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采訪現(xiàn)場,來自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高丘鎮(zhèn)的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是各家媒體爭相采訪的對象。這個堅守大山深處18載、先后培養(yǎng)出22名大學生的“80后”小學校長在近年來獲得了諸多榮譽——“時代楷?!?、“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全國教書育人楷?!薄瓘堄駶L說,自己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改變山里娃命運,點燃深山孩子希望”。
相比實際年齡,張玉滾顯得有些滄桑,尚未到不惑年紀的他鬢角早已斑白,眼角布滿皺紋,他甚至自嘲說,“我到縣城他們都問‘你退休了嗎?”他說話慢條斯理,每當提到孩子、提到學校,他的眼中總是充滿了光亮。
曾幾何時,河南省黑虎廟村是鎮(zhèn)平縣北部深山區(qū)的一個行政村,屬于高丘鎮(zhèn)。從地圖上看,這里距縣城70多公里,距離不算太遠。然而一座座大山像鐵桶一般,把黑虎廟圍困得水泄不通。以前,黑虎廟人要想走出大山,得沿著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頂山,再穿過險峻難行的八里坡。走到高丘鎮(zhèn),通常需要10多個小時。黑虎廟村1300多人,下轄13個自然村,零星分布在方圓十幾公里的帶狀山坳里。學校雖然在村里的中間位置,但住得遠的學生步行要3小時才能到。一座破舊的兩層教學樓,一棟兩層的宿舍,三間平房,這些就是學校的全部家當。
2001年,張玉滾畢業(yè)于南陽第二師范學校。成為黑虎廟小學的一位全科老師,他頗有些“無奈”。對于這一點,黑虎廟小學已經(jīng)退休的老校長吳龍奇最能說清其中的原因:“因為這是深山區(qū),教師調(diào)不來。海拔1300米,冬天大雪封山了,都不能走人了;暴風驟雨也不能走人。調(diào)教師來這里教學,難于登天!”
那一年8月,開學在即,吳龍奇把手里的教師撥拉幾個來回,加上返聘的,還差兩個班開學沒老師。萬般無奈之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學生張玉滾:“你是我的學生,得幫個忙暫時頂一下。等上面派來老師,你再出去工作也不遲?!焙翢o疑問,這是老校長的緩兵之計。
“吳校長,您讓我考慮考慮?!痹谕馍狭巳陮W,憨厚老實的張玉滾自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不希望自己窩在山溝溝里,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開創(chuàng)一番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你先跟我去學校瞅一眼再說,是走是留,我不攔你。”最后,吳龍奇換了“套路”。就這樣,跟著老校長,張玉滾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
“泥巴磚頭壘個灶臺,頂多能用個十年八載。咱們教學生認的每個字,他能用一輩子。你要不來,這個班就開不了臺,孩子們就得上山放羊去。”吳龍奇又打出了感情牌??粗⒆觽兦宄簾o邪、渴望知識的眼神,張玉滾瞬間就想到了兒時的自己,那時對讀書的渴望、對老師的期待,“老師,啥也不說了,我不走了”。
張玉滾說:“我本身就是從山里走出去的,當時山里能出一個中專生、高中生都很少,所以我決心回到學校做老師,我要培養(yǎng)出大學生來?!?h3>“一個都不能少”
就這樣,21歲的張玉滾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蛟S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在這里,一呆就是十八載。
張玉滾從吳龍奇手里接過學生,也接過來一條扁擔。這根扁擔不尋常,由于山里交通不便,老校長吳龍奇挑了它幾十年,后來,張玉滾接著挑。可以說,這根扁擔就是黑虎廟小學歷史的見證。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張玉滾接過老校長的扁擔,風里來雨里去。
從2001年到2006年,5年間,靠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直到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
學校里三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守兒童,還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孩子,所以在校生一半以上都會選擇住校。住校就意味著孩子們要吃飯,可是又沒有人做飯。請炊事員,學校沒有錢,所以張玉滾就把妻子動員過來了。他的妻子張會云當時在外打工每個月能掙千把塊錢,而留在學校卻是一分錢都沒有的,兩個人只能靠張玉滾每個月當老師掙的幾十塊錢勉強度日。張會云左手劈柴、左手切菜,但是她并不是一個天生就用左手的人,而是幾年前她給學生做飯時,右手的三根手指被壓面機壓碎了,不得已才用左手。在黑虎廟小學這18年里,除了寒暑假和周末學生不在校的時候張玉滾會回家,剩下的時間他都是和妻子住在學校照顧學生。
吳龍奇曾說:“我退了,因為你干(校長)我放心。只有你干,山區(qū)的孩子有學上。你這幾年當校長,你把這所學校堅守下來、堅持下去。只有這樣,山區(qū)的群眾有希望,孩子才有出路?!?/p>
顯然,張玉滾沒有辜負老校長的心愿,他沒有讓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張玉滾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師?!安坏⒄`一節(jié)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jié)課”,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律”。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黑虎廟小學頑強地“生存”著。一年又一年,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他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名大學生,到現(xiàn)在已有22名大學生。
在張玉滾的感召下,青年教師張磊2014年放棄了深圳的工作,帶著妻子回到了黑虎廟小學。張磊說:“張老師曾經(jīng)教過我,他這種敬業(yè)奉獻的精神確實對我影響很大。我想像他一樣扎根深山?!?/p>
張玉滾說:“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的老師走入山里,為咱山區(qū)孩子傳授知識?!?/p>
《中華兒女》:這幾年,您獲得了很多榮譽,這一次,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您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張玉滾: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獲得這個獎的意義格外不同,我是來自鄉(xiāng)村的一名普通教師,青年人就應該愛崗愛業(yè),勇挑重擔。能夠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對我來說,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把工作干得更好。
《中華兒女》:在這么多獲獎人中,誰給您的印象最深?
張玉滾:現(xiàn)場來了很多科研工作者,他們?yōu)閲业目茖W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調(diào)試團隊是由青年人組成的調(diào)試突擊隊。在望遠鏡調(diào)試過程中,調(diào)試團隊充分發(fā)揮了吃苦耐勞、攻堅克難的精神,突破了一系列的技術(shù)難題。僅用時兩年完成望遠鏡的調(diào)試任務,獲得國內(nèi)、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他們在科技領域不斷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讓我感動。
《中華兒女》:獲得這么多的榮譽,您有沒有壓力?
張玉滾:有壓力,但也是動力。這要求我在未來的工作中必須更加努力。每一次出來開會,我都會拍些照片,回去和學生們說說外面的世界,他們會特別興奮,對我的見聞感興趣;我過去教過的學生在電視上、報紙上看到我后,也會和我通電話、發(fā)微信。我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偏遠地區(qū)的學校和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