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黨鋒
許多考生的文章在布局方面要么是一盤散沙,要么是缺乏靈動,故文章 “顏值不高”,思路“一團亂麻”,如此,即使立意再怎么切合題意也很難得高分。結構嚴謹不僅要求文章的行文思路如行云流水,而且還要求文章有頭有尾、首尾圓合,思路要順理成章、銜接自然、線索清晰、層次分明……
【閱卷報告廳】
從近幾年高考閱卷的情況來看,考生在文章結構嚴謹方面存在以下失誤。
議論文——
★偽分論點型,即文章雖設置了一些分論點,但各分論點之間缺乏內(nèi)在聯(lián)系,甚至與中心觀點毫無關系。
★堆積素材型,即文章只有大量的素材,沒有用銜接語或觀點句將它們串聯(lián)起來,致使各素材之間缺乏內(nèi)在聯(lián)系。
★模式僵化型,即文章或是老三段式或是“八股文”式,缺乏靈動性。
★主次不分型,即不明白文章的重點是什么,往往對非重點部分諸多著墨,而重點部分的寫作卻只有寥寥數(shù)筆。
★鳳頭缺失型,即文章開頭部分空洞冗長,入題超慢,進而造成文章“頭重腳輕”。
記敘文——
★線索紊亂型,即文章在刻畫人物或敘事時沒有一條明確的線索。
★敘述混亂型,即一會兒順序,一會兒倒敘,一會兒插敘,致使文章行文思路顯得極其混亂。
★草草收兵型,即忽視對“豹尾”的打造,不會卒章顯志,不會首尾呼應……
【搶分大教室】
議論文作文搶分結構
(1)并列式結構
并列式結構是議論文最常見的結構模式之一,其具體操作就是對一個論題或某一寫作任務從幾個并列的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闡述。其展開思路也有多種,既可圍繞中心論點,平行地列出若干分論點,也可就一個觀點,運用幾個并列關系的論據(jù)進行論證。
并列式結構基本模板如下——
如2018年浙江卷優(yōu)秀作文《“國之重器”贊》主體片段——
想到了那一張張智慧的面龐。為尋找最合適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wèi)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里;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歷經(jīng)近200次的失敗最終取得成功;黃大年以超負荷的付出,填補了我國在深部探測關鍵領域的技術空白。超凡的智慧,置于為國爭光的平臺,輔以執(zhí)著的努力,才成就了這讓人敬仰的國之重器。
想到了那一個個正直的名字。在身縛各種各樣“繩索”的大環(huán)境下,顧準保持著頭腦的清醒;在舉國上下皆瘋狂的時代,張志新堅持真理發(fā)出泣血的質(zhì)疑與吶喊;在經(jīng)濟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潮下,有固守良知正義、敢于向一切不合理揮刀的堅強女性王選,有媒體人白巖松、柴靜,有“公知”代表崔永元……他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梁。
又想到了那一雙雙舞動的手。地動山搖過后,洪水肆虐之時,綠色的方陣瞬時現(xiàn)身,他們用血肉之軀撐起傾斜的天柱,以緊密相連的手為百姓搭起安全的環(huán)島;炎熱的烈日下,凜冽的寒風中,有身著各色工裝的身影,他們手中的鐵鉗、瓦刀、方向盤,像極了舞臺上的各種形制的樂器;還有潤物無聲的教師、加班加點的醫(yī)生、走街串巷的快遞員、扮美城市的清潔工……每個人都用各有所長的雙手,推動著社會的優(yōu)雅徐行。
本文標題《 “國之重器”贊》緊扣論題的關鍵詞“器”,可謂簡潔、準確。在文章的主體部分,考生將“國之重器”虛化為“人才”,選取了智者、思想者、普通勞動者三類人群作為并列素材加以闡釋之,并且每一類素材前又用一觀點句加以概括,從而使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值得提醒的是,考生對論題的分解不僅僅可用化大為小、化虛為實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從論題的功能、外延、原因、影響、意義等角度上分解論題。
(2)對比式結構
正反對比式結構,其具體操作就是通過正反兩種情況的對比分析來論證論題,包括觀點對比與素材對比兩種形式。運用觀點對比,可將道理講得更透徹、鮮明;運用素材對比,可使材料更有說服力。
對比式結構基本模板如下——
如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II優(yōu)秀作文《莫讓弱點成為致命點》主體片段——
正視弱點,在反思中進步。孔子的弟子曾參每日多次反省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在彌補自身弱點中強大起來,最終成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所以,我們只有敢于正視自己的弱點,才能在反思中不斷得到提升。
忽視弱點,會帶來慘痛的教訓。清王朝自詡“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傲慢地拒絕對外交流,實行閉關鎖國。如此一來,遼闊的國土引起了列強的覬覦,盲目自大的弱點最終成了致命點。在侵略者猛烈的炮火之下,緊閉的國門被強行打開,“天朝上國”的美夢一朝破碎。此時,有識之士紛紛驚醒,深刻地認識到國家弱點之所在,因而四處奔走,上下求索,尋找救國的良方。
本文的標題是《莫讓弱點成為致命點》,緊扣論題關鍵詞“弱點”的影響。在文章的主體部分,考生從“正視弱點,在反思中進步”“忽視弱點,會帶來慘痛的教訓”正反兩個角度對弱點加以論述之,同時又將這兩個分論點置于每個角度的段首,屬典型的觀點對比。
值得提醒的是,考生在采取正反對比結構行文時,對比的角度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在選材上,可以是古與今對比,也可以是古與古對比,亦可以是今與今對比。
(3)層進式結構
