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位讀者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請原諒我用兩個英文單詞來談?wù)撘粋€語文教學(xué)的問題。我這絕不是顯擺英語,再說這兩個英文詞,小學(xué)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要用這兩個詞呢,因為西方哲學(xué)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從認識論轉(zhuǎn)向存在論的標志正和這兩個詞有關(guān)。傳統(tǒng)認識論哲學(xu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What to be”,是什么——事物的本質(zhì)是什么?一首詩是快樂還是憂傷?這篇文章美不美?表達的核心是什么?顯然,所有這一切都有個唯一正確的答案。而自尼采等人以來的存在論哲學(xu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How to be”,怎樣如此——事物是怎樣存在的?一首詩的情緒是怎樣表達的?這篇文章究竟如何美?為什么它所表達的思想如此動人,這是怎樣做到的?在存在論哲學(xué)看來,一個事物究竟是什么,其實并不重要,見仁見智嘛,這算是造了認識論哲學(xué)的反,關(guān)鍵是,這個事物究竟如何存在,“How to be”這才是事物的生命與價值所在。確實啊,比方說,一句提倡人生要奮斗的話,按照“What to be”的標準,那肯定是不錯的??墒侨绻@句話是這樣的呢:人生就是要奮斗,“996”是你們的福報,我當年奮斗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所以你們也要這樣,這才是奮斗(馬云說的,大意)——你覺得這句話如何呢?當然,認識論哲學(xué)存在兩千多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它應(yīng)該被超越而不是簡單否定,這也是毫無疑問的。認識論哲學(xué)最大的問題,我覺得,就是忽視個體,忽視差異,共性至高無上,個體只是他們探討其背后之形而上學(xué)本質(zhì)的工具而已。
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xué)呢?我們許多老師的思維還是停留在認識論哲學(xué)的階段,還是認識論哲學(xué)的那套思維方式。他們讀課文,就好像做證明題,以得出結(jié)論為滿足和歸宿,這首詩多美啊,那篇散文寫出了春天的快樂,就以得到這些結(jié)論為滿足,而且結(jié)論往往事先就確定了,所謂證明,基本上都是同義反復(fù),而且很多時候是相當搞笑的。打個比方說,有的老師上課講《春江花月夜》,畫風(fēng)就是他問同學(xué)們這首詩美不美???同學(xué)們自然要答美,然后他問為什么這么美呢?他自答,因為寫了春,寫了江,寫了花,寫了月,寫了夜,這些事物都是美的,所以它們放在一起,不就更美了嗎?天哪!難道《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才美的?那我寫一首詩:春春春春春,江江江江江,花花花花花,月月月月月,夜夜夜夜夜——你覺得美不美呢?我這首詩也是寫了春,寫了江,寫了花,寫了月,寫了夜呀,你覺得美不美?所以啊,這樣的證明,這樣的解釋,難道不搞笑嗎?《春江花月夜》,它是美的,這還用你來說嗎?只要認了字,會讀它,僅從音韻和形象上,至少就可以朦朦朧朧地感受到,還用老師講嗎?真正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是——《春江花月夜》何以如此美?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啊,聞一多下功夫給了一個回答,凝聚成一篇文章《宮體詩的自贖》,成為研究唐詩的經(jīng)典論文之一。我們常說,要理解一篇作品,但是我們究竟要理解作品的什么?我覺得關(guān)鍵還是在理解作品之“怎樣”,之“如何”,要將作品當成一個生命,還原到它的生成過程中。就拿《春江花月夜》來說,聞一多的杰出之處就在于分析出了這首詩的“How”,它還原了這首詩誕生的情境:在它之前的六朝詩歌,太多脂粉氣了,讓大自然沾染了太多的人世間的俗塵,而這首詩,開篇完全是一種無我的姿態(tài),整個世界不再有人間的紛擾,不再是脂粉氣的膩味,而是清風(fēng)拂面,拂去了一切繚繞的煙塵香粉,只有大自然潮漲潮落的呼吸聲——這呼吸聲,這水聲更顯出世界的寂靜、單純。所謂海上明月共潮生,而不是升,就在于升是從人的視角來看的,而生則是大自然、宇宙的自我呈現(xiàn)。如果說中國古代多的是情景交融,那么在這里恰恰是忘情,是一種單純的震撼,是自然本身給人的震撼。這樣一種震撼就使得人超越了日常的一切紛擾,被不由自主地拉進了大自然的心靈。也就是說,春江花月夜之美,成于純粹的自然美帶給我們的震撼。
