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表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本期我們節(jié)選刊登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并刊發(fā)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毛勝的賞析文章,旨在幫助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明確提出了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xù)推向前進的目標要求,號召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chuàng)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在深入學習這篇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fā)宣言書的時候,重溫鄧小平同志40年前發(fā)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對我們很有幫助。
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順應人民意愿,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改善生產生活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边@是對改革開放歷史由來的深刻總結。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人民群眾思安定、謀發(fā)展,熱盼生產生活“舊貌換新顏”。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導致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亂難以消除,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舉步維艱,出現(xiàn)了兩年“在徘徊中前進”局面,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意。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同志在不同場合追問: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叫優(yōu)越性嗎?不優(yōu)越叫什么社會主義呢?1978年9月,他在東北三省視察時,走一路講一路,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根本表現(xiàn),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fā)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我們一定要根據(jù)現(xiàn)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fā)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正是根據(jù)鄧小平同志的意見和建議,中央政治局決定十一屆三中全會要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為了做好準備,在此之前召開了持續(xù)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針對會議情況特別是出現(xiàn)的新問題,鄧小平同志決定在12月13日閉幕會上講一講,并親筆擬出3頁紙、400多字的提綱,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
鄧小平同志認為解放思想是當時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如果思想不解放,就不能解決遺留的老問題,更難以解決出現(xiàn)的新問題,走好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他在講話中分析了思想僵化的成因,列舉了思想僵化產生的怪現(xiàn)象,強調它的突出表現(xiàn)就是“把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對立起來”。一切照抄照搬照轉,書上沒有的,文件上沒有的,領導人沒有講過的,就不敢多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以至于從實際出發(fā)的、得到群眾擁護的正確政策,往往也受到指責。言下之意,要解放思想,就要做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群眾關心什么,就抓住什么。他順應人民對改善生活的期盼,指出:“為國家創(chuàng)造財富多,個人的收入就應該多一些,集體福利就應該搞得好一些。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shù)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
事實表明,只有解放思想,善于從群眾所想所盼中尋找方向,才能理解為什么改革、為誰來改革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的各級領導,無論如何不要造成同群眾對立的局面。這是一個必須堅持的原則?!碑斎?,群眾提出的意見,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要進行分析。黨的領導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眾的正確意見,對不正確的意見給以適當解釋,進而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
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伴隨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推進,必然會出現(xiàn)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尤其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更好地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就要進行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革,難免涉及一批人的切身利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比如,機構的改革、企業(yè)的改組,都會帶來人員的進退留轉,有些人就會有意見。鄧小平同志在講話中指出:“這些問題很快就要出現(xiàn),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教育黨員和群眾以大局為重,以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為重?!?/p>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力量。在鄧小平同志看來,只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一定能夠克服改革開放中的各種難題。他在講話中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應當充滿信心。只要我們信任群眾,走群眾路線,把情況和問題向群眾講明白,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任何障礙都可以排除。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路子會越走越寬,人們會各得其所。這是毫無疑義的。”
依靠群眾解決問題,就要尊重和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chuàng)造中汲取智慧。鄧小平同志在講話中針對不合理的經濟體制,著重講了發(fā)揚經濟民主的問題。他指出:“現(xiàn)在我國的經濟管理體制權力過于集中,應該有計劃地大膽下放,否則不利于充分發(fā)揮國家、地方、企業(yè)和勞動者個人四個方面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實行現(xiàn)代化的經濟管理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彼?,“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廠礦企業(yè)和生產隊的自主權,使每一個工廠和生產隊能夠千方百計地發(fā)揮主動創(chuàng)造精神。一個生產隊有了經營自主權,一小塊地沒有種上東西,一小片水面沒有利用起來搞養(yǎng)殖業(yè),社員和干部就要睡不著覺,就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币虼?,鄧小平同志要求各級黨委和每個黨支部,深刻認識到在黨內和人民群眾中,“肯動腦筋、肯想問題的人愈多,對我們的事業(yè)就愈有利”。
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證明,從小崗村的“大包干”到經濟特區(qū)的“殺出一條血路來”,從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異軍突起到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的各領風騷,都要歸功于群眾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這也正是鄧小平同志在講話中所預見的,促進群眾解放思想、開動腦筋,鼓勵群眾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全國幾十萬個企業(yè),幾百萬個生產隊都開動腦筋,能夠增加多少財富??!”
檢驗改革開放的成效,要以人民幸福為標準,要讓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的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是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的。聯(lián)系當時正在進行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他說了一句名言:“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笨梢哉f,強調實踐標準,也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向前進。因為人民是看實踐的,改革開放的成效也要用這個標準來檢驗。就當時的情況,鄧小平同志特別強調要注意研究和解決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經濟政策這三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就在于這些問題關系到改革開放能不能為人民造福,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別注意克服官僚主義。鄧小平同志指出:“看一個經濟部門的黨委善不善于領導,領導得好不好,應該主要看這個經濟部門實行了先進的管理方法沒有,技術革新進行得怎么樣,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多少,利潤增長了多少,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和集體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條戰(zhàn)線的各級黨委的領導,也都要用類似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彼€明確表示:“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離開這個主要的內容,政治就變成空頭政治,就離開了黨和人民的最大利益?!?/p>
在管理制度上,要特別注意加強責任制。鄧小平同志認為黨和國家的各級機關中,各地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無人負責,需要通過擴大權限、責任到人,選用人員、量才授職,嚴格考核、賞罰分明等措施加以解決。他指出:“要發(fā)現(xiàn)專家,培養(yǎng)專家,重用專家,提高各種專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質待遇。用人的政治標準是什么?為人民造福,為發(fā)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事業(yè)作出積極貢獻,這就是主要的政治標準?!?/p>
在經濟政策上,要允許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企業(yè)、一部分工人農民通過辛勤努力先富起來。鄧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qū)、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fā)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與此同時,他惦記著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區(qū)的困難群眾,提出“國家應當從各方面給以幫助,特別要從物質上給以有力的支持”。沿著這個思路,鄧小平同志對先富帶動未富、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認識逐步深入,提出“兩個大局”的戰(zhàn)略構想,作出推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大力改善民生等決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的來說,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深刻闡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xiàn)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定了基調,實際上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成為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宣言書。20年前,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之際,時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發(fā)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一以貫之——重讀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一文,強調“一以貫之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由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法寶”,并指出要做到一以貫之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關鍵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學風”“重點是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這對于我們今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新時代繼續(xù)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