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麗
摘要:北宋時期的水墨山水畫,在創(chuàng)作和繪畫方法上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方法和技巧,具備相對獨立穩(wěn)固的系統(tǒng)和審美趣味。米氏父子獨具一格,在師法前人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煙霧回繞,墨氣滋潤空靈的“米氏云山”。米芾傳世的作品少,但米友仁的傳世作品很多,其中《瀟湘奇觀圖》是后世研討米家山水很重要的一件作品。本文以此為例,通過來意過于形的造型表現(xiàn)、渾然天成的筆墨手法、朦朧幽靜的江南意境三個方面來闡述米氏云山中“煙樹”的表現(xiàn)。
關(guān)鍵詞:米氏云山? ?《瀟湘奇觀圖》? ?“煙樹”? ?意象? ?意境? ?筆墨手法
中圖分類號:J212? ? ? ? ? ? ? ?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031-02
一、米芾山水畫簡述
中國山水畫自唐朝以來直至五代兩宋,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特別是在宋朝,無論風(fēng)格面貌還是筆墨語言都逐漸走向了成熟和多樣化。米氏云山在此時應(yīng)運而生,米氏云山為米芾創(chuàng)立,在繼承前人優(yōu)秀的成果下,融入了自己對山水畫的理解,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米氏山水”。
米芾,初名黻,三十歲之后改名為芾,字元章。中年時期定居蘇州,曾經(jīng)到過潤州,愛上南方之美,便長期定居。
米芾酷愛書畫,是北宋最杰出的藝術(shù)家之一,他為了得到傳世的古代字畫,不僅耗盡巨金并且費盡神思,他曾經(jīng)寫有《畫史》和《書史》,都是自己親自鑒定寫下的。米芾喜愛古代書畫不僅為了收藏,更重要的是為了臨摹和練習(xí),《清波雜志》和《宋史·米芾傳》中都有記載。
如今已經(jīng)很難見到米芾的山水畫原作,但卻能夠從米芾之子米友仁的畫中了解米芾山水畫的神和貌。米芾草創(chuàng)“落茄點”,用淡水墨側(cè)筆橫點是他最別具一格的特點。畫出山石的大體形態(tài)是首要步驟,用清水筆潤澤一遍,用淡墨渲染,中墨筆破并皴出層次,再用大小不一的濃墨橫點點出,適當(dāng)留出空白,要見筆。體現(xiàn)山石的形態(tài)時,都是用橫點看不到任何輪廓線;用筆空勾云氣,輪廓似靈芝草形,繼而用淡墨渲染;樹木和樹干大都是用墨筆一筆畫出。
米友仁的畫法和米芾的畫法相似,從存世的《瀟湘奇觀圖》中看,只用“落茄點”來概括“米氏云山”是不全面的,畫云法、畫山法、畫面的部分沖洗都是“米氏云山”的特點,整幅畫作隨心而作,讓墨色自然的留在畫面中。
展觀《瀟湘奇觀圖》全畫,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綿延不絕的山脈,細(xì)看便是山石樹木、煙簫雨霽、湖州汀澤,還有村舍掩映其中。此圖畫幅寬19.8厘米,長289.5厘米,后有字幅寬21.3厘米,長396.7厘米,此畫是米友仁中晚年時最具有代表的作品。作者在畫的末端自提“墨戲”,但其實是另有風(fēng)格,將這幅畫自左向右緩慢展開,煙云和山峰相交輝映、若隱若現(xiàn),畫的右端開始就是一片云海。云海中露出些許山巔,所有山巔皆被掩在云海中,近處畫一低矮山丘;一排山丘,云層漫過山腰,山丘和遠(yuǎn)山之間加有一條水溪,水溪對岸一片樹林,至此山峰幾乎只是一排。呈現(xiàn)出的重疊山峰,皆有云霧漫過山腰,近處的山丘上畫有許多雜樹。山丘的坡腳渚汀伸向左邊的大溪中,溪的對面又是一片云山,近處是一片山丘,樹叢中還有一座低矮長房。這幅畫中的云用不是很細(xì)的線條勾出,暗處用淡墨輕輕的暈染,不見筆痕。畫中的樹是采用墨骨的手法寫出枝干和沒有樹葉的枝梢,葉子是用濃墨或者淡墨的墨筆疊加點畫出來的;山體和水也是采用墨骨畫法,沒有一根線條。
米氏云山這一派別以其獨特的面貌在中國的山水畫壇占有一席之地。他的畫不但在于他的本身,更在于“寄興游心”和“墨戲”繪畫美學(xué)思維,米氏云山的“煙樹”更是別具特色。
二、《瀟湘奇觀圖》中“煙樹”的表現(xiàn)
《瀟湘奇觀圖》不是再現(xiàn)了湘江景色,而是借當(dāng)?shù)氐木吧珌硎惆l(fā)對瀟湘的景色懷念。整幅畫中,“煙樹”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繪畫符號,用沒骨法代替雙勾法,創(chuàng)造了“無根樹”的形象,刷新了傳統(tǒng)山水畫的表現(xiàn)方式。
(一)意過于形的造型表現(xiàn)
“意過于形”表明強(qiáng)調(diào)的是畫家本身的小情趣。米氏云山還有一個表征是他沒有完全摒棄“形似”,只不過進(jìn)行了幅度比較大的藝術(shù)提煉和藝術(shù)夸張——取它的“意似”罷了。
畫面中的云煙和林樹都是意象性的表達(dá),并不是采用極強(qiáng)的寫實手法,在“形似”的基礎(chǔ)上更加偏重于“意似”。霧氣氤氳,神形不定,漂浮游蕩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間,怡然自樂,具有瞬息萬變,恍兮惚兮的朦朧特性,讓人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冥想和美感。它給藝術(shù)家心緒的震動,激發(fā)了他們的靈感。米友仁把大自然中的云和山加以概括和提煉,使畫面中的云山有了特有魅力的朦朧美和云霧繚繞的奇特境界。在《瀟湘奇觀圖》中,米友仁隨意點染,水墨交融,層層渲染,山石、樹木相交輝映,上下相隨,在若明若暗的朦朧、模糊的狀態(tài)里,遵從自然事物的“形”,又添加了畫家本身的“意”。
