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雨
【內容提要】北京紙馬歷史悠久,起始于元代,到明代已經(jīng)非常普及,在清代達到繁盛期。北京紙馬是北京民俗的形象載體,按其在民俗文化中的應用,主要可分為歲時節(jié)慶、人生禮俗、行業(yè)祖師和宗教神佛四個方面。北京紙馬作為具有特定象征意義和民俗傳播的符號,展現(xiàn)了人們深遠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北京紙馬 歷史 民俗
紙馬又名“甲馬”或“神碼”,是中國民間社會流傳的俗信品。它是經(jīng)木版刻印或手繪加工而成,又是中國民間木刻版畫里的一個品種。中國的紙馬產地遍布全國,在各地印繪的紙馬中,形式和內容各有差異,但都與當?shù)氐娘L俗緊密相關。北京紙馬其中就蘊含著獨具特色的京城民俗文化。
一、北京紙馬的歷史發(fā)展
北京自古為燕國都城,一直是北方的重鎮(zhèn),后來又成為元、明、清三代的國都。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北京,商品經(jīng)濟繁榮,手工業(yè)發(fā)達,雕版印刷技術精湛,加之民俗活動豐富,為紙馬刻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北京紙馬歷史悠久,起始于元代,到明代已經(jīng)非常普及,在清代達到繁盛期。
從文獻資料看,北京自元代有涉及民俗紙馬的記載。如元代熊夢祥在《析津(今北京)志輯佚》中記有五月“天都慶端午,艾葉天師符帶虎……”的文字。在《清嘉錄》引《江震志》中記載北京五月五有“繪畫天師、鐘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的習俗。雖然現(xiàn)在未能見到元代“天師符”的紙馬實物,但從現(xiàn)存明清時期繪刻的“張?zhí)鞄燆T虎”“天師鎮(zhèn)宅”的紙馬,可見其遺風。相傳北京元代汪姓人家刻印紙馬的作坊所在的“汪紙馬胡同”,就是今天北京東四牌樓北的“汪芝麻胡同”。元代紙馬實物罕見,北京現(xiàn)存元版紙馬《四方進寶》,刻畫了歲末春始之時,少數(shù)民族牽駱駝護送珍寶進貢朝廷的情景。其中人物面額寬闊,絡腮胡須,衣服為圓領大袍式的塞北裝束。畫面中間有一頭健碩的駱駝,駝峰上馱一盆財寶。此圖刻線粗健有力、造型渾樸簡潔,風格與元刻《武王伐紂》和《事林廣記》中的插圖相似。
明代北京民俗紙馬進入興盛期。一方面,隨著明代傳奇志怪小說、歷史演義、戲曲雜劇的蓬勃發(fā)展,插圖版畫風行。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后,北京成為北方刻版印刷中心,宗教版刻業(yè)發(fā)達,民間木刻版畫藝術也深受影響。另一方面,北京歲時民俗活動增多。明代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條目中記載了北京一年中的民俗活動,且其中對紙馬的品類、形制有較具體的描寫。如“北京八月十五祭月。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普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這類月光紙馬一直延續(xù)到清代,形式未變?,F(xiàn)存明代北京紙馬實物較元代多,如《十王圖》《太乙慈尊寶號》《進寶圖》《財門圖》《月光紙》等?!妒鯃D》是以彩色套印后再加手工繪制,用于水陸道場超度亡靈。圖中一王者戴冠穿袍,雙手捧圭,居中端坐于殿內案桌前。主簿和判官分立其左右,殿前還有一高髻婦人立于臺階邊。全圖色調雅致沉穩(wěn),繪刻熟練精到。明代民間歲時風俗活動中出現(xiàn)的紙馬藝術由清代承傳,清代大多數(shù)紙馬是由明版續(xù)印或翻刻而來。
清代北京民俗紙馬達到鼎盛。各種形式的紙馬在明代就已出現(xiàn),到清代發(fā)展到極致。清·潘榮陛著《帝京歲時記勝》和富察敦崇著《燕京歲時記》中都有詳細的清代北京民俗紙馬的記載。清代北京紙馬神位名目繁多,可達百余尊。更為獨特的是在一類行業(yè)祖師紙馬中,祖師神像前刻印了各行各業(yè)人民生產勞動的情景。如《軒轅圣帝》神像案前刻印了紡織工人在繅絲、織布?!睹焊G之神》下方刻畫了礦工挖煤、裝煤的勞動過程?,F(xiàn)存大量清代北京紙馬實物,其中王樹村先生收集珍藏的一百多幅,在他本人所著的《迎春福祉》中編輯出版,今人得以重見清代北京民俗紙馬風貌。
二、北京紙馬的民俗應用
北京紙馬是北京民俗的形象載體,按其在民俗文化中的應用,主要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一)歲時節(jié)慶類