議論文層進式結構就是在論證時采取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論證思維進行論證,進而使文章各部分之間顯示出清晰周密的邏輯關系的一種論證模式??忌谡撌鰰r,可采取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結果到原因、由事到理等思路步步推進;也可以采取“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步步推進 ;亦可以采取層層深入講道理的思路步步推進。運用層進式結構時要注意各部分之間的前后邏輯關系,各部分順序不可隨意顛倒。
層進式結構基本模板如下——
如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Ⅰ優(yōu)秀作文《勵志前行,為國圓夢》主體片段——
出生于21世紀,身為“世紀寶寶”的我們一路上見證了中國夢的實現(xiàn)。2035年,18歲的你請不要忘記,這一切是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奮進的結果。
中國夢的實現(xiàn),源于民族的團結。2008年汶川大地震,面對從天而降的災難,無數(shù)人陷入絕境??墒窃倜土业牡卣鹨矝]能動搖中國人民堅強的意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讓汶川煥然重生。同年,奧運會的圣火第一次在這沉寂百年的大地上熊熊燃燒,中國人民又一次熱淚盈眶。
中國夢的實現(xiàn),源于人民的努力。為了建造中國大型射電望遠鏡,南仁東毅然拒絕了國外高額的工資回國,擔任項目的總工程師。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爸袊煅邸苯ㄔO成功,填補了中國在該方面的空白,實現(xiàn)彎道超車,使中國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文章先用“2035年,18歲的你請不要忘記,這一切是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奮進的結果”總領全文,指出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接下來從“中國夢的實現(xiàn),源于民族的團結”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源于人民的努力”兩個方面闡釋取得成就的原因。如此行文,屬典型的由結果探原因式層進結構。
②“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式
如2018年天津卷優(yōu)秀作文《器,善用者贏》主體片段——
放眼天下,形制多樣與功用齊全的各種各樣的“器”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們置身其中,在盡情享受“器”之便利的同時,是否思考過對“器”的“善用”這個問題呢?
何謂“善用”?“善”就是好,“善用”就是能好好地使用,用得恰到好處。就拿手機來說吧,很多人包括四五歲的孩子都能用得很熟練,但“善用”并不是簡單的人對器物或是工具的使用熟練度,而是強調(diào)人的“使用意識”。如果心神完全被手機拴住了,一分鐘不看手機就覺得沒著沒落、若有所失,這就不是“善用”,甚至連正常的“用”都算不上。應該讓手機方便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對正在學習中或有工作的人來說,把手機的功能開發(fā)到極致,用以提高學習與工作的品質(zhì)與效率,這才是真正的“善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確,器能助人成事。但器是具體有型的,人應該做器的駕馭者,而不應成為器的奴隸。我們已經(jīng)行過了成年禮,對什么事都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在器的使用上絕對不可“任性”。
用“器”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過“度”會帶來很多弊端。一些警察居然甚至到了“沒有監(jiān)控很難破案”的程度,有些大夫不借助CT、核磁、X光就不會看病,有些人如果脫離了網(wǎng)絡和電子設備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財富的途徑,結果成了“段子手”的下酒菜。高爾斯華綏《品質(zhì)》中的老鞋匠堅持“品質(zhì)”,不與商人合作進行機器生產(chǎn),最終餓死在自己的鞋鋪里,這些都是不善用器的典型。
本文先提出“在盡情享受‘器之便利的同時,是否思考過對‘器的‘善用這個問題呢”的觀點;接著分析善用是什么,然后分析為什么需要善用,最后分析怎樣善用。如此行文,將善用的內(nèi)涵之間的邏輯關系清晰地表現(xiàn)了出來,屬典型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式層進結構。
③先破后立式
如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II優(yōu)秀作文《打破定式,走向創(chuàng)新》主體片段——
無疑,“哪里彈痕多就加強哪里”是一種慣性思維。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被這樣的思維所誤導。如窮人戴鉆石,人家以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為是鉆石。人們因注意不到事情的特殊性,故往往受經(jīng)驗主義的影響。
正如英美軍方看不到“幸存飛機”的特殊性,也無法理解飛機被擊落的真正原因是被擊中了要害,而返回來的飛機雖然有很多彈痕,但它們的幸存恰恰證明了多彈痕存在的地方其實并非要害部位。我們唯有不拘于定式,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深入內(nèi)核,方可撥開云霧。