所以每當我要講一首詩,講一篇作品,我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從來也不會覺得輕松。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講出它之所以為它的這個“How”,否則我就是在說廢話。只有當我完成了對這個“How”的探索,只有當我感受到我自己的生命和作品的生命相互喚起了,才能如釋重負,才能心滿意足。至于“What”,比如這首詩說的是離別,那首詞表達的是愛國,這還用我說嗎?這還用我們的老師們說嗎?學(xué)生自己不會看嗎?關(guān)鍵是它的離別,它的愛國和別人的有何不同?有的人愛國充滿豪邁,有的愛國卻充滿憂思,有的人愛國是大聲的告白,有的人愛國是深情的低訴,有的人愛國是謳歌和頌揚,有的人愛國卻是憤怒的批判:“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fēng)吹不起半點漪淪”!不把這些“How”講透了,你能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嗎?作品不是標本,不是僵尸呀!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農(nóng)夫山泉的廣告語:“我們不生產(chǎn)水,我們只是大自然水的搬運工”,我真不愿意我們的老師也成了這樣:“我們不生產(chǎn)知識,我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前一陣,我在喜馬拉雅上錄音頻課,其中有一課要講的篇目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開始,沒感覺啊。這首詩原來知道,但是沒有琢磨過,所以一開始是沒有感覺的。特別是頭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币幌蚨颊J為是寫洞庭湖最壯麗的句子,可是怎樣它就最壯麗了?我開始并沒有感受到啊。我想我一定要把這幾句究竟是怎樣壯麗講出來,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幾句很壯麗,很壯闊。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幾天都在反復(fù)琢磨,仔細品味其中每一個字的特別。
八月湖水平,這句尋常,但是涵虛混太清,就有點閱讀障礙了,不上口啊,用的字有點生澀。涵是動詞,就是包涵、往往指水的包容、容納,有三點水嘛。虛就是虛空、天空,所以呢,涵虛就是說湖水倒映著天空?;焯?,太清呢,也是天空的意思。混太清,就是水天一色的意思。水天混同嘛。基本上對這首詩的逐句解讀就到此為止了,就是告訴你,這是在寫景,這景很壯闊,再多一點,還告訴你,這也可以看做是作者闊大心胸的呈現(xiàn)??傊?,八月的洞庭湖啊,湖面平靜、湖水浩渺,倒映著天空,水天一色,洞庭湖真大?。?/p>
上帝?。{這就成了寫洞庭湖的第一名句?我說服不了自己?。∥医又聊ィ哼@涵虛混太清,這用的詞,可不是一般的詞啊。這涵和倒映其實不是一回事啊,我包涵你的魯莽,包涵你的錯誤,誰氣量大啊,我呀。那這洞庭湖涵虛,誰氣量大啊,洞庭湖啊,洞庭湖的氣量居然超過了天空?還有虛,還有太清,這就更不一般啦,因為它們不僅是自然意義上的天空,同時還是哲學(xué)意義上的天地宇宙、以及天地宇宙的本原,也就是天道啊。所以這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這氣魄那可是水天一色倒映天空之類遠遠不能相比的。這一句算是將洞庭湖煙波浩渺之廣闊寫到了極致啊,天地蒼茫之間,廣闊的湖水涵納天地宇宙,湖面天空不分彼此,這是什么樣的感覺?人在湖邊,就好像整個人飄浮在宇宙之中了。這是多么神奇的體驗,多么壯麗的想象??!而且,這洞庭湖不僅博大、它還深邃、它還向我們昭示著宇宙萬物的哲理。還能有比這更高的對洞庭湖的贊美嗎?直到這個時候,我自己才真正感受到了:這首詩確實可以說是寫洞庭湖的第一名詩啊!
孟浩然在這里,如果我們熟悉詩歌表達的規(guī)律,我們當然就該知道了,我們的孟夫子,李白就是這么稱呼孟浩然的,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就是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啊,我們的孟夫子,難道他僅僅是寫景嗎?其實他也是在含蓄地表露自己超絕脫俗的氣質(zhì)啊。能寫出這樣大氣魄的詩句的人,會是成天想著當官發(fā)財出人頭地怎么多撈點錢多買點房子買點地之類的俗人嗎?所以這首詩雖然屬于求官的干謁詩,但是孟浩然的人品并沒有輸啊。這兩句的氣象毫不遜色于李白啊。在同時代的詩人當中,李白最尊崇的就是孟浩然啦。原來我還不明白為什么,看了這兩句詩,明白了。
