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
在歷經(jīng)戰(zhàn)爭后灰燼般的迷茫,到以愛與和平之名的狂歡創(chuàng)作,再到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住全人類的地球之旅之后,2016年1月11日,David Bowie離開了我們。在最后的專輯《Black Star》中,他給我們講述了“Lazaus”的故事——耶穌的門徒撒拉路死后第四天,奇跡般地重生,掛著滿身的繃帶從埋沒他的洞穴里走了出來。當然,最早聽到那句“l(fā)ook at me, Im in heaven”的吟唱時,我們并不知道那是Bowie與過去最迷人的告別。但是在他上一張專輯《The Next Day》中,他不早已經(jīng)開始扮演懲惡揚善的上帝了嗎?
于是,人們想到了David Bowie同樣不可思議的降臨,他以天馬行空的魔幻姿態(tài)入世,帶著一張精致美麗的面龐和擁有廣闊音域的性感嗓音,用華麗與斑斕演繹自己的音樂,用妖艷與不羈揮霍那個年代的紙醉金迷。如此驚艷,如此瀟灑,早已超越他人對職業(yè)的定論,他不只是個搖滾歌手和演員,更是一位卓越的藝術(shù)家。或許那雙色的異瞳并不是情敵的拳頭所導致的,而是你神秘能量的悄然暗示;或許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不是一個量身定做的科幻電影,而是一段不為人知的失傳秘史。
被反叛、自由、瘋狂和榮耀等精神高潮的詞語包裝著的搖滾樂就是一個誘人的魔鬼——一支注射針帶走了最傳奇的朋克Sid Vicious;一場車禍帶走了華麗搖滾的另一個先鋒Marc Bolan;一聲槍響帶走了搖滾鼻祖John Lennon,一場無治之癥帶走了演唱家Freddie Mercury,或早或晚,當他的朋友們一個接著一個出賣靈魂、撒手人寰的時候,當頻頻歷經(jīng)著生離死別的時候,David Bowie卻能漫不經(jīng)心地穿越死亡之谷,這很有可能與他曾經(jīng)請專業(yè)驅(qū)魔人趕走了住在自家游泳池里的撒旦有關(guān),但是一旦想到他曾經(jīng)分身出的各種人物形象接二連三的神秘失蹤,他何嘗不是早已無數(shù)次擁抱死亡了。
在地球養(yǎng)精蓄銳了22年后的1969年,David Bowie化身成獨自飛往宇宙的宇航員湯姆船長,與地球失去了聯(lián)系,成為茫茫宇宙中永遠孤獨的流浪者。而在這首歌曲發(fā)行的九天后,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了月球的人。在航天事業(yè)以軍備競賽模式發(fā)展的冷戰(zhàn)時期,正是Major Tom喚起了人們心中對無邊無垠的宇宙的真正神往和恐懼。“Space Oddity”,那是那個時代歌頌宇宙的聲音,就像貝多芬創(chuàng)作第九交響曲一樣(據(jù)說第三樂章是對宇宙的贊頌詩),那是偉大的音樂!