創(chuàng)新需要打破定式,突破傳統(tǒng)?!皷|施效顰”一詞,大多被人們用來比喻模仿別人時,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傳統(tǒng)慣性思維。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這個成語——“模仿”難道不可以理解為善于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這難道不是一種創(chuàng)新嗎?我們突破傳統(tǒng),重新審視東施的行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創(chuàng)新?沃德突破英美軍方的傳統(tǒng)思維,力排眾議,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需要打破定式,接受新事物。曾經(jīng),被巴黎名流抵制的埃菲爾鐵塔,如今已成為巴黎的象征;曾經(jīng),被很多人嘲諷的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如今已是北京的地標性建筑。唯物辯證法認為:發(fā)展的實質(zhì)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總要接受新事物,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英美軍方就是因為接受了沃德的意見,進行了創(chuàng)新才有了后來的“事實證明”。
本文先引述試題材料,接著就提出了“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被這樣的思維所誤導”的觀點,這是“破”的部分。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所“立”的觀點——我們唯有不拘于定式,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深入內(nèi)核,方可撥開云霧。最后從“創(chuàng)新需要打破定式,突破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需要打破定式,接受新事物”兩個角度分別論述之。如此行文,屬典型的“先破后立”式層進結構。
值得提醒的是,層進式結構是從表象到本質(zhì)的立體式思維,而很多考生恰恰不會對事物進行深入思考,往往將層進式結構理解為不同層面上素材的簡單疊加,但這不是真正的層進式結構。
記敘文作文搶分結構
(1)線索串珠法
線索串珠法,具體操作就是為記敘文設計一條寫作順序,并以此串聯(lián)精彩的生活片斷或優(yōu)秀的人物事跡等。這條線索可以是時間推移,可以是空間轉(zhuǎn)換,可以是具體物件,亦可以是某種情感等。
如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III的優(yōu)秀作文《牛改家的電視機》主體片段——
1995年,村里有電視機的人家逐漸多了起來,那一年熱播的電視劇正是小孩子們喜歡得不得了的《精武門》,但牛改在爸爸的帶領下游走了好幾家也沒有看完整。牛改好幾次想讓爸爸買一臺電視機,哪怕是黑白的也行,但是,想想電視機的高昂價格,每次都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沒想到,爸爸看出了牛改的渴望。于是,他賣掉了家里的五頭羊,買了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買電視機的錢相當于當時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牛改的爸爸像對待寶貝一樣,將電視機仔細地擺放在桌子上,還配備了防塵布。
2005年,牛改結婚的時候,女方家陪嫁的是32英寸的彩色液晶電視機。當時,這樣的電視機在村里是第一臺,它不僅清晰度高,還非常輕,可以掛在墻上。2015年,牛改又購置了一臺60英寸的Wi-Fi電視。這臺電視具有無線聯(lián)網(wǎng)功能,想看啥就能選啥,擺脫了以往電視臺播啥就只能看啥的被動局面,而且還可以安裝 office辦公軟件,能方便孩子的學習。
一晃到了2018年,讀小學的兒子牛放說,學校里的觸屏電視比家里的好,換臺時,就跟觸摸手機一樣在電視機屏幕上輕輕觸摸就行了,家里的電視還得用遙控器換臺,太費勁了……牛放嘰嘰歪歪了老半天,原來是想讓牛改換一臺新的電視機,牛改生氣了,嗓門提得老高:“老子小時候只能東家躥西家流動著看,你一個人看一臺電視機,還不滿意?”說歸說,罵歸罵,牛改仔細想了想,改變了主意,還真換了一臺牛放說的那種觸屏電視機。
本文主體部分由以時間為順序的三件事情組成,這三件事情清晰地反映了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改革開放、人民奔小康的輝煌歷程,如此安排,文章雖然“形散”但“神聚”,并且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值得提醒考生的是,考生運用線索串珠之法安排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注意將這條線索置于文章較顯著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將文章的思路由思維之層面浮現(xiàn)于視覺之層面。
(2)波瀾起伏法
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的謀篇布局,可以事件為中心,緊扣事件的起因、發(fā)展、高潮與結局等,寫出情節(jié)上的波瀾,亦可以情感的變化為中心,寫出情感上的波瀾。
如2018年江蘇卷優(yōu)秀作文《父親的語言》主體片段——
事實上,我也僅僅和父親的手掌親密接觸過三次,第一次是手,第二次是臉,第三次是頭。父親用這種特殊的語言引領著我的成長。
記得我八歲那年,正值頑童歲月,也是任性的時候,那時我迷上一套漫畫,數(shù)次開口索要不成后,我便鋌而走險——偷,當我把手伸進父親皮夾的一剎那,我忽然感覺身后鼻息直噴頸部,反頭一看,一黑臉大漢正鐵著一張臉,劍眉集中,怒視著我。當時,父親也沒說什么,只是用自己的“磚頭手”狠狠地拍在了我的手掌上,那一刻,我還是不爭氣地哭了,因為太痛了!
