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
(遼寧省森林經(jīng)營研究所,遼寧 丹東 118000)
播種育苗是紅松育苗的常規(guī)育苗方法。覆蓋物是影響紅松播種育苗效果的重要因素[1,2]。本文采用5種播種覆蓋物,篩選出出苗率、保存率高,苗木生長勢好的育苗覆蓋技術(shù),為紅松播種育苗提供參考。
試驗地點設(shè)在桓仁滿族自治縣二戶來林場苗圃,位于本溪市桓仁縣華來鎮(zhèn)。124°43′ E,41°10′ N,海拔300 m。年均氣溫6.1 ℃。年平均降水量926.2 mm。土壤凍結(jié)深度150 cm,無霜期127 d。
試驗種子2017年9月28日采集于桓仁滿族自治縣二戶來林場種子園,千粒質(zhì)量為450 g。覆蓋物有河沙、松針+河沙、鋸末+河沙、碎稻草+河沙、地表土。
12月末,采用混冰沙越冬埋藏法處理紅松種子。次年5月初播種,播種前1天取出。播種前整地并進行土壤消毒。撒播,播后及時澆水并設(shè)專人看鳥、除草。
試驗共設(shè)5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20 m2,第1小區(qū)用河沙覆蓋,第2小區(qū)先用一層松針,松針上再用一層河沙覆蓋。 第3小區(qū)先用一層鋸末,鋸末上再用一層河沙覆蓋。第4小區(qū)先用一層碎稻草,碎稻草上再用一層河沙覆蓋。第5小區(qū)用地表土覆蓋。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每種處理3次重復(fù)。
表1 不同播種覆蓋物對出苗率、保存率的影響 %
注:表中數(shù)值為“平均值±標準差”;同列不同字母表示0.05水平差異顯著。下表同
由表1可以看出,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鋸末+河沙>松針+河沙>碎稻草+河沙>河沙>地表土。鋸末+河沙、松針+河沙、碎稻草+河沙和河沙的出苗率分別比地表土提高41.9%、39.3%、19.9%和10.6%。方差分析表明,鋸末+河沙、松針+河沙覆蓋出苗率差異不顯著。與碎稻草+河沙、河沙、地表土差異顯著。保存率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鋸末+河沙>松針+河沙>碎稻草+河沙>地表土>河沙。鋸末+河沙、松針+河沙、碎稻草+河沙的保存率分別比地表土提高22.6%、20.9%、18.6%。河沙保存率比地表土降低12.8%。方差分析表明,鋸末+河沙、松針+河沙覆蓋保苗率差異不顯著。鋸末+河沙、松針+河沙的出苗率和保存率高于其他覆蓋物。地表土出苗率最低,河沙的保存率最低。
表2 不同播種覆蓋物對苗木生長的影響 cm
由表2可以看出,鋸末+河沙的苗高、地徑、主根長、冠幅最高,分別為5.9 cm、0.24 cm、13.5 cm、8.3 cm。經(jīng)方差分析,苗高生長鋸末+河沙與松針+河沙、碎稻草+河沙無顯著差異,與地表土、河沙存在顯著差異。地徑生長鋸末+河沙與河沙存在顯著差異,與其他3種覆蓋物無顯著差異。主根長、冠幅鋸末+河沙與松針+河沙無顯著差異,與其他3種覆蓋物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鋸末+河沙覆蓋的苗木生長勢最好,松針+河沙次之。地表土和河沙苗木生長勢較差。
不同播種覆蓋物之間出苗率和保存率存在顯著差異。鋸末+河沙、松針+河沙覆蓋出苗率和保存率高于碎稻草+河沙、河沙、地表土。這可能是因為鋸末的保濕效果是最好的,而且成本較低。鋸末+河沙的苗高、地徑、主根長、冠幅最高,松針+河沙覆蓋次之。鋸末和松針不僅能夠改善土壤養(yǎng)分,還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因此,鋸末+河沙覆蓋是紅松播種育苗的首選覆蓋物,松針+河沙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