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雋 茶正早 林清火 華元剛 劉海林 楊凱 戚春林
摘? 要? 為研究粘結劑用量對液壓機械擠壓成型的肥料棒抗壓性能及養(yǎng)分淋溶特性。通過室內(nèi)土柱淋溶法,分析了粘結劑用量分別為0%、2%、4%、6%肥料棒抗壓性能及同養(yǎng)分配比普通肥料的養(yǎng)分淋溶特征。結果表明:肥料棒的正、側壓抗壓強度隨粘結劑用量的增加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另一方面肥料棒能顯著降低肥料中氮、鉀素的淋出率,隨著粘結劑用量0%、2%、4%、6%的增加,肥料棒中氮素總累積淋出率較普通肥料分別減少了6.21%、10.52%、15.83%、22.15%,鉀素總累積淋出率分別減少了26.69%、50.70%、55.50%、61.79%。說明添加粘結劑能增加肥料棒抗壓性能及具有養(yǎng)分緩釋效果,延長肥料養(yǎng)分釋放周期,為今后熱帶地區(qū)果樹林木專用緩釋肥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肥料棒;粘結劑;淋溶特性;抗壓性能中圖分類號? S143? ?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o study the binder content on the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fertilizers and the nutrients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ents of different binder were used 0%, 2%, 4%, and 6%, respectively. The nutrient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fertilizers with binder and common fertilizer with the same ratio of nutrients were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soil column leaching test under room condition. And the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the manure bars was also measured by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and later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ertilizer rods could be promoted with higher binder contents. Meanwhile, the nitrogen and potassium leaching rates could be reduced using the fertilizer rods. The total nitrogen leaching rates of fertilizer rods with contents of 0%, 2%, 4%, and 6% binders decreased by 6.21%, 10.52%, 15.83%, and 22.15%, 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potassium leaching rates of fertilizer rods with contents of 0%, 2%, 4%, and 6% binders also decreased 26.69%, 50.70%, 55.50%, and 61.79%, respectively. It showed that the the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fertilizer rods could be improved using binder, and the fertilizer rods with binder addition had the effect on delaying the release of nutrients in soil, and extended fertilizer nutrient release cycle. It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special slow-release fertilizer for fruit trees in the tropical region.
Keywords? fertilizer rods; binder; eaching characteristics; compression resistance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9.04.007
