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市集靜悄悄地潛入了自古以來商販集中的前門西興隆街,這里是近年政府試點升級的核心地段,已有幾家咖啡館、服裝店扎根于此。未來以北工作室是為微風市集操刀建筑改造的團隊,兩條街之隔的春風習習圖書館也出自他們之手。把著街角的兩幢形態(tài)接近的灰色小樓由白色一體的外墻整合連接起來,成為這條老街上辨識度頗高的建筑。從三面通透的大玻璃窗望進去,琳瑯滿目的蔬果嬌艷欲滴,讓老街坊們立刻辨認出這幢清新小樓原來是個菜市場。一層的牛肉、豬肉、水果、蔬菜、主食廚房等區(qū)域,在木柵縱橫交錯的立面墻上以白底黑字的形式指引。每個區(qū)域的主人都在微風市集經營自家的食物:做山東包子的大哥手藝驚人,全日供應;在販售豬肉的區(qū)域籠罩著淺紫色的燈光,頗具未來感;打理這兒的大哥據說是前門地區(qū)十余年的老伙計了;碼菜、擺菜的大姐也全然一副在自家菜市場忙乎的勁頭。有別于傳統(tǒng)超市,在這里工作的是熟諳各門類食品的手藝人。窗明幾凈的二層充滿無限可能性,如讀書、舉辦食材分享會、享用客座大廚晚餐,也可以張羅一場鄰居孩子的生日聚會。
“在過去,菜市場是人們交流信息的場所,來轉一圈,看看老朋友們,聊聊孩子在哪兒上學好?!薄?0后”的微風市集總經理張澤眾很明確這個空間固然有其傳統(tǒng)的特色——輔助社區(qū)交流,如今他也想在這里延伸這一點,并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參與進來。因此,會有遠道而來的年輕人在新鮮蔬果的簇擁中聽上一場live音樂會,老街坊們駐足旁聽……用人們對新鮮食材的渴望打破彼此之間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