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曦慧
于某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為客戶代購商品并送貨上門,然后向客戶收取商品費用及額外的跑腿費。他注意到,有些客戶沒有提前了解商品價格,直接按照購物小票上的金額付款,這讓他看到了賺“外快”的機會。于某購買了一臺便攜式票據(jù)打印機,通過向客戶提供價格虛高的購物小票騙取差價。他也因此遭到了客戶的投訴,所在平臺將其賬號封禁。為了繼續(xù)從事跑腿員工作,他在網(wǎng)上購入偽造的身份證,利用虛假身份信息注冊跑腿員賬號。由于平臺定期會對跑腿員進行身份核實,于某便頻繁更換假身份,不斷注冊新的賬號來逃避檢查。
去年12月7日,王女士下單購買2副耳機。于某接單后,并沒有去專賣店,而是在一家手機店買了2副單價為358元的耳機,然后用票據(jù)打印機偽造了耳機單價為438元的購物小票。由于其所在平臺規(guī)定不得提供商品總價超過500元的代購服務,于某便向王女士謊稱平臺系統(tǒng)正在更新,暫時無法通過平臺APP收款。王女士在于某的要求下,取消了平臺APP上的跑腿訂單,并通過微信向于某轉賬876元。
當日13時許,于某又接到來自客戶李先生的跑腿訂單,要為其代購一臺價格為4950元的吸塵器。于某便以商品價格超出平臺限制為由,讓李先生取消訂單,雙方轉到微信上繼續(xù)交易。隨后,于某故技重施,將偽造的購物小票發(fā)給李先生,很快就收到了對方支付的4950元。得手后,于某便立即將李先生拉黑。李先生遲遲等不到跑腿員上門,也無法聯(lián)系對方,只好向平臺投訴。平臺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于某使用了虛假身份,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今年4月9日,長寧區(qū)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于某提起公訴。法院最終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檢察機關提醒廣大用戶,使用跑腿代購服務時,盡量提前掌握商品價位。在沒有驗收商品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向跑腿員付款,更不要脫離平臺進行私下交易,遇到可疑情況應及時向平臺舉報或向警方報案。
(陳至運,長寧區(qū)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助理,長期辦理金融、知識產權以及商業(yè)犯罪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