我國化肥使用量大,但肥料利用率較低,約為15%~35%[1],導致近年來土壤及水體污染嚴重。其中氮損失最為嚴重,一方面是因為當季利用率僅為33.3%,低于發(fā)達國家10%~15%,另一方面是施肥方式多以基肥加多次追肥進行,較為復雜[2]。隨著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高效、環(huán)保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結合我國肥料產(chǎn)業(yè)未來的發(fā)展重點[3],研制低成本、綠色環(huán)保型肥料,成為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學的重大研究方向[4],緩釋肥成為21世紀的重點研究對象。緩釋肥的研究應用在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早已進行幾十年,1957年,美國首先研究硫包尿素并進行試驗[5],在當今仍是主導產(chǎn)品,且美國是世界上緩釋肥料用量最大的國家,約占全世界總用量的70%,這其中約90%用于高爾夫球場、景觀園藝和草坪等,僅有10%應用于瓜果等農(nóng)作物上。而我國緩釋肥料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4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李慶逵等[6]用造粒機研制出長效碳銨包膜肥并應用于水稻(Oryza sativa)生產(chǎn)上。1985年,許秀成等人首次制得“肥包肥”的復合肥料[7]并獲得中國首批專利,隨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天津大學和吉林大學等相繼研究出新的緩釋肥料[8]。但我國的緩釋肥研究應用主要集中在生長周期較短的植物或糧食作物等[9-12],在果樹林木、多年生作物等植物的大田應用較少。實際上,緩釋肥更適合應用于果樹林木,其施入土壤后在植物附近形成一個較大的養(yǎng)分區(qū)域,移動較慢,不會因濃度過高而傷害作物和土壤微生物[13],不僅能滿足林木需肥量大的特點,也有著便于操作、節(jié)約勞動力、減少資源浪費等優(yōu)勢[14],和普通肥料相比,肥效較長,揮發(fā)現(xiàn)象少[15]。
目前,我國的緩釋肥主要分為包膜型緩釋肥料、合成型微溶態(tài)緩釋肥料、化學抑制型緩效肥料、基質(zhì)復合與膠粘型緩釋控釋肥料[16]。本研究的肥料棒屬于第四類型,將含有氮、磷、鉀養(yǎng)分的普通化肥與可降低其溶解性的粘結劑均勻混合, 通過鍵合、膠結等作用,制成養(yǎng)分緩慢釋放的肥料。由于粘結劑的粘結機理使肥料棒起到一定的養(yǎng)分緩釋效果。本研究在肥料棒中添加不同用量的粘結劑,通過肥料棒液壓成型機制備肥料棒,并將同等養(yǎng)分比的普通肥料作為對照,進行土柱淋溶試驗[17]。研究肥料棒在不同用量的粘結劑作用下對其抗壓性能和氮、鉀素緩釋性能的影響,最終選擇出較優(yōu)的材料配比,為熱帶地區(qū)的緩釋肥研制提供更多理論基礎,也便于今后在林木上的應用和推廣。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肥料棒的制備? 將成品肥料的尿素(海南富島復合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磷酸一銨(河北萌幫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氯化鉀(中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集團公司生產(chǎn))、硫酸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生產(chǎn))、填充料(廣州帝成貿(mào)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粉碎過篩,計量后加入混合機混勻,分別加入不同量的粘結劑(任丘市科維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利用肥料成型機在100 t壓力下擠壓成直徑6 cm、高4 cm的肥料棒(總養(yǎng)分用量30%,養(yǎng)分比均為16∶6∶8),單個肥料棒重量為200 g。
其中,粘結劑用量為粘結劑質(zhì)量占肥料棒總質(zhì)量的百分比,不同處理的粘結劑用量見表1。對照普通肥料處理F(等養(yǎng)分用量)由尿素、磷酸一銨、氯化鉀、硫酸銨摻混而成。