從農歷新春正月到歲末除夕,北京差不多每月都有一兩個與歲時節(jié)慶有關的民俗活動,與之相應產生了不同形象的各色紙馬。按時間順序分列如下:
正月初二日,祭財神。北京財神紙馬有《增福財神》《財公財母》。
正月初八日,相傳為諸星下界,要燃燈祭祀。所祭的紙馬有《本命星君》和《星科》等。
正月二十五日,糧商米販門祭倉神。北京紙馬中的《太倉之神》和《管庫之神》為漢代蕭何或韓信。
二月初一日,是中和節(jié),祭祀太陽。祭日使用《太陽星君》紙馬。
三月二十日,元君誕辰,祭祀碧霞元君。用《天仙娘娘》紙馬。
四月二十八日,是藥王生日,廟會三天。鄉(xiāng)民要買《靈應藥王》紙馬,在藥王廟前叩拜后焚化。
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紙馬為《鐘馗捉蝠》和《天師鎮(zhèn)宅》等。
五月十三日,若歲時無雨,各家各戶貼龍王神馬,如《水府龍王》紙馬。
六月二十三日,祭祀馬王。所用紙馬《水草馬明王》中的馬王三只眼,六只手。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要祭掃墳塋。紙馬有《冥錢封套》《冥衣紙錢》等。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祭月?!堆嗑q時記》中“月光馬兒”條目中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及搗藥之玉兔,人立而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色,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祀完畢要與冥錢一同焚化。北京祭月紙馬有《太陰星君》《廣寒宮》《月宮太陰菩薩》《月光菩薩》等。
九月初九日,染布祖師梅福、葛洪圣誕日,祭祀紙馬有《梅葛仙翁》《染布缸神》。
十月初一日,是祭掃之時,俗稱“送寒衣”。紙馬店買《冥衣封袋》,剪各色紙衣,夜間焚化給亡人。
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王。取下焚燒,除夕夜換新灶王紙馬。祭灶紙馬有單身灶、雙人灶、綠大頭灶、上天灶等十幾種。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要列案焚香,祭天地全神,將《百分》紙馬焚化。百分紙馬是北京紙馬中的重頭戲,“每屆除夕,列長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諸天神圣之全圖也。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接神時,將百分焚化……”
(二)人生禮俗類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去世都有一系列的儀禮習俗,如慶生禮、滿月禮、百天禮、結婚禮、慶壽禮、喪禮等。過去北京在結婚、生子、祝壽這些重大禮俗中,還要配合使用相應的紙馬。
婚禮需要準備《天地龍車》紙馬,在新婚男女拜天地祭神時使用。紙馬上繪刻有玉皇大帝坐于龍駕輦中,前后有護駕天神及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天空中有日光星君、月光星君等道教諸神。
舊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結婚后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民眾歷來遵守的孝道。北京紙馬中祈子求安的“娘娘”紙馬很多,如《送生娘娘》(用于婚后不育祈求生子)、《引蒙娘娘》(用于婚后生子祈求健康成長)、《陪姑娘娘》(保護嬰幼兒之神)、《痘疹娘娘》(是幼兒患痘疹供奉求愈之神)、《泰山娘娘》(保護婦女嬰幼兒之神)、《奶母娘娘》《天仙娘娘》《眼光娘娘》(保護婦女之神)等。還有一種保護幼兒安全的《床公床母》紙馬,北京過去有“洗三”日,就是小孩出生后第三天,祭祀床神。
長壽是人生的美好愿望,人到“六十花甲”,親朋好友要為老人祝壽。據(jù)星象家說,人生要受命運的支配,而本命是由天上星君應運,禍福皆可驅禳祈求,因此祭拜壽星可延年益壽。舊時家堂上要供《本命星君》紙馬,在生辰之日燃燭上香,祭拜壽星南極仙翁。老人生日時供奉過后焚化。紙馬圖像正中一位笑容滿面、隆額闊首、白色長須、手握如意的老壽星,兩邊有日月星君,下有八仙人物。
(三)行業(yè)祖師類
