不好!她,卻在新西蘭行走中發(fā)現(xiàn)了:這是一片“世外桃源”。我想象坐在客車上的她,雙眼貪婪地看著這片土地,用眼睛走過新西蘭的每一個角落。同樣一片土地,她們的感受:一個無限留戀,一個卻感到十分無聊。我個人認(rèn)為真正愛著世間的人才能真正讀懂它,而她留下的文章怕是最珍貴的結(jié)晶吧。
這位“簡愛”是誰?很榮幸,她在我身邊,是我的恩師,我的大朋友——趙老師。我雖不敢說完全了解她,但我完全有理由崇敬她。她,一片海,一片汪洋,我將隨她將知識的奧妙探尋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