1.1.2? 供試土壤? 供試土壤采自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試驗場五隊試驗基地,為片麻花崗巖發(fā)育的磚紅壤。采集表層0~20 cm的土壤,自然風干后,過5 mm網(wǎng)篩備用。土壤pH為4.86,有機質(zhì)含量為13.6 g/kg,全氮含量為0.68 g/kg,速效磷含量為5.09 mg/kg,速效鉀含量為34.27 mg/kg。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本研究采用室內(nèi)土柱淋溶法,試驗時間于2017年12月—2018年2月在中國熱科院橡膠研究所五隊基地進行,室內(nèi)溫度15~ 20 ℃。共計5個處理,每個處理設置5個重復。試驗選擇55 cm高,內(nèi)直徑16 cm的PVC淋溶管,管底包一層200目的脫脂紗布,用打孔的PVC板密封,首先均勻加入300 g洗凈石英砂(過3 mm網(wǎng)篩),風干的供試土壤6 kg (高約25 cm,過5 mm網(wǎng)篩),壓實;然后在管中央放置不同處理的供試肥料棒200 g,最后加入供試土壤2 kg(高約10 cm)及300 g洗凈石英砂(過3 mm網(wǎng)篩),以同樣緊密度壓實,來防止試驗淋溶過程中水對供試土壤的干擾。同時每個淋溶管下固定安裝直徑為20 cm寬的塑料漏斗,并用直徑6 cm的透明小漏斗和體積為5 L的塑料桶承接淋溶液。試驗前期,每個土柱先加水至飽和狀態(tài)后靜置24 h,再加水1 L,當不再有水淋出時收集淋溶液并記錄體積(L),以第一次收集時間計時,每次收集前一天加水1 L,共計10次(間歇式淋溶)。
1.2.2? 抗壓性能測定方法? 每個處理選擇6個肥料棒,分別直立于壓力測試機的測試平臺上,通過萬能測試機壓縮程序控制移動橫梁,移動速度設置為2 mm/min,測定肥料棒的正抗壓強度;再將肥料棒側放與測試平臺上測定肥料棒的側抗壓強度。
1.2.3? 測定指標與方法? 土壤pH用pH計測定,有機質(zhì)用重酪酸鉀容量法測定,全氮和速效磷及肥料棒淋溶液中的氮素均用AA3流動分析儀(德國布朗盧比廠家生產(chǎn),四通道)測定[18],土壤中的速效鉀及淋溶液中的鉀素均用F-410型火焰光度計(英國SherWood廠家生產(chǎn))測定[19]。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V7.05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與整理、Duncan檢驗,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軟件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粘結劑用量對肥料棒的抗壓強度的影響
不同肥料棒處理的抗壓性能見圖1。各處理肥料棒的抗壓強度均隨著粘結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當粘結劑用量由0%增加至6%時,肥料棒F2、F3、F4處理的正壓抗壓強度較不添加粘結劑用量的F1處理分別增加了2648.58 N、4404.50 N、4525.75 N。由各處理側壓抗壓強度可知,F(xiàn)1、F2、F3、F4處理分別為1156.25 N、1987.75 N、2686.50 N、2846.33 N,F(xiàn)2、F3、F4處理分別較F1處理增加了831.5 N、1530.25 N、1690.08 N。肥料棒F1、F2、F3處理間的正、側壓抗壓強度均差異顯著,但F3、F4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2? 粘結劑用量對肥料棒氮素淋出特性的影響
圖2為不同粘結劑用量肥料棒的氮素累積淋出率曲線圖。由圖2可知,肥料棒F2、F3、F4處理的氮素累積淋出曲線呈S型,肥料棒F1和對照處理F的氮素累積淋出曲線為拋物線型。從第1天開始,對照處理F的氮素淋出率達34.40%,并成拋物線型逐漸增大;至第7次淋溶后,累積淋出率曲線呈平緩直線,氮素淋出量逐漸減小,淋溶結束時,氮素累積淋出率為92.71%。不加粘結劑用量的肥料棒處理F1前3次氮素淋出速率逐漸增大,直到第6次淋溶后,曲線逐漸平緩,最終氮素總累積淋出率為86.50%。添加粘結劑用量的肥料棒F2、F3、F4處理其氮素累積淋出率曲線均相似,首次淋出率幾乎為零,前3次淋溶,氮素累積淋出量較小,隨后曲線逐漸上升至第9次淋溶后較為平緩,至第10次淋溶結束時,氮素累積淋出率分別為82.19%、76.88%、70.56%。肥料棒處理F1、F2、F3和F4較普通肥料處理F最終氮素累積淋出率分別減少了6.21%、10.52%、15.83%和22.15%,氮素累積淋出率表現(xiàn)為F>F1> F2>F3>F4,肥料棒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F2、F3、F4與對照處理F差異均顯著。
進一步分析肥料的單次累積淋出率可得,肥料棒F1、F2、F3、F4處理和對照處理F的首次淋出率分別是3.34%、0.93%、0.09%、0.02%和34.40%,對照處理F首次淋出氮素較多,肥料棒F1、F2、F3、F4較對照處理F分別減少了31.06%、33.47%、34.31%、34.38%,各肥料棒處理與對照處理F差異均顯著,肥料棒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第3次淋溶時,肥料棒F1、F2、F3、F4和對照處理F的氮素累積淋出率分別為36.53%、5.10%、4.12%、3.12%和80.61%,添加粘結劑用量的肥料棒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其余處理間差異顯著;第10次淋溶結束時,各個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
