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她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孝順媳婦,賢妻良母?!痹谠u價同甘共苦65年的妻子彭德華時,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季羨林異常中肯地稱贊,“她對待任何人都是忠厚誠懇,從來沒有說過半句閑話……”
與好姑娘締結姻緣
季羨林是山東省清平縣人,父親季嗣廉,母親趙氏,都是普通勞動者,家庭比較困難。兄弟11人,由于經濟拮據,只得送5個給別人,最終下落不明,剩余的6個孩子,5個是姑娘,季羨林是唯一的男孩。家庭傳宗接代的重大任務,只能寄托在季羨林的身上,在叔叔季嗣誠的安排下,他18歲便與22歲的彭德華結婚,開始傳宗接代的重任。
彭德華很早就輟學,只有小學文化。季羨林喜歡看小說,內心充滿浪漫的情懷,聽說要結婚他忐忑不安,顧慮彭德華文化較低,彼此之間缺乏共同語言。
與此同時,季羨林的心中非常清楚,他從小離開父母,長期在叔叔家生活,結婚是長輩的命令,自己無力反對他們包辦婚姻,只得默默無言地接受安排。新婚之夜,季羨林看著彭德華問:“你喜歡看小說嗎?”
彭德華的回答,讓季羨林感到失望:“我從來沒有看過小說,不知道喜不喜歡?!?/p>
“你怎么不看小說?”聽到季羨林的追問,彭德華不好意思地解釋:“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我要干活,沒有時間看書,其次是我學會的字,已經還給老師了?!?/p>
聽了彭德華的講述,季羨林幽默地感慨:“把字還給老師好,已經沒有負擔了,你可以在家中專心致志地做事?!?/p>
季羨林在高中開始學習德文,并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結婚以后季羨林繼續(xù)讀書,19歲那年憑借優(yōu)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在西洋文學系學習,專修方向是德文。從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yè),季羨林接受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邀請,回到母校擔任國文教員。
他去深造她照顧家里
在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清華大學與德國簽訂交換研究生的協定,季羨林立即去報名應考,順利被錄取。當時,家中已經捉襟見肘,女兒季婉如、兒子季延宗年幼,導致他猶豫不決。經過認真思考,最終他決定出國留學,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深造,主修印度學,另外還學習多種文字,并兼任哥廷根大學漢學系講師。
彭德華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婦女,思想淳樸,勤勞肯干。在季羨林出國以后,彭德華既要耐心伺候年邁的公婆,又要精心照料年幼的子女,家里經濟拮據,往往朝不保夕,她要擺攤做生意,想方設法賺錢解決全家人的吃飯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到處都在打仗,彭德華既憂愁家里糧食不夠吃,又要帶著公婆、孩子四處躲藏。但彭德華希望季羨林在德國安心學習,不讓他擔心家里,因此沒有請人寫信給他。
戰(zhàn)爭爆發(fā)后,哥廷根大學迅速變成與外界隔絕的孤島。夜間,季羨林在床上輾轉反側,以至于患失眠癥。白天,季羨林聚精會神地學習,只有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學習上,才能讓他暫時緩解對家人的思念和擔憂。多年的努力學習,讓他精通12種語言。
經過6年攻讀,季羨林從哥廷根大學畢業(yè),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戰(zhàn)火紛紜的日子,季羨林擔心家人的安全,盡管他萬分焦慮卻無法啟程回國,只能繼續(xù)用德文撰寫論文,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
戰(zhàn)爭結束,季羨林拒絕劍橋大學的邀請,匆匆忙忙回國。
以前離開的時候,彭德華的額頭光潔飽滿,回到家里見到已經分別11年的妻子額頭布滿皺紋,他萬分愧疚地嘆息:“家庭貧寒、孩子年幼,這些年讓你受苦了?!?/p>
“在德國期間,我望眼欲穿地期待著你的來信?!奔玖w林看著妻子感慨萬分,“對我來說,家書抵億金,只是沒有收到家中的只言片語?!?/p>
彭德華解釋:“我沒有給你來信,是希望你不要擔心家里?!?/p>
“我怎么能夠不擔心?”季羨林憂心如焚地追問。彭德華勇氣十足地說:“只要有我在家中,你就什么都不用擔心。”
彭德華樸素的回答,讓季羨林的內心被深深地觸動了,原來沉默寡言的妻子,才是家里真正的頂梁柱。那一刻,季羨林對彭德華的看法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認為她是值得自己尊重的女人。
一生只對妻子鐘情
原野金黃的秋季,在陳寅恪的推薦下,季羨林到北京大學執(zhí)教,創(chuàng)建東方語言文學系。季羨林精通12個國家的語言,僅僅擔任7天副教授,他就被直接提升為教授、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
到北京大學工作后,季羨林沒有忘記家中的妻子,他將彭德華接到學校,在美麗的未名湖畔團聚,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季羨林著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關系史,發(fā)表了系列富有學術創(chuàng)見的論文。
文化大革命開始,季羨林成為被批斗的對象,寒風刺骨的夜里,他和妻子剛剛睡覺,前來抄家的幾十個人,氣勢洶洶地破門而入,將他精心收藏的很多古玩字畫毀掉,把床鋪上的熱水袋刺破,弄得床上到處是水。
抄家的人群散去后,看著破爛的熱水袋,季羨林格外氣憤,妻子立刻進行安慰:“只要人沒有受傷,東西損壞不要緊,我把被褥全部換掉,再為你拿來新的熱水袋。”
季羨林有強烈的預感,抄家只是序幕,人家還會來糾纏他,只能趕快叮囑妻子:“如果我倒下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就要依靠你撐著,你要努力挺住?!?/p>
和他的預想分毫不差。第二天清早,亂攤派就把季羨林拉出去批斗。季羨林回到家里,彭德華默默地為他清洗傷口,細心地為他涂抹藥膏……
面對無休止的批斗,彭德華沒有絲毫顧忌,他告訴季羨林:“在黑暗的社會里,活著比死去還要痛苦。作為你的妻子,我愿意替你受苦,耐心照顧老人和孩子,讓你解脫困苦?!?/p>
彭德華沒有讀過浪漫的愛情小說,也從來不跟季羨林談情說愛,她對愛情的理解竟然無比深刻。聽見彭德華的回答,季羨林頓時潸然淚下,作出承諾:“你放心,不管在黑暗的日子里多么受苦,我都要和你熬下去,不能把苦丟給你承受?!?/p>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季羨林回到北京大學,繼續(xù)擔任東語系教授,專心致志地從事翻譯及科研工作。彭德華每天無微不至地關心他,給他做最喜歡吃的飯菜,不需要他做任何家務事。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得到很好的恢復。
每天從早到晚,彭德華認真做賢妻良母,不探究季羨林學術研究中的意義,默默支持他潛心做學問。在翻譯和研究各國文化時,季羨林擁有的豐富語言文化,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多個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讓他成為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國際上著名的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學家、社會活動家。
彭德華僅有小學文化,季羨林是大學教授,在文化方面他們沒有共同語言,可以將閑聊的時間用于辦事。把所有業(yè)余時間用來寫作、研究,季羨林不僅著作等身,而且在學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閑聊比較浪費時間,尤其是有共同語言的伉儷,聊天會消耗很多寶貴的光陰。伴侶之間缺乏共同語言有好處,各自有充足的時間做事,從而在有限的歲月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