就是這樣,我才開始找到了對這首詩的感覺,這些句子在我的眼里變得靈動了,變得特別了:起句如此大氣魄,其實是寫詩寫文章最大的忌諱啊。先聲奪人當然好,但是接下來就難寫啦。要是后面接不上更精彩的文字,那就算是虎頭蛇尾啦,很容易黯然失色啊??墒敲虾迫唤酉聛淼脑娋鋮s掀起了更高的高潮: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另辟蹊徑,以三四句寫洞庭湖之動感、之活力、之生命,超越了首句寫洞庭湖之寧靜,之浩渺,之哲理的暗示,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奇峰突起。在八月的陽光下,湖水蒸騰著縷縷白色的水汽,這白色的水汽又在陽光下時刻閃爍變幻著各種不同的光彩,風(fēng)起浪涌,當洞庭湖仿佛蘇醒過來,它的動作、它掀起的波濤讓岳陽城都仿佛搖動起來了!這就由寧靜的哲學(xué)、宇宙的冥想進入了充滿生氣的生命力量的歌頌。所以相比之下啊,前兩句是寫洞庭湖的靜,寫它的安靜時的形態(tài),寫它的浩渺廣闊給詩人的聯(lián)想和啟示,而三四句則是寫洞庭湖之神啊,寫它的生命力量帶給這世界帶來的光彩,帶來的巨大的震撼!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敢講這首詩,因為我首先可以打動自己了。
最后再舉一個例子,就是號稱《詩經(jīng)》最美的愛情詩句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如果我講不出它究竟怎樣美,那我是不好意思開口的。對這兩句詩之“How”的理解的切入點就在于:為什么由青青子衿,突然就跳躍到了悠悠我心。通常的解釋就是青青子衿是借代,自己的戀人穿著這樣的衣服,所以青青子衿就借代了女子心中的男神。這就是典型的“What”式的回答。但如果僅僅如此,它憑什么就最美了,我說服不了自己,也打動不了自己啊。
我們先說青青子衿。子是對男孩親切的稱呼,就是你,子衿的衿是衣領(lǐng)的意思。青青,當然是指顏色,什么顏色呢?衣領(lǐng)的顏色呀,那么,除了衣領(lǐng)的顏色你還感覺到什么呢?有沒有一點春天的感覺,青青河邊草呀,這就是古典詩詞的暗示意味。所以青青子衿,不僅是寫你的衣服,同時又帶著那樣一點春天的、青春的感覺。同時啊,這個青青,作為顏色,他和綠綠又有點不同,赤橙黃綠青藍紫,青這個顏色它比綠要深一些,而且從讀音上也帶著一些深沉的感覺,所以從這里你又可以品味出情感的意味,它不是那種浮夸賣弄的情感,而是內(nèi)心的、深沉的。所以青青子衿,字面意思就是你那青色的衣領(lǐng),但是很有意境。意境從哪里來呀,就從這些詞的暗示中來。所以讀詩就像喝茶,一定要品味那些字句的暗示意味。那么悠悠我心呢,悠悠就是思念深長的意思,這個和青青子衿的意境是非常協(xié)調(diào)的,它的字面意思就是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到這里,問題出來了,為什么由那青色的衣領(lǐng),便跳躍到了自己對男孩子的思念呢?的確,我們是可以說這青青子衿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它就是代指少女思念的對象。但是問題是,你要知道,這有著青青衣領(lǐng)的上衣,其實是當時年輕男子上衣通常的樣式,并且據(jù)考證就是當時年輕的讀書人穿的制服,大概類似于今天的校服吧,它并不是自己戀人所特有的標志。這女孩子為什么不去選擇戀人的一些特征,比如他的帥氣,來引出自己的思念呢?為什么不說我想你大大的眼睛,挺拔的身姿,大大眼睛,悠悠我心,挺拔身姿,悠悠我心,非要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非要說我想你穿的校服呢?
讓我們來設(shè)想一下當時的場景吧。從后面的詩我們可以知道,少女和情人約會的地方在城樓。城墻一帶,是2000多年前,年輕男女約會愛去的地方。為什么要在那兒約會呢?或許是因為城墻附近去哪兒都很方便,出城去野外親近大自然也方便,進城去城里逛街吃飯也方便,登高望遠看看風(fēng)景吹吹風(fēng)也不錯。這位思念著愛人的少女來到城門樓附近,來來往往的人肯定不少,也一定會有穿著帶青色衣領(lǐng)上衣的年輕男子不時走過這里。自己的愛人也是穿著這樣的上衣啊,這時候女孩子會有什么感覺?她會感覺好像處處都是自己戀人的影子,可實際上呢?卻不是自己的戀人,那么女孩子的心情會怎樣呢?她會不斷的期待、然后發(fā)現(xiàn)是錯覺、然后又失落,然后又期待,結(jié)果又是錯覺,又失落,不斷往復(fù)。這種不斷的情感激蕩,才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啊。所以只有從青青子衿引發(fā)出思念之情,才能更加傳神地表達出少女的那份癡情,看到了一件普通的青色衣領(lǐng)的上衣,看到一件校服,就想到了那是愛人穿的同款,愛人穿著才最帥,好像處處都是愛人的影子,只要是和愛人有關(guān)的一切,哪怕是再尋常的事物,在我的眼里都不一樣了,都可以讓引發(fā)我對愛人的思慕之情,這才是癡情啊!所以,只有以尋常、常見之物喚起的思念,才能最好地表達出愛情讓整個世界煥發(fā)出不一樣的光彩的那種最美的感覺!我覺得這或許才是這兩句詩之美從何來的關(guān)鍵所在。
尋找每一篇作品的“How”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可能保證每一次尋找都能成功,就好像你不可能理解所有的人。但是這件事情是真正值得去做的,如果我們還想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學(xué)生擁有一點有趣的靈魂。
金立群,文學(xué)評論家,湖北經(jīng)濟學(xué)院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