“倉頡作書”“杜康造酒”“魯班作硙”“蔡倫造紙”等等古代先祖?zhèn)兊陌l(fā)明創(chuàng)造都載入了史冊。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者被各行各業(yè)工匠藝人尊為祖師。祭拜本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祖師是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過去各行業(yè)都有一天是敬祖日。如孔子先師農歷八月二十七日誕辰,學校師生要在這一天到文廟進行敬祖祭祀。十二月二十日魯班誕辰,北京建筑業(yè)界聚集在廣渠門的“魯班殿”祭拜祖師。紙馬店會在各祖師的誕辰日前印制出紙馬供應給各行業(yè)人士。如《白衣送子觀音》紙馬是為琢玉業(yè)和影戲業(yè)人士準備的;《無敵火炮大將軍》紙馬是供應給鞭炮行業(yè)作坊的。還有《軒轅圣帝》(蠶絲、成衣裁縫業(yè)、弓箭、度量衡等行業(yè))、《太上老君》(煉鐵鑄造業(yè)、磚瓦業(yè)、小爐業(yè))、《漆寶真人》(油漆潑塑業(yè))、《土地正神》(陶瓷業(yè))、《靈感藥王》(中藥店、藥材商、醫(yī)生、藥農等醫(yī)藥界)、《神醫(yī)華佗》(外科醫(yī)生,獸醫(yī)、藥鋪祖師)、《當法真人》(典當業(yè))、《王二爺之神》(車輛運輸業(yè))、《爐火之神》(金銀業(yè)、錫器作、冶煉業(yè))、《達摩老祖》(修腳業(yè))、《寄庫寶車》(車庫業(yè))、《四季花神》(養(yǎng)花業(yè))、《司命之神》(廚行)、《黑虎玄壇》(銀錢業(yè))、《關圣大帝》(香燭業(yè))等行業(yè)祖師紙馬。
行業(yè)祖師紙馬中的祖師有許多是自然科學的發(fā)明人,或者是對人民有貢獻者。這類尊行業(yè)創(chuàng)始人為神的紙馬,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進步。
北京的行業(yè)祖師紙馬印制風格獨特,一是色調古雅,基本都是以墨線版印制在黃表紙上后略加幾筆透明水色。一般只在祖師像四周刷上一圈紅色,紙馬頂部名稱上刷紅色,名稱兩側神帳上刷兩道藍色。二是構圖很特別,紙馬上部為祖師像,下部神案前為各行業(yè)工匠藝人勞動生產的情景。
(四)宗教神佛類
北京紙馬所祭拜之神,一部分是“百分”中包含的儒、佛、道三教的神祗;另一部分是為數(shù)眾多的“道教俗神”。這些“道教俗神”是民間信仰的道教神祗,可分為四種:
1.反映自然現(xiàn)象的各種自然神靈,如《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冰雹之神》等。
2.帶有人類特征的英雄神、文化神,《關圣帝君》《文昌帝君》等。
3.保護家宅和城鄉(xiāng)民眾的保護神,如《灶神》《城隍之神》《家宅六神》《橋神》等。
作為傳承千百年歷史的民俗藝術品類,北京紙馬藝術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成為京城民間信仰習俗的研究對象。北京紙馬與宗教、民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人們在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儀、行業(yè)祖師、宗教神佛等民俗領域中應用,使其成為具有特定象征意義和民俗傳播的符號,展現(xiàn)了人們深遠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本文為2013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北京民間繪畫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3WYB029)。本文圖片選自王樹村著:《迎春福祉》,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注釋:
[1](元)熊夢祥:《析津志輯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18頁。
[2](清)顧祿:《清嘉錄》,江蘇古籍出版禮1999年版,第101-103頁。
[3](明)劉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頁。
[4](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第78頁。
[5](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第98-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