從那時起,我對父親的畏懼程度一天天加劇,心中也產(chǎn)生了一絲絲怨恨。在我十五歲那年逃課被抓到后,父親依舊沒說什么,當他厚重的大手甩到我的臉上時,終于,我下定了決心——等什么時候我長大了,絕不會任父親打了!
十六歲、十七歲時我的身高如春筍一般拔地而起,真有“勢撥五岳掩赤誠”之勢,十七歲的我和父親站在一起時,個子高他一頭。
終于,在又一次犯了錯后,父親沉默了許久,然后慢慢地揚起了他的手。我心想,若他揮下,我一定有擋住他的手的力氣。我清楚地看到,他揚起的大手上有一道深深的紅色指甲印,那是在聽老師訓斥我時,父親用他的大拇指,狠狠地掐入他的食指中留下的。最終,父親那寬大的手掌,還是落下了,但不同的是,這次力度似乎不大,他只是輕輕地撫摸了我的頭。我疑惑地看著他,也看到了他復雜的眼神,那眼神里,有期待,有憤怒,還有失望。
本片段精選父親的“手”這一無聲的語言,通過描述父親的“手掌”與我的三次親密接觸,寫出了“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父親“手掌”的不同認識——畏懼、怨恨、感動,形象地表達了父親對我的無聲教誨,高度謳歌了催人淚下的、偉大的父愛。文章以我對“手掌”的不同感悟為線索,讓整篇文章的感情波瀾起伏,自然清晰。
值得提醒考生的是,運用波瀾起伏法安排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提前對整個事件或情感有所了解以確定哪部分需要寫出波瀾;同時考生也應該掌握常見的寫出波瀾之法,如設置懸念法,欲揚先抑法,巧合法……
(3)畫面組合法
在謀篇布局時,根據(jù)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組合成文,這就是“畫面組合法”。運用“畫面組合法”構思文章時,主要有兩種組合法:一是橫向排列組合——一般以空間的變化為主;二是縱向排列組合——一般以時間的變化為主。
如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Ⅰ優(yōu)秀作文《中國記》主體片段——
第一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古代的中國曾是中國人的驕傲,它以王者之姿傲視四方,引得萬邦來朝。可這樣的傲氣使它閉關鎖國,深陷蒙昧的泥沼。1840年的一聲炮響,拉開了近代中國血淚史、屈辱史的序幕。于是,九原板蕩,百載陸沉。但這頭雄獅并沒有放棄追趕世界的腳步,即便崛起的過程中有戰(zhàn)火紛飛,有天災人禍,中國仍一路跌跌撞撞走來,重獲新生,實現(xiàn)趕超。而今,所有的苦難和磨礪都在中華兒女的奮斗中熔鑄成中國精神,如燈塔般閃爍在一代代后來者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道路上。
第二幕: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如今,我們以全新的姿態(tài)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里進行太空授課,進一步揭開宇宙的神秘外衣;貴州遵義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fā)三十六年如一日,帶領村民劈山修渠引水,拔了窮根,走上致富路;馬云創(chuàng)立阿里巴巴,推動中國迎來網(wǎng)絡購物時代,讓人足不出戶也可買遍世界……他們素不相識又緊密相連,只因為他們的心都向著同一個方向——將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獻給這個最好的時代。
第三幕: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確,沒有人永遠18歲,但我們的祖國永遠有18歲的風華正茂的青年。今天,當年的“世紀寶寶”已長大成人,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節(jié)點,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明天,風華正茂的下一代青年人相約在新征途的新起點,主演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基本實現(xiàn)的大戲。無論是下一個十八年,還是再下一個十八年,“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的文明圣火,都由你我共同守護。
本文別出心裁,采取縱向排列組合的構思方法選取了“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三個場景片段來展現(xiàn)中國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進而全面展現(xiàn)了祖國的發(fā)展之路,可謂構思新穎,匠心獨運。
值得提醒考生的是,運用畫面組合之法安排文章結構時,不僅運用小標題可以達到此效果,運用詩詞穿插、典型過渡句等方法也可以組合畫面,同時也要注意各畫面之間的邏輯性,一定要將其形成有機關聯(lián),切忌將各畫面變成簡單的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