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兒童有其自己的哲學嗎?認識兒童的哲學對兒童教育工作者的意義何在?筆者認為兒童有自己的哲學,兒童的哲學是兒童對周圍世界或自我的積極探索、思考、認識和解釋,是在兒童與周圍世界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
關鍵詞:兒童 兒童的哲學 教育意義
一.何為兒童的哲學
柏拉圖曾經說過,哲學根源于驚異。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到“星辰、太陽和天空的景象?!边@就“驅使我們去考察宇宙,由此產生了哲學,這是諸神賜予人類的最大的福祉?!眮喞锸慷嗟抡J為,“求知是人類的本性”,由于好奇,人們就去進行哲學研究。雅斯貝爾斯認為哲學是普遍的東西,沒有什么東西是哲學所不涉及的。哲學是一切科學的科學、一切知識的知識。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是對智慧的熱愛和追求。雅斯貝爾斯認為“哲學的本質并不在于對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對真理的探究……哲學就意味著追求。對于哲學來說,問題比答案更為重要,并且每個答案本身又成為一個新的問題?!辈还苷軐W家之間有怎樣的分歧,但對于“哲學就是愛智慧”這一命題,一般都持一致的肯定意見。如果我們承認哲學就是愛智慧,那么兒童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哲學家,因為他們是愛智慧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新鮮感、好奇心和困惑,他們能從獨特的角度提出一般成人根本無法提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兒童也有自己的哲學。
兒童有其自己的哲學,或者說,兒童就是一個哲學家,一些學者已經很明確地持有這一觀念。兒童的哲學是兒童對周圍世界或自我的積極探索、思考、認識和解釋。
二.兒童的哲學特點
兒童不同于成人,同樣,兒童的哲學也有異于成人的哲學。參考前人對兒童哲學特點的歸納,筆者認為兒童哲學的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兒童生活稚氣、單純,他們的生活在成人看來似乎有一些單調,有異于成人生活的多樣化。兒童由于年齡尚小缺乏社會經驗,認知的發(fā)展水平也相對較低,因此兒童的生活觀念是相對空白的。而兒童哲學又是兒童生活的反映,因此兒童哲學的特點也具有兒童生活與觀念樸素的特點。筆者在幼兒園中觀察到兩個幼兒的對話。如下:
【背景:在午餐后的自由游戲時間,俊峰和廣希的對話】
俊峰:我丟一顆大的炮彈。
廣希:你先吃點東西。
俊峰:我這里有好多冰激凌蛋糕,好好吃,我肚子里面的好多閃電把冰激凌劈碎了。
廣希:也給我一點冰激凌。
俊峰:你肚子里好多火,把冰激凌融化了。我肚子里好多閃電,把冰激凌劈碎了。
又比如,在一次下午的自由游戲中,靈靈和樂樂在畫畫,靈靈看見樂樂畫的汽車排氣筒不停地冒著黑煙,她就對樂樂說:“我要給汽車打吊針。”“為什么?”“給它消消毒,就不冒煙了!”
第二,兒童的哲學屬于哲學的一個分支。兒童愛好智慧,喜歡聆聽神話故事和童話的天性是兒童愛好智慧的突出表現(xiàn),這些虛構的故事帶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故事也常常給他們帶來思考與想象,讓他們在富于想象的情境中追求智慧。因此,兒童的哲學也充滿著浪漫情懷并具有幻想的特點。
第三,處于兒童期的孩子,其情緒情感還處于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中,情緒情感不穩(wěn)定是兒童期心理特征的主要特點之一,這一不穩(wěn)定的因素會影響兒童的許多方面,也包括兒童的思考和哲學性質的發(fā)問。
第四,兒童早期的哲學沖動對人的一生將產生重要影響。兒童幼年時所作的哲學思考的內容,尤其是未能及時解決的較為抽象的難題,可能會使兒童一直進行思考直到成年,并在這種求知欲的驅動下影響人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兒童那里有一萬個為什么,他們會好奇“月亮為什么跟著我走?”、“月亮為什么有時候是圓的,像月餅?為什么有時候彎彎的,像小船?”、“我為什么要吃飯?可以發(fā)明一種吃飯機嗎?”、“大人為什么要工作呢?”等等。
三.如何進行恰當?shù)膬和軐W教育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在人們的傳統(tǒng)印象里,兒童是幼稚、無知的,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哲學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通過對兒童哲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對于他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與認識,也許有些思想與觀點在成人看來并不值得一提,可成人卻能在其中看到哲學的精神,即“愛智慧”。因為,求知的本性根植于每一個人類個體當中,而無論其年齡的大小。所以,需要改變成人對兒童的刻板印象,將兒童看成是有思想的個體來平等對待,從而樹立一種新的兒童觀。孩子們教給我們的,往往比我們教給孩子們的要豐富,成人懷有的對兒童的理解和熱愛一定是孩子們成長的動力。