2.3? 粘結劑用量對肥料棒鉀素淋出特性的影響
不同粘結劑用量肥料棒的鉀素累積淋出率見圖3。由圖3可知,肥料棒處理F1、F2、F3、F4的鉀素累積淋出率均小于對照處理F的鉀素淋出率,且肥料棒與對照F之間均差異顯著。其中,不添加粘結劑用量的肥料棒處理F1和對照處理F的鉀素累積淋出率曲線均成拋物線型,其首次鉀素淋出率分別為2.59%和28.86%,前5次淋出率逐漸增加,當?shù)?次淋溶后成平緩曲線,鉀素淋出量逐漸減少,最終鉀素累積淋出率為60.21%。添加粘結劑用量的肥料棒F2、F3、F4處理下的鉀素累積淋出曲線相似,呈逐漸上升至平緩趨勢,其鉀素累積淋出率在前5次淋溶時呈緩慢增長趨勢,第6次淋溶后,淋出量增多,開始顯著增長,至第9次淋溶后,再次呈現(xiàn)緩慢增長趨勢,最終氮素累積淋出率分別為36.20%、31.41%、25.12%。鉀素累積淋出率表現(xiàn)為F>F1> F2>F3>F4。
進一步分析肥料的單次累積淋出率可得,肥料棒處理F1、F2、F3、F4首次鉀素淋出率分別為2.59%、2.02%、0.19%、0.16%,對照處理F首次鉀素淋出率為28.86%,肥料棒較對照處理F分別減小了26.27%、26.84%、28.68%、28.70%,首次淋出率中肥料棒與對照處理F間均差異顯著。第3次淋溶時,不加粘結劑用量的肥料棒處理F1的鉀素淋出量為25.86%,肥料棒F2、F3、F4處理的鉀素累積淋出率分別為5.81%、1.51%、1.02%。當?shù)?0次淋溶時,肥料棒處理F1、F2、F3、F4鉀素累積淋出率較對照處理F分別減少了26.69%、50.70%、55.50%、61.79%。
3? 討論
由于海南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年平均氣溫23.0~24.5 ℃,雨水充足,導致化肥在土壤中的損失尤為突出。其中氮肥的不合理施用更容易導致土壤氮流失,不僅是一種經(jīng)濟損失,也造成了地表水體富營養(yǎng)化[20]等一系列環(huán)境污染問題,同時也降低了氮肥利用率,減少了植物的實際需求量;另一方面,南方土壤母質(zhì)特性導致鉀素普遍很低,鉀素和植物生長、光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在梅雨和臺風季節(jié)易造成鉀素流失。因此為了提高熱帶地區(qū)的肥料利用率,適應更多果樹林木及多年生的作物等,本研究為今后熱帶地區(qū)緩釋肥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根據(jù)國家復混肥標準GB18877-2002規(guī)定[21],復混肥最低的顆粒平均抗壓碎力按低、中、高濃度等級分別需≥6 N、≥10 N、≥12 N,但大顆粒肥料棒的抗壓碎力暫無相關標準,在生產(chǎn)實踐上,肥料棒抗壓能力越強,表明在其運輸搬運過程中越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本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粘結劑的肥料棒正面和側面抗壓能力均呈上升趨勢,可能是因為粘結劑能增加顆粒粉末之間的粘合性,使顆粒間緊實,增加了肥料棒的硬度,從此提高了一定的抗壓能力。肥料棒的正、側壓抗壓強度均表現(xiàn)為粘結劑用量的6%>4%>2%>0%,添加粘結劑用量為4%和6%的肥料棒抗壓強度差異不顯著,但較粘結劑用量為0%、2%的肥料棒處理差異顯著。由劉桃[22]、李彥明[23]等的研究表明:粘結劑用量增多時,成粒率呈先上升再到逐漸平緩趨勢,平均粒徑呈先升高再降低的下降趨勢。故此推斷,在粘結劑用量由4%增加到6%時,成粒率可能趨于最大狀態(tài),導致抗壓能力接近飽和,肥料棒處理F4較F3的抗壓性能有所增加但差異不顯著,由此得出肥料棒的粘結劑用量為6%時正、側壓的抗壓性能表現(xiàn)較好。氮、鉀素的養(yǎng)分釋放曲線表明,添加粘結劑用量分別為0%、2%、4%和6%的肥料棒較普通肥料表現(xiàn)出較好的緩釋效果,其緩釋特性表現(xiàn)為肥料棒中粘結劑用量的6%>4%>2%>0%,表明肥料棒的養(yǎng)分釋放周期較長于普通肥料,隨著粘結劑用量的增加,表現(xiàn)更好的緩釋效果。在粘結劑用量為6%時,緩釋性能表現(xiàn)最好。這與蔣恩臣等[24]、吳慶偉[25]研究結果相似,肥料棒能顯著延長養(yǎng)分釋放周期,降低肥料養(yǎng)分的損失,且會隨粘結劑用量的增加表現(xiàn)出較好的淋溶效果。本研究只設置了4種粘結劑用量梯度,具體肥料棒的抗壓性能和養(yǎng)分釋放效果是否會隨粘結劑用量的增加表現(xiàn)出遞增趨勢,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同斌, 曾希柏, 胡清秀. 中國化肥利用率的區(qū)域分異[J]. 地理學報, 2002, 69(5): 531-538.