緊接著,David Bowie穿上了華麗的絲絨長裙,隨著《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的橫空出世,一個紅頭發(fā)、崇尚性愛自由、迷幻藥成癮的雙性人搖滾歌手的形象Ziggy Stardust掀開了華麗搖滾歷史上最喜劇的一章。他穿著由日本設計師Kansai Yamamoto為他設計的連體服裝和高跟鞋,畫著艷麗的妝容,在舞臺上肆意模擬著各式各樣性愛動作,至此,性別革命和LGBT的權(quán)益斗爭又一次達到高潮。1972年,哈維米爾克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同性戀身份從政的政治家,而他的家里正有David Bowie的新專輯。然而,Ziggy Stardust是如此的短命——1973年,David Bowie親手在演唱會的舞臺上宣布Ziggy Stardust的死訊,并在歌迷的眼淚中,以一首“Rock ‘N Roll suicide”為Ziggy送別。但是,Ziggy這個形象的影響力越來越廣泛,他的影子也從未在搖滾的舞臺上消失。
由于漸漸陷入瘋狂、頹廢的搖滾生活中,David Bowie沉迷于毒品不能自拔,身體變得消瘦蒼白,這時候,他換上了精致的西裝,戴上禮帽,創(chuàng)造出“Thin White Duke” 的貴族形象。但沒過多久,他就想要擺脫那種令他幾乎窒息的迷幻的生活方式。這一次David Bowie選擇了逃離,他與自己的好友Iggy Pop與1976年抵達了西柏林,他們逛畫廊,騎自行車,用帶勁的啤酒取代各種化學致幻藥劑,在那個實驗電子的柏林,德國外交部發(fā)文感謝他幫助德國人民推到了那座墻。
1980年,David Bowie用一首講述毒癮的歌“Ashes to Ashes”殺死了著名的宇航員Major Tom。他化身成一個全身裝滿花瓣的銀色小丑,用荒誕和詭異的造型表現(xiàn)毒品產(chǎn)生的扭曲現(xiàn)實的幻覺。離開柏林的David Bowie漸漸回避了實驗性的電子音樂,并開始轉(zhuǎn)變成一個遠離毒品的健康搖滾歌手形象。他的創(chuàng)作也從未局限于搖滾樂,他出演音樂劇《象人》,將那個真實悲慘的畸形人展現(xiàn)得極具說服力。他最著名、最成功的電影要數(shù)日本導演大島渚拍攝的《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和坂本龍一一起演繹軍種畸戀。David Bowie的預言和變身之旅從未停止。
雖然現(xiàn)在David Bowie離開了,卻留下了一整個世界的遺產(chǎn)。且不說黃耀明放話“我們都欠著David Bowie的音樂債務,那些在中國更廣為流傳的巨星演繹——張國榮在97跨越演唱會時手拿面具登場,MJ的太空步,Lady Gaga把閃電畫在了臉上——都是偷師于David Bowie。他的觀點和立場永遠都超前于我們,他永遠站在少數(shù)受排擠歧視的人群那邊,幫助人們消除對他人產(chǎn)生的刻板形象。當David Bowie向媒體發(fā)聲時,他一邊發(fā)掘自己的多樣可能性,一邊保留著叛逆與神秘的色彩,但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態(tài)度。在嬉皮士盛行的20世紀60年代,從他最早的同名專輯開始,他批評嬉皮士一派中產(chǎn)階級虛偽作風;在所有搖滾樂手都沉迷于毒品飄飄然的時候,他用理智的形象去抨擊毒品;而到了90年代,在LGBT群體運動的浪潮一波又平一波又起的時候,在這個群體里出現(xiàn)欺辱結(jié)婚生子的那類“叛徒”的現(xiàn)象時,David Bowie站出來說自己從來都是異性戀,之前說的都是開玩笑的……一次又一次,在所有人的不經(jīng)意間,他引領著人們向前進,但就像那首“Change”里面唱到的那樣:“也許時間會改變我,但是你卻無法找到時間的痕跡?!?/p>
戴安娜王妃和英國的朋克青年一樣急切地想認識David Bowie;超模時尚偶像和不修邊幅的骨肉皮們一起為他瘋狂,那些完全站在對立面的人們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我。2009年,David Bowie免費將“Heroes”送給紀錄片《海豚灣》劇組,于是動物保護主義者用這首歌在日本街頭抗議游行時,日本的潮男潮女因為David Bowie崇尚日本設計師的服裝而建立起他們的新民族驕傲。
David Bowie的偉大力量能讓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信仰的所有人團結(jié)起來——基督徒,同性戀者,朋克,貴族,嬉皮士,資產(chǎn)家,愛國主義者,女人,男人,雙性人,年輕人,老人都能并肩同行。凱撒,拿破侖,希特勒,那些擁有僅次于上帝的權(quán)力的人都妄想做到,卻都失敗了,他做到了,他讓這個世界上多了許多寬容——他就是David Bowie先生,墜入地球的星星,他是我們的先知、全人類的偶像。
(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