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聰
“在浩瀚的海洋中,一片三角形的背鰭劃開水面,掀起一陣陣波瀾。它時而下潛,時而浮現,時而急速前進,時而又緩緩地游動。突然,它朝正在海上嬉戲的人們張開血盆大口,似乎要將他們全部吞沒?!边@是2018年上映的《巨齒鯊》電影中出現的恐怖場景。
巨齒鯊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頂級掠食者之一,現代科學宣稱它早已滅絕,因為到現在為止都沒能發(fā)現它的蹤跡。
那么巨齒鯊為何滅絕?在探討巨齒鯊的亡命之路前,我們先來看看巨齒鯊是什么樣子的。
真正的鯊魚
我想沒有人愿意在享受遨游海洋的暢快時,與現代鯊魚不期而遇。即便它們沒有主動攻擊我們,它們快速游動的身軀和鋒利的牙齒仍然讓人不寒而栗。但和巨齒鯊比起來,它們簡直像是一群小金魚。
巨齒鯊,字面意思就是有著巨大牙齒的鯊魚。在巨齒鯊的大嘴上,排列著一列列寬大的牙齒。這些牙齒呈寬闊的三角狀,三角形的底部連接著巨齒鯊的牙齦,兩側有著尖銳的鋸齒狀結構,每一顆牙齒都長達18厘米。研究人員估計,巨齒鯊可能有著18噸的咬合力,堪稱世界之最!它巨大而尖銳的牙齒和強有力的下顎可以輕松咬掉獵物的鰭,甚至咬碎鯨的骨頭。
從巨大的牙齒可以看出,巨齒鯊的體型絕對不會很小。據推測,巨齒鯊的體長可超過20米,體重更可能重達70噸。雖然體型龐大,行動卻一點兒也不笨拙,它很可能和現代鯊魚一樣,是一種善于埋伏的捕食者。它會以極快的速度從下方接近獵物,然后迅速襲擊獵物,捕殺海豚、海龜甚至鯨魚等。簡而言之,它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此,它成為了1500萬年前到260萬年前之間最頂級的海洋掠食者。
可想而知,巨齒鯊是多么兇猛和強壯的掠食者。那么在260萬年前,是什么殺死了它呢?難道還有比它更大、更強、更兇猛的海洋霸主嗎?
通過分析巨齒鯊的牙齒,有人認為巨齒鯊可能是因體溫太高而滅絕。
因體溫太高而滅絕?
牙齒雖小,卻能透露出許多秘密。如果仔細觀察巨齒鯊的牙齒,你會發(fā)現牙尖上有一道壓迫性的裂痕,這是巨齒鯊在張開大嘴并垂直向下咬時,由于它的咬合力非常大,直接咬到了獵物的骨頭,骨頭對牙尖產生較大的反作用力造成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測定牙齒中穩(wěn)定同位素的富集程度和同位素之間的化學鍵來預估生物體溫。因為不同動物的體溫不盡相同,牙齒又在體內生成,所以它們的牙齒也在不同溫度下形成。形成過程中,牙齒上的穩(wěn)定同位素會根據溫度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富集程度。一般來說,如果牙齒的形成溫度越高,同位素越不易“結塊”,富集程度就越低。其次,在牙齒形成時,不同同位素之間會根據溫度差異形成不同的化學鍵。因此,可以通過牙齒直接估計動物的體溫。
數百萬年前,大白鯊的祖先和巨齒鯊曾在同一片海洋生活,于是研究人員對比了大白鯊祖先和巨齒鯊的牙齒。他們發(fā)現,相對于大白鯊祖先,巨齒鯊的體溫要高得多:大白鯊祖先的體溫在20℃到30℃之間,巨齒鯊的體溫則高達35℃到40℃。
“巨齒鯊的體溫如此之高,新陳代謝必定非?;钴S,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維持如此高的體溫,而活躍的新陳代謝意味著巨齒鯊需要大量的獵物和經常捕食?!毖芯咳藛T說。
當全球氣候發(fā)生變化,溫度發(fā)生變化,巨齒鯊可能還無法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同時,虎鯨等新型海洋掠食者的出現,和巨齒鯊產生了食物上的競爭,導致巨齒鯊能吃到的食物變少。氣候的變化加上食物的短缺,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鯊魚物種滅絕的原因。
但另外一個研究團隊卻認為,地球氣候變化和食物短缺導致巨齒鯊無法維持高體溫并不是巨齒鯊滅絕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得 “往天上看”。他們認為,是260萬年前那場巨大的超新星爆炸消滅了巨齒鯊。
因超新星大爆炸而滅絕?
