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元
很多研究都證實,贊美和夸獎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墒牵瑔螒{多多夸獎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見人愛的“天使”嗎?尤其是當父母們矯枉過正,“賞識”過了頭,就變成“過度夸獎”,這可不是明智的、對孩子有益的教養(yǎng)方式。
英國《每日鏡報》就有報道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夸過了頭”,這些不恰當?shù)目洫劮炊焕诤⒆拥男睦沓砷L。在“賞識教育”的“發(fā)祥地”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反思“過度夸獎”的害處:太多的夸獎就像太多的糖一樣,要知道,若想讓孩子懂得“糖”的美妙,就不能讓他掉進糖罐出不來。
問題一:“夸獎依賴”
就像小孩子老想著吃糖、吃“甜甜的東西”,對于夸獎也會上癮。孩子首先是認為大家必須得用甜蜜蜜的語調(diào)、稱贊的語氣同他說話;當發(fā)現(xiàn)事實上并非如此時,就會透過自己的行為去爭取夸獎;而當他看見別人受夸獎時,會產(chǎn)生嫉妒情緒,有時會表現(xiàn)為競爭、博取注意,有時則表現(xiàn)為故意貶低他人;由于他對自己的信心主要是建立在別人的肯定與表揚之上,所以漸漸地他做每件事,都會想要尋求反饋,要不然就會不知該如何是好;在這樣的情形下,倘若遇到點挫折,打破了“我最棒”的幻覺,他的反應就可想而知了。一步一步,“夸獎依賴”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
問題二:不安與逆反
有一些孩子對“過度夸獎”的反應是詫異、不安、退縮甚至反感。相信不少父母其實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情緒飽滿地對孩子說“你真棒”,換來的卻是他困惑、不解、茫然的眼神——為什么你會這樣說?這句話跟我現(xiàn)在所做的事有任何關系嗎?
那些籠統(tǒng)的夸獎,有時并非出自真心,而是一種敷衍了事:“你最棒了!”“真是好孩子!”“好乖呀!”……而孩子對真心與假意其實非常敏感,會感覺到它們的空洞無物。還有些父母習慣了用這種夸張的語調(diào)說話,孩子也會敏感地捕捉到語言與實際情形間的差異。在這兩種情形下,就像“狼來了”的故事,孩子都會漸漸地對夸獎者產(chǎn)生出本能的不信任感。有的孩子甚至還會覺得爸爸媽媽的夸獎,其實是帶著他們的目的的,比如要他做“媽媽的乖孩子”,由此變得更加逆反。
籠統(tǒng)的、過度夸張的表揚,還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他也許隱約能感覺到自己并非是“最棒”的,離一個“好孩子”的標準可能也大有差距,那么接下來他可能就會用不端的行為表現(xiàn)來減輕自己的內(nèi)心負擔。此外,其實很多孩子心中都隱藏著一些破壞性的欲望,在2~3歲的“第一叛逆期”,有些孩子就會很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如果一直都被“你最棒”籠罩,會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結果就是拒絕成為“最棒的”、不做“好孩子”,偏要表現(xiàn)得很糟糕。
要回答這個問題,爸爸媽媽首先就需要想,為什么要夸獎孩子?理由通常有這樣幾個:
A.因為他做了件挺不錯的事,想要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B.希望能強化那些好的行為。
C.想要給予他鼓勵,為他多添些自信心。
對照這些目標,其實就很容易得出“怎樣才是有益的夸獎”這個問題的答案。
A.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做出“自然的”評論
直接表達感受比較容易理解,比如當孩子幫媽媽掃地后,媽媽可以對他表示感謝“你能幫媽媽掃地,媽媽真高興”。什么是“自然的評論”呢?其實就是針對這件事本身所發(fā)表的意見,比如媽媽可以對孩子說“你辛苦了”,這是針對他掃地的行為而言。還可以說“現(xiàn)在地面看起來真干凈”,這是針對他掃地的效果而言。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夸獎,孩子自己也能看到和感受到。
B.重點夸獎孩子的行為,而非結果,越具體越好
比如夸獎孩子“你最近做事很有專注力,這樣很棒”,而不是說“這樣就能成為好孩子”或“這樣就會獲得好成績”??洫勊崿F(xiàn)某個目標的過程,夸獎具體的行動,而非抽象的品格。比如說“你每天記一個英文字母,現(xiàn)在已經(jīng)認識了所有的字母,學得很扎實”。而不是說“你真聰明”,這樣孩子會把成就與努力的過程,而非所謂天生的聰穎聯(lián)系在一起。
C.給予真實、細致的關注,重點指出他的“進步”
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空洞、籠統(tǒng)的夸獎,而是獲得實實在在的關注,就是爸媽注意到他所做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夸獎和鼓勵,其實就是留意到他的點滴變化……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動幫忙鋪床,我很高興”“前兩天你還只能搭起5塊積木,今天已經(jīng)能搭7塊了,有進步”,要注意前后比較,看到孩子的進步(但不要將他與別的孩子作比較),向他指出后,孩子會很有積極性,遵循這個方向繼續(xù)努力的。
那些可以省略的夸獎
沒必要一天到晚、時時刻刻都夸獎孩子,尤其是對那些本來就應該做、在他能力所及范圍內(nèi)的事。比如1歲的孩子自己用勺吃飯值得夸獎,1歲半、尤其2歲以上的孩子,這就是他應該做的事。此外,要賦予孩子“你是家庭的一員,所以要承擔相應責任”“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互相關照、互相幫忙”等概念,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家務事、去照顧和協(xié)助家庭成員——需要表示感謝,但無需額外的夸獎,因為這是家庭中每個人都在做的事。