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6月13日報道,原題:從“角色扮演”到“民族大業(yè)”,中國為何向傳統(tǒng)服裝敞開大門 身著一襲由刺繡圖案裝飾的古代飄逸長袍,在熙熙攘攘的北京地鐵走過的造型設計師蕭航(音),就像來自時光穿梭機,吸引著好奇而疑惑的目光。
盡管隨著經(jīng)濟迅猛增長,中國人追隨西方時尚。但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像蕭這樣在著裝上把視線投向古代。某種程度上,漢服復興與北京正弘揚傳統(tǒng)文化以提升愛國主義和國家認同感有關。正如影視和漫畫在西方催生大量角色扮演粉絲一樣,中國的古代題材影視劇正助推本土觀眾對傳統(tǒng)服裝的興趣激增。例如,近期一部宋朝題材電視劇剛放映幾天就吸引上億人次觀看。
漢服圈中既有歷史愛好者和動畫迷,也有學生和年輕上班族?!拔业囊聶焕?/3的服裝都是漢服”,北京的高中生楊家明(音)表示,老師和同學們都支持他的著裝選擇。
政府支持中國文化復興使?jié)h服圈倍感振奮。今年4月,中國共青團中央舉辦為期兩天的慶祝中國傳統(tǒng)服裝的會議,(第二屆)“華服日”即是該活動的一部分。活動直播吸引了約2000萬觀眾,并令許多人心潮澎湃。“中國人已放棄自身文化而選擇西方文化。紅色喜服已變成婚紗”,一名社交媒體用戶如是說。服裝是“文化根基”,北京某漢服俱樂部成員姜雪(音)說,“若我們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傳統(tǒng)服裝或不穿著,如何談論我們文化的其他精髓?”
不過,目前漢服在中國尚未被主流社會接受。漢服復興行動也引發(fā)一些問題,例如這是否會助長民族主義和漢族優(yōu)越感等。對此,文化學者龔鵬程(音)表示,“這是探索傳統(tǒng)文化和服裝文化的良好趨勢……不必將其狹隘化?!痹谶@方面,高中生楊家明的心態(tài)更樂觀,“至少我們能像少數(shù)民族那樣穿上自己的傳統(tǒng)服裝。”▲
(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