你可能聽說過小行星毀滅了陸地上的恐龍,但應該沒有聽說過一顆爆炸的超新星毀滅了海洋里的巨齒鯊。
“260萬年前,一顆遙遠的超新星發(fā)生了爆炸,結束了它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地球上許多史前海洋生物的生命,巨齒鯊就是被毀滅的物種之一?!笨八_斯大學的物理學和天文學博士艾德里安·梅洛特說。而證據就在海底發(fā)現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鐵60中。
鐵60具有放射性,其半衰期約為260萬年,這意味著任何可能在45億年前和地球一起形成的鐵60,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經發(fā)生衰變了,今天地球上發(fā)現的鐵60一定來自于其他地方,比如超新星。
當超新星發(fā)生爆炸,它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雖然我們的地球離超新星的爆炸半徑足夠遠,不在爆炸范圍內,但超新星爆炸發(fā)射的大量宇宙射線和高能粒子卻在一段時間里轟炸著地球,它們會對大氣層造成很大影響,引發(fā)氣候變化,導致生物滅絕。
舉個例子,在超新星爆炸發(fā)射的射線和粒子中,有一種叫μ介子的宇宙射線基本粒子。μ介子有點像電子,但質量和能量要比電子大得多,它有著十分強大的穿透力,可以穿過人體,甚至穿透海洋中的生物,直達海底。
也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有一定量的μ介子穿過你的身體了,但因為數量不多,這些μ介子并不會對你造成很大影響。但超新星爆炸導致μ介子的數量增加了幾十倍,數量增大的μ介子增加了生物體患癌的幾率,并且生物體越大,患癌幾率越高。而像巨齒鯊這樣的大型海洋動物,尤其容易受到大量μ介子的穿透,因此更加容易患癌,進而死亡甚至滅絕。
關于超新星爆炸引發(fā)巨齒鯊滅絕的想法同樣存在爭議,甚至有一些人認為巨齒鯊并沒有滅絕,而是依然在海洋某處占領著霸主地位。
巨齒鯊還活著嗎?
確實,關于巨齒鯊是否還活著一直存在許多爭議。雖然現代科學宣稱巨齒鯊早已滅絕,但網絡上充斥著許多和巨齒鯊“相遇”的故事,雖然這些可能都是假的。
除此之外,一些被認為已經不存在的生物卻被再次發(fā)現的事件層出不窮。比如腔棘魚,這種史前魚類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1938年它在南非海岸被發(fā)現;大王烏賊是一種現實中的海怪,最大的標本超過500千克,它在1925年才被發(fā)現,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對它知之甚少……
像腔棘魚和大王烏賊這樣古老、巨大的物種,都能存活至今,那為什么巨齒鯊不能跟它們一樣,躲藏在海洋不為人知的暗處呢?這的確是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也許在海洋的某個角落,巨齒鯊依然占據著霸主地位;又或者,巨齒鯊早已成為歷史。但不管它是否活到今天,它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史前海怪之一。
什么是穩(wěn)定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數(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元素,它又分為穩(wěn)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穩(wěn)定同位素就是不發(fā)生放射性衰變的同位素。常見的穩(wěn)定同位素包括碳-13、氘、氮-15、氧-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