[2] 朱洪國. 不同施肥方法對緩釋尿素的肥效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J]. 雜糧作物, 2006, 26(3): 242-243.
[3] 趙秉強, 楊相東, 李燕婷, 等. 我國新型肥料發(fā)展若干問題的探討[J]. 磷肥與復肥, 2012, 27(3): 1-4.
[4] 樊小廖, 宗? 文. 控釋肥料與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1998, 5(3): 219-223.
[5] Shoji S. MEISTE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Properties and utilization[M]. Sendai: Konno Printing Company, 1999.
[6] 孫廷秀. 國內(nèi)外長效肥研究概況[R]. 南京: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980.
張寶林. 包裹型復合肥的研制[J]. 磷肥與復肥, 1987, 2(3): 21-25.
許秀成, 李菂萍, 王好斌. 包裹型緩釋/控制釋放肥料專題報告 第三報包膜(包裹)型控制釋放肥料各國研究進展(續(xù))4.中國[J]. 磷肥與復肥, 2001, 16(4): 4-8.
劉國輝, 鄧煉中, 姚永升. 緩釋肥在水稻拋秧栽培中的應用效果[J]. 土壤肥料, 2005, 42(2): 58-59.
陳國清, 肖? 堯, 景立權, 等. 不同緩釋肥水平對超高產(chǎn)夏玉米產(chǎn)量及群體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4, 31(30): 182-187.
汪? 強, 李雙凌, 韓燕來, 等. 緩釋肥對小麥增產(chǎn)與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研究[J]. 土壤通報, 2007, 57(4): 693-696.
何向東, 吳小平, 林道經(jīng), 等. 長效肥料棒在熱帶土壤上施用效果的研究[J]. 熱帶作物研究, 1990, 10(1): 35-37.
李方敏, 廖宗文, 艾天成. 平衡施肥理論與肥料高效利用[J]. 磷肥與復肥, 2004, 19(5): 66-70.
張文輝, 萬亞珍, 谷守玉. 一種新型大顆??刂漆尫帕帜痉实难芯颗c開發(fā)[J]. 林業(yè)實用技術, 2005, 48(10): 11-12.
張少紅. 高效緩釋肥替代普通化肥的優(yōu)勢研究[J]. 農(nóng)業(yè)與技術, 2016, 36(18): 22.
趙秉強, 張福鎖, 廖宗文, 等. 我國新型肥料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04, 11(5): 536-545.
薛麗豐, 劉榮寧, 馮巧婷. 緩釋肥養(yǎng)分釋放評價研究進展[J]. 河南農(nóng)業(yè), 2009, 10(2): 52-61.
貝美容, 羅雪華, 楊紅竹. AA3型連續(xù)流動分析儀(CFA)同時測定橡膠葉全氮、全磷、全鉀的方法研究[J]. 熱帶作物學報, 2011, 32(7): 1258-1264.
陳立人. 火焰光度法測鉀[J]. 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 1981, 11(4): 38-39.
全為民, 嚴力蛟. 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對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影響及其防治措施[J]. 生態(tài)學報, 2002, 22(3): 291-299.
胡士華. 《復混肥料》國家標準簡介[J]. 化工標準化與質(zhì)量監(jiān)督, 1994, 14(9): 14-17.
劉? 桃. 固體粘結劑在化肥中的作用機理及應用研究[D]. 臨汾: 山西師范大學, 2013.
李彥明. 新型堆肥有機復混肥造粒粘結劑的研制與應用[D].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2005.
蔣恩臣, 王秋靜, 秦麗元, 等. 柱狀生物質(zhì)炭基尿素的成型及性能研究[J].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5, 46(7): 83-89.
吳慶偉. 大顆粒緩控釋肥料的研制及評價[D]. 鄭州: 鄭州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