(二)渾然天成的筆墨手法
筆墨手法的使用是中國畫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對于事物傳情達(dá)意的藝術(shù)技巧在于筆墨。直至宋代,面貌不一的山水畫比比皆是,但都離不開筆墨的用法。米氏云山突破了前人的勾皴方法,畫面都是以橫點點染,有墨無筆。筆墨隨意揮寫,無累于心。北宋時期,畫家們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筆墨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來更好的表現(xiàn)對自然山水的真實感受,都是為了營造山岡更好的厚重感、紋理和起伏變化?!懊资显粕健本褪瞧渲兄?,從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中可以分析出米氏父子的筆墨語言。
1.樹與云的筆墨語言
《瀟湘奇觀圖》中山巒連綿起伏,煙霧飄邈,出沒在山巒之間,層層的林木也被籠罩在云霧之中,顯得若有若無、虛無縹緲。米友仁采用了一種叫作“拖泥帶水皴”的表現(xiàn)手法,用水濕潤是首要步驟,然后再蘸焦墨橫筆拖出,營造出圓潤渾厚、自然天成、煙霧彌漫、煙雨蒙蒙的效果。畫面中的山巒和林樹都是用橫點點出,有時勾以墨線,然后渲染。整幅畫面中云霧占了多半,林樹只在畫面中一角,用墨線空勾雨霧,并加以渲染,樹枝大多用濃墨筆寫出,用大渾點作葉,逸筆草草,橫涂豎抹意到即止。
2.樹與山的筆墨語言
細(xì)細(xì)品讀《瀟湘奇觀圖》,畫面中山巒用淡墨層層暈染,并且或染或皴出山體的層次,山頭巒壑用大小不一的濃墨、重墨以橫點點垛,落點的時候,局部點,凹處點凸處不點,近處點遠(yuǎn)處不點,這樣加強(qiáng)凹凸遠(yuǎn)近錯落的效果,使畫面產(chǎn)生空間感。山頂和山腰的浮云用淡墨微染,趣味性極強(qiáng)并且將濃重的山巒和焦墨所畫的林樹隔開,墨色濃淡交相輝映,極富有節(jié)奏感。
用筆墨語言來表現(xiàn)自然山水的神韻風(fēng)采,在煙云飄渺之中,營造畫家胸中的山水,畫中的虛無縹緲來源于自然,這也是畫家的情真意切在紙筆間的表露。
(三)朦朧幽靜的江南意境
米氏父子所創(chuàng)造的“米氏云山”,分析他們被保存下來的畫作,可以看到畫面中幾乎都飄蕩著一種影影綽綽、如墜煙海的氣象。這種氣象既是來自畫中的煙霧繚繞,也來源于畫家的心司記憶的表達(dá)、美學(xué)追求和筆墨語言、技法的表現(xiàn)。米氏云山,信筆揮灑,煙云掩映,不拘一格的特征,具有煙雨綿綿的朦朧美。畫面中漂緲的云煙,一片迷蒙,前后掩映,給人一種變幻莫測的神秘美感和前后的空間感;加之畫面底端的林樹、坡腳、遠(yuǎn)近山崗,整幅畫面渾然天成,空間感極強(qiáng)。
在《瀟湘奇觀圖》中,對于自然物體的處理,或先用淡墨渲染,而后再用濃墨破開;或者只用淡墨層層積染,使畫面變得非常豐富,既有墨色變化、空間變化,也有虛實變化,產(chǎn)生出一種動人的“朦朧”之美。
三、結(jié)語
當(dāng)我們在欣賞一幅山水畫作品時,常常會說:這幅畫很有意境。意境有一種很強(qiáng)大的感染力,不輕意流露,引人入勝,回味無窮,能夠讓欣賞者的心靈深深地得到美的滋潤和滋養(yǎng)。對于中國畫來說,意境需要一定的筆墨技法和筆墨語言來支撐。米氏父子的“米氏云山”和米友仁所作的《瀟湘奇觀圖》正是源于對江南山水的一種真實感受的表達(dá),用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獨特的筆法和墨法表現(xiàn)出山岡、云霧、林樹、房屋,并且將各種自然物象符號化,在注重“形似”的基礎(chǔ)上更加注重“神似”,成為了一種經(jīng)典的筆墨圖式,為后世欣賞者帶來了無窮的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xiàn):
[1]蘇小佳.云興霞蔚——米友仁《瀟湘奇觀圖》“云法”形式表現(xiàn)探究[D].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2016年.
[2]王娜.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米友仁山水畫中淡墨的運用與意境的營造[D].北京: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7年.
[3]王法亮.云法在山水畫中的運用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6年.
[4]孫成武.米芾書風(fēng)對南宋的影響[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7年.
[5]籍洪達(dá).《瀟湘奇觀圖》筆墨現(xiàn)象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3年.
[6]王寶珠.淺析米友仁與龔賢作品中的“動”“靜”之美[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7年.
[7]毛大海.《瀟湘奇觀圖》的筆墨技法與造境分析[D].北京: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