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
中國是禮儀之邦,凡事皆有禮,飲水也不例外?!抖Y記·玉藻》說五飲為:“上水、漿、酒、醴、酏?!睗h代大儒鄭玄解釋:“上水,水為上,余其次之?!闭f的是五種飲料中,水的地位最高,稱之為“上水”。《周禮·天官·漿人》說:“掌供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薄吨芏Y·天官·膳夫》載:“凡王飲六清?!编嵭⒁嵥巨r(nóng)云:“六清:水、漿、醴、涼、醫(yī)、酏。”說的是周天子喝六種飲料,六清又稱六飲。無論是五飲、六飲還是六清,水都位列第一。
現(xiàn)代科學告訴我們,水乃生命之源。對于人類來說,水的重要性和空氣不相上下。成人身體質(zhì)量的60%~70%是水。人體失水10%會威脅到健康,如失水20%就會有生命危險。有趣的是,“渴”作為生理層面的一種強烈需求,還能引申出欲望的含義。而且,除了中文的“渴望”“渴求”,世界上許多語言里的“渴”字,也都包含著極其迫切的欲望的含義。
古人選擇飲用水時,一是偏愛選取“長流之水合千脈而不竭,納眾污而不垢”的地表河流水;二來喜歡用“遠從地脈來者為上”的未受污染的井水、泉水。西北干旱地區(qū)因為缺水,所以以水為貴,常以“甜水井”作為地名。人們探親訪友時常會帶一壇采自甜水井的水作珍貴的禮物。限于自然條件、技術(shù)水平以及經(jīng)濟收入等條件的限制,直到明清時期,北方缺水地區(qū)都是靠開鑿水池、旱井蓄積降雨的方法來解決用水難題。正所謂: ? “民非水不生, 是水之為物, 所系于人甚大。然屬有本者,固可掘井而飲。若在無本者, 亦必賴池而聚?!?/p>
古人摸索總結(jié)出了很多鑒別水質(zhì)好壞的方法。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對水的等級作了明確的區(qū)分:“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畫家徐渭在《煎茶七類》的中指出:“山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井貴汲多,又貴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說的是山間清泉為上,大江江心之水為中,井水雖為下,但常常汲取的井水因流水不腐也是非常好的。清代,《調(diào)疾飲食辨》記載:“第一宜辨味,味甘而淡為優(yōu),咸者及作石氣、泥氣為劣,次論色,色清如水晶為優(yōu),色白如米泔及雖清而面有紅、黃、紫沫者為劣。”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水確實是有味道的,這和水的pH值以及其中所含的各種礦物質(zhì)、鹽類、金屬離子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有關(guān)。
儒家學說中有很多與水有關(guān)的哲學思想。傳說老子的老師常樅離世前,讓老子看自己的嘴巴——牙齒雖然掉光了,但舌頭還十分鮮紅,說道:“這就是我要教你的最后一課。在這世界上,柔軟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之后,你要以水為師。水是這世上最柔軟的東西,但是天下最剛強的東西也抵擋不住水。”這與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的寓意極為相似。
▲回到中國飲食文化的“飲食”二字,“飲”在前,“食”在后?!对姟ご笱拧す珓ⅰ氛f“飲之食之,教之誨之”??磥?,水不單單是解渴之物,更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