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瑤
從正式成為一名小學心理老師到現(xiàn)在,其實才過了整整一個學期。有幸的是能成為一年級二班的副班主任,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能夠時刻參與到班級的工作當中。有人說,孩子就像是一本書,需要你一遍又一遍地細細的品讀和欣賞,才能夠領悟到“書”中的內(nèi)涵。
作為剛步入小學生活的孩子來說,周圍環(huán)境的轉變對于他們來說要去適應與融入實屬不易。在學期伊始時,班級里很多孩子都感到強烈的不適應,家長也找到我尋求幫助。在與家長的溝通后,我們都明確了同理心的重要性。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他們所經(jīng)歷的一切,似乎也就能理解孩子為什么煩躁、愛發(fā)脾氣,甚至害怕上學。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包容,學會使用一些溝通技巧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給予孩子關注與支持。走訪了班級里45位孩子家里,他們的父母都表示,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適應,遇到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有很大的進步,開始獨立完成一些事情。那看來,孩子就是個“小大人“這句話竟有一番道理,別看他們小其實他們已經(jīng)懂得了很多。
在家訪的過程中,有許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績感到焦慮。其實大可不必太過焦慮,才一年級的孩子,按照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來看,他們還不能夠完全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他們需要獲得完成任務的鼓勵和信心。但很多家長過分看重考試成績,覺得這是對孩子能力唯一的參照標準,因而有些家長過分苛責孩子,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這時,我覺得很有必要提醒家長,在這個階段要看重孩子行為和認知上的訓練和培養(yǎng),孩子不應該只有學校生活,他們也需要田野、叢林等等。埃里克森說,兒童在這一階段所學的最重要的課程是”體驗以穩(wěn)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奮來完成工作的樂趣”。在這門課程中,兒童可以獲得一種為他在社會中滿懷信心地同別人一起尋求各種勞動職業(yè)做準備的勤奮感。因此,這個過程在形成能力時,我們鼓勵兒童掌握為未來就業(yè)所必需的技能,但不能以犧牲人類某些其它重要的品質為代價。然而在形成能力與具備所有美好品質是需要愛的關注與鼓勵。
同時,我鼓勵每一位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里,都努力尋找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的一個優(yōu)點,即使這個優(yōu)點很渺小,我們都要去表揚他。要做到每一天都去鼓勵夸贊自己的孩子,這其實很不容易。但我們都明白,贊美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孫一鳴老師所說的,贊美是家庭黑夜里的一支蠟燭,是孩子心靈當中的一盞明燈。所以,家長們請不要吝嗇你的贊美。
兒童是世界上美好的存在,他們天真可愛。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生活的劇本,就像我們大人也有自己生活的劇本。我們希望按照自己寫的劇本去生活,孩子們又何嘗不是呢?他們應該是自由的表演者,擁有自由的靈魂。我們應該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尊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讓他們成為自己劇本里的主角,盡情地去演繹自己的人生。
(作者單位:浙江省慶元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