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yī)院心臟科主任醫(yī)師 柯元南 圖片提供/壹 圖
血中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主要危險因素。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動脈粥樣硬化。降低TC和LDL-C可以降低許多炎性因子,穩(wěn)定已經(jīng)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許多大規(guī)模隨機雙盲臨床研究證明,降低TC和LDL-C,可以大幅度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他汀類藥物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病情長期保持穩(wěn)定。
我國成人血脂指南要求,高?;颊撸绶€(wěn)定的冠心病患者,LDL-C應<2.6mmol/L(100mg/dl),糖尿病屬于冠心病的等危癥,降脂的標準與冠心病相同,也要求將LDL-C降至<100mg/dl;急性冠脈綜合征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屬于極高?;颊?,LDL-C要求降至<2.08mmol/L(80mg/dl)。
歐美國家的血脂指南要求更嚴格,要求將LDL-C降至<1.8mmol/L(70mg/dl )。
目前,LDL-C是各國通用的降脂靶標,也有些指南將非HDL-C作為降脂靶標。所謂非HDL-C是指血中除了HDL脂質(zhì)顆粒中所含的膽固醇外,所有其他脂質(zhì)顆粒中所含的膽固醇總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顆粒、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顆粒和乳糜微粒(CM)中所含的膽固醇。其計算方法:非HDL-C=總膽固醇(TC)-HDL-C。
用非HDL-C作為降脂靶標時,要比LDL-C高30%左右,即冠心病或糖尿病等高?;颊叩姆荋DL-C應降至<130mg/dl,而急性冠脈綜合征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非HDL-C應降至<100mg/dl。在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而HDL-C降低的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可以考慮采用非HDL-C作為降脂靶標。
他汀類藥物是降低總膽固醇和LDL-C的主要用藥。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機制是抑制肝細胞合成膽固醇,同時活化肝細胞膜表面的LDL受體。肝細胞可以從血液中攝取更多LDL顆粒進入肝細胞進行代謝。血液中的LDL水平因而降低。目前臨床上使用的他汀類藥物有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我國批準按中藥上市的血脂康所含的有效成分是洛伐他汀,也屬于他汀類藥物。以上他汀類藥物可以任選一種,但是要求LDL-C或非HDL-C達到上述靶目標。
他汀類藥物在降低TC和LDL-C 的同時,還可以輕度降低甘油三酯(TG)20%~30%,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5%~10%。
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提示,高甘油三酯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特別是餐后2小時的甘油三酯水平與冠心病相關(guān)。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餐后2小時血中甘油三酯代謝后直徑較小的殘粒較容易進入動脈內(nèi)膜,因而可能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有關(guān)。但是,迄今為止用降低甘油三酯的方法進行的臨床研究,均未能證明降低甘油三酯可以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目前TG不作為冠心病患者的干預靶標。TG很高的患者才考慮聯(lián)合使用煙酸類藥物或貝特類藥物,這時降低TG不是為了減少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而是為了減少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病率,因為高甘油三酯患者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病率升高。
HDL-C的情況與TG類似,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高HDL-C對動脈粥樣硬化有保護作用,低HDL-C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是,多個大規(guī)模臨床研究顯示,用藥物人為地升高HDL-C不能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析這些升高HDL-C臨床研究失敗的原因,雖然HDL-C水平升高,但是它的逆向轉(zhuǎn)運膽固醇的功能可能未獲改善。因此,目前升高HDL-C也不作為冠心病患者的干預靶標。但是,對于低HDL-C患者,可以采用非HDL-C作為靶目標。目前,只有LDL-C有眾多大規(guī)模臨床研究的證明可以作為冠心病干預的靶目標,無論是二級預防還是一級預防,降低LDL-C都可以使患者明顯獲益,非HDL-C則可以作為LDL-C的替代靶標。
他汀類藥物主要副作用有肝功能損害、肌病,橫紋肌溶解癥是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小部分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后會有轉(zhuǎn)氨酶或膽紅素升高,少數(shù)患者使用后會發(fā)生肌?。∪馑嵬矗?,極個別患者可能會發(fā)生橫紋肌溶解癥,因此需要加強監(jiān)測。一般在開始服用常規(guī)劑量他汀藥物4~6周,應檢測血脂(療效指標)和肝功能(轉(zhuǎn)氨酶、膽紅素、肌酸激酶等,為安全性指標)。如果血脂(LDL-C)已經(jīng)達標,肝功能正常,這些患者可以不必調(diào)整他汀類藥物的劑量,繼續(xù)治療。如果血脂(LDL-C)未達標,而肝功能指標正常,則應增加他汀類藥物劑量,或換用降脂幅度更強的他汀類藥物。如果LDL-C已經(jīng)達標但是肝功能化驗指標升高,或LDL-C未達標肝功能化驗指標升高,這時應由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權(quán)衡。一般如果肝功能僅輕度升高,而患者屬于冠心病高?;驑O高危情況,他汀類藥物可以在嚴密監(jiān)測下繼續(xù)使用,或加用保肝藥物。如果肝功能升高在正常上限3倍以上,應將他汀類藥物減量或暫停使用,一般停藥后肝功能即可恢復正常。如果出現(xiàn)肌?。∪馑嵬?,肌酸激酶升高5倍正常上限以上),應及時停用他汀類藥物,以免發(fā)生嚴重的橫紋肌溶解癥。
他汀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往往發(fā)生在剛開始使用的頭1~2個月,如果頭1~2個月監(jiān)測療效和安全性指標都很好,以后則不必經(jīng)常抽血檢查,半年或1年復查一次就可以了。
使用他汀類藥物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他汀類藥物可能與其他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如紅霉素類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抗艾滋病藥物、抗排異藥物等與他汀類藥物合用,可能會增加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大量食用葡萄柚和葡萄柚汁,也可以增加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此外,低體重、外科手術(shù)、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也可增加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總之,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和一級預防中是極為重要的藥物,既不能恐懼其副作用而不敢使用,也不能濫用,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