(二)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兒童哲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發(fā)展孩子的批評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和態(tài)度,幫助孩子成為有創(chuàng)見、善于思考、更富理性,更完善的個體。兒童期是兒童哲學思維發(fā)展機不可失的黃金時期,因此,對待孩子的哲學提問好思維發(fā)展,我們需要做的是:第一,用心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平等地和孩子們進行討論。不要讓孩子的哲學悟性在成人麻木不仁、充耳不聞或者敷衍問答中被消磨,否則,當我們驚覺忽閃著大眼睛好奇追問的孩子,變成為連提問都不會的成人時就會追悔莫及。第二,選擇合適孩子們的方式。對于兒童來說,一板一眼的哲學語言、高深難懂晦澀的說教,絕不是什么好方法??此脐P乎宇宙、生命、人生等等的宏大命題,卻經由一幅幅充滿童趣和色彩的圖片、調皮和生動的文字來展現(xiàn)哲學的思考,哲學不再是浩瀚宇宙當中包羅萬象卻大而笨重的巨典,也不再是讓人傷透腦筋的難題,哲學就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成為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玩伴。
(三)嘗試與兒童對話
馬修斯認為,通過與兒童對話能有效鍛煉兒童的哲學思維,是促進兒童思維邏輯發(fā)展的主要途徑。與兒童對話,參與兒童的哲學討論,能進一步引領兒童做更深入的哲學思考,從而實現(xiàn)思維深度的由淺入深。與兒童對話還是尊重兒童的體現(xiàn),對話往往體現(xiàn)了雙方平等的地位,成人營造和諧的氛圍與兒童針對兒童的思考進行交談,兒童往往也會備受鼓舞,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能促進兒童哲學的發(fā)展。此外,邏輯的推理或許能給兒童不一樣的啟發(fā),這也是促進兒童思維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馬修斯的《哲學與幼童》與《與兒童對話》兩本著作呈現(xiàn)的都是這個觀點。雅斯貝爾斯在《智慧之路》提到一個小女孩與她父親的對話。一個小女孩同她父親在樹林中散步,傾聽者她父親講述著小精靈們在夜晚的林間曠地上跳舞的故事。小女孩說:“但是,這兒并沒有什么小精靈呀……”于是,她父親把話題轉向那些實在的事物上。他描繪了太陽的運行,講到究竟是太陽環(huán)繞地球還是地球環(huán)繞太陽的問題,然后又解釋了地球為何是圓的,以及地球是怎樣以其地軸為中心而旋轉的……?!芭叮强刹皇沁@樣的,”小女孩一邊跺著腳,一邊說道:“地球根本不動。我只相信我所看到的東西”?!澳敲础彼赣H說:“你看不到上帝,你也不相信上帝羅?!毙∨⑦t疑了片刻,然后很自信地回答:“如果沒有上帝,我們就根本不可能在這兒了。”顯然,小女孩深為存在的神奇力量所感染,相信:萬物并非通過自身而存在。她還明白,在以世間某些特定對象為基礎而提出的問題與那些依賴我們整個存在而提出的問題之間,存在著某些差別。
(四)保護兒童的天性,鼓勵兒童思考
好奇好問好學是兒童的天性,對周圍一切不熟悉的事物都感到稀奇,正確對待兒童的疑惑,并且鼓勵他們積極思考,會促進兒童更好的發(fā)展。許多事例表明,不論孩子會做什么反應,誠懇地考慮他們提出的問題是最重要的、最適合的,適當?shù)目隙ㄒ戎苯拥姆穸ㄖ匾?,過程遠比結果要來得珍貴。作為成人,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兒童有主動權,給兒童充分的表達機會,讓他們敢說、能說、想說,形成良好互動,改變直接傳授結果的教育方式,在設計哲學教育活動中,設計兒童自主提問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主動思考,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探索。教師給予恰當?shù)囊龑АT谶@樣的一種課堂上,兒童的思維能力會越來越活躍,在哲學教育活動中也能得到更好的啟發(fā)。
綜上所述,兒童的哲學是兒童對周圍世界或自我的積極探索、思考、認識和解釋,是在兒童與周圍世界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成人對待兒童的哲學,需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蹲下身子,用心傾聽,認真觀察兒童正在經歷的生活,嘗試和兒童對話。在兒童那里,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百種語言,每個兒童都對他周圍世界不知疲倦地進行探索、思考,從而形成他對世界獨特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8.
[2]劉曉東.兒童精神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劉曉東.兒童哲學:外延和內涵[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4]劉曉東.論兒童哲學課的哲學基礎[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8.15-16.
[5][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吳壽彭譯.形而上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6][德]卡爾·雅斯貝爾斯著,柯錦華等譯.智慧之路[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1.
(作者